“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电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7-12-31 08:00何乙琦虞益龙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电类教学资源实训

何乙琦,虞益龙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1)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电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何乙琦,虞益龙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1)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个领域之中。而在高职院校中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等专业都或多或少都有电类课程,可见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电类课程教学资源的构成和开发利用情况。

互联网+ ;电类课程;教学资源

1 研究背景

2015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畅谈“互联网+”,极力推进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顿时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且已经渐渐成为国家的一个发展战略。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教育行业明确提出:要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互联网+教育”行动是关系到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系统工程。

电类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且涉及范围广,从电工、电子到电机与电气控制等都属于电类课程的范畴。而这些课程都属于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皆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前,这些课程的实施大都是以理论为主、实践应用为辅。但是不得不承认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概念、公式、专业术语,常常令学生难以理解,虽然之后能用实验设备来支撑和展现,但学生在学习时依旧会感觉枯燥无味。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也正慢慢地在改变这一状况,比如教材建设,并不一定要用市面上的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编写适合自己的校本教材;又比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任务,实施项目教学法;还有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等硬件方面的条件等。但是这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项目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时常因为实训场地的安排问题造成理论知识还未到位,就要进入实训场地进行教学;或者理论课和实训间隔时间过久,导致在实训中学生忘记前面大部分知识,总之都需要教师重新讲授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佳。

2 电类课程研究现状

我国在电类课程的研究很多,但侧重的内容及教学形式不尽相同。2010年高邮的李蓬老师在“关于高职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及其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实训基地等几个方面对电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及其管理进行研究。2014年吉安的郭开泉教授申报的“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演示与实验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课题中,指出电类课程抽象性强,从而探索能实现“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化,将枯燥的程序实物化,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将静止的设备动态化,将教学过程趣味化”。而在电类课程的创新方面,高邮职业教育中心校、锡山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从多个层次、不同角度都对其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产生很多优秀的成果。

而在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类似的课题研究也不少,如:熊家慧老师的“数控机床运动控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以及陈辉老师的“五年制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课程的实施研究”等,这些课题都是对相关课程进行的教学资源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许多教学资源可以为老师们学习与借鉴。现在的教学资源种类繁多,如:视频、动画、PPT、图片等,如此繁多的资源如何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人们根据一定的建设原则来进行研究,对这些资源进行框架设计,使资源显得有序,这也本课题的关键之一,不仅要建设,还要有效利用。

3 研究价值

“互联网+”这一理念正在普及阶段,将新的理念融入教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让老师进步的同时,更是让学生受益。但是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硬件条件不能满足“互联网+”教学实施需求

“互联网+”教学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撑,要求网络不受地域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但现有带宽及速度不能保证视频顺利播放,学校学习终端配置数量不足,一些学生的家庭网络及计算机配置不够,课外观看视频课程资源有障碍,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受限制,学习效果不能保证。

3.2 教师教学观念未能全面建立

十一五期间高职校经过“三以一化”课程改革,教师基本树立了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活动一直在进行。但就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仍很肤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未曾全面建立。很多教师带着新课程的观念外壳,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以“教”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填鸭式灌输知识。

3.3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制约了“互联网+”课程实施

高职校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对视频制作软件、资源搜索、加工、处理更是较少接触,录制教学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存在困难,制约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课程实施。

3.4 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互联网+”课程实施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并从中发现问题。而这些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大多习惯于传统课堂中依赖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均不够,制约了信息化课程实施的效果。

因而,教师能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对教学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和实施,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本课题将对此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对其他专业课程、职业学校都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作用。

4 研究内容

4.1 完善教与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专业课、实训课、选修课等如何评价?“互联网+”背景下专业课该如何评价?学生仍用卷面成绩来评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完善、探究的地方。教师的教学方面,上课环节要“有实践、有仿真、有课件、有评价、有促进”。学生的评价方面,改进对学生用单一试卷成绩作学科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评价和模块评价,以此做到全方位兼顾的考评。

4.2 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完善

在以往的省市精品课程和重点专业建设中,已经有大量的资源挂网共享。结合本次课题再定位,修改、补充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教案、课件、作业、论坛、案例、项目实训、实习教案、工艺规范等视频都要逐步建立完善。

4.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设

增加学习资源建设,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业余学习,利用学校开发的平台将教学课件、电子教学、学习的测试平台、教学视频、师生互动等上网,以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在线作业、主动访学、成果上传等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操作的尝试。

5 结语

互联网+对课程改革改变的是学习方式,通过教学环境的设计、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立、课程实施,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可视的学习、交互的学习、协作的学习,从教师角度讲,学生的学习还是可以控制、可以评价、可以调整的学习。文章研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提高,信息素养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使学生在信息社会里更具竞争优势。

[1]房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6):77-80.

[2]张伟远,段承贵,封晨.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11-18.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lectrical courses teaching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education

He Yiqi, Yu Yilong
(Changzhou Liu Guoj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zhou 213001, China)

“Internet+” is also called “Internet pluse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platform to mak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create new development ecolog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function of Internet in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can bring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ccomplishments into various fi elds.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re includes more or less electrical courses in“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uto Maintenance”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can be seen that such courses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sonnel training. Compo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f electrical courses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Internet+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ternet +; electrical courses; teaching resources

何乙琦(1985— ),女,江苏常州,讲师;研究方向:电子电工。

猜你喜欢
电类教学资源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业型大学电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创建校内电类生产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