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幼儿在社团活动中的主动性

2017-12-31 10:19成龙如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团玩具事物

成龙如

一、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

环境是指一个有准备的,适合幼儿年龄段的环境,而可选择的环境靠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教玩具来实现。为幼儿提供许多可选择的教玩具,让幼儿进入这个环境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教玩具来玩。在小社团活动中,不同的社团应在本社团的范围内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来投放教玩具。例如,DIY手工社团是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的混龄社团,那么该指导教师则需照顾到各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在每个区域都应该有不同阶段的教玩具供幼儿选择。其他的各个社团都一样,根据本社团幼儿的年龄结构设置区域材料。如果条件允许,多投放真实的材料,生活中的材料孩子最喜欢,探索的欲望更强,例如,烹饪社团,幼儿看见真实存在的各种食物原材料都会两眼发亮,积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食物进行制作,而且这样幼儿学的本领也可以直接运用于生活。

在活动当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幼儿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也不想玩。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3~6岁的幼儿是对新事物认识接触的敏感阶段,他们喜欢模仿,喜欢探索,但为什么有些幼儿就是不肯去选择活动内容呢?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这个孩子的能力很强,社团活动室里的教玩具都已经不感兴趣,没有了探索的欲望。二是这个孩子的能力较弱,比一般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弱,社团活动室里的玩具他都觉得太难,没有信心去操作好,也就没有兴趣,也没有探索的欲望了。三是这个孩子的主动性较差,想玩又不知道怎么玩,不敢去玩。所以,在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需根据本社团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定时增加适合幼儿需求的教玩具或者改进现有教玩具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另外,为幼儿提供新颖,能快速吸引孩子眼球的教玩具也很重要,因为本来幼儿报这个社团他已经是对这个社团感兴趣的,如果在社团区域教玩具上让幼儿一看就想要玩,那就已经成功做到了让孩子积极主动去探索它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美术社团,美术社团的每个区域都摆满了水彩画、颜色笔、蜡笔、陶艺、立体画、版画等各种各样,适合幼儿个年龄阶段的作画工具,每个区域有一些出色的作品展览,让幼儿一进去美术活动室就能马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去作画。那么我们想想,如果我们的美术室每个区域都是只有白纸和铅笔,那么幼儿的主动性还会那么高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

教玩具的投放也是要有技巧的,不是越多越好,随便乱放,要根据本社团孩子的特点,根据发展目标来定。例如,DIY手工社团中的编织区,有各种各样的绳子,软的、硬的,长的短的、五颜六色,也有个种各样的珠子,毛球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在小社团混龄活动中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需求。这些教玩具操作有难易之分,能力好的幼儿有所选择,也让能力较弱的幼儿有所选择,注重个别差异,分别引导。例如穿的动作,可提供“粗绳子穿大珠子”满足能力较弱的孩子,“普通绳子编织成型”满足一般能力的孩子,“细绳子穿小珠子”满足能力较强的孩子,等等这些教玩具都是有区别,有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应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發展目标制定需投放的教玩具,为幼儿创设一个可选择的环境。

二、教师正确的引导

教师正确的引导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提高幼儿在社团活动中的主动性。

社团活动中,有些幼儿性格特别活泼好动,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刚开团的时候,每个社团都有几个这样的幼儿,他们对活动室里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做起,就这里走走玩两下又到旁边走走,影响到其他幼儿的活动,活动时间结束了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玩透。当我们的指导老师遇到这类型的孩子,就要适当的做出引导这样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让幼儿理清自己的思绪,从一个区域开始玩起,玩好了才去另外一个区域,这样幼儿暨满足了探索的欲望也维护了社团的秩序。

还有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明明很想去玩但是都不敢玩,要么怕自己不会玩,要么怕有危险。这个时候也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放下戒心首先选择一个简单的工作,接触这个事物,再而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去操作,这是需要很耐心的,内向的幼儿不轻易的接受新事物,教师需要花更多地心思做好环境的准备,教玩具的准备和心理准备,让这些幼儿喜欢上这个环境,融入到这个环境,从而提高自我的主动性。

另外,当孩子的能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可适当给予一定的延伸。这个是针对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同一份教玩具,一般的孩子都还在探索中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掌握了,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加以引导,给予适当的延伸活动或者操作。

三、在孩子还未对事物产生好奇之前,教师要对事物保持神秘感

在幼儿还没有对一样事物产生好奇,还没有想要问为什么,还没有开始对这个事物进行探索的时候,不要告诉幼儿那么多关于这个事物的特点,要对事物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这是很多人常会忽略的一点。在活动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幼儿去玩一个新增加的教玩具,会直接告诉他这个可以这样玩,还可以那样玩的操作示范,这样的话就算幼儿是对这个玩具感兴趣了,但是他也就只是会按照老师教的那几种方法去操作,而不是自己去探索出来的,这样就违背了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这个主旨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到这个事物,让幼儿知道这个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教玩具就可以了,接着就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找到里面的秘密。只有保持神秘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出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从而增强幼儿的主动性。

四、小结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多的也只是两个,家长们就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溺爱,什么都包办,对孩子自然爱护有加,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还有一些家长生怕孩子输给了其他孩子,过早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很小就开始学写字,学一些孩子不感兴趣违反孩子自然生长发展的东西,这样揠苗助长只会弄巧成拙,让孩子越来越抵触,以后都不愿意去接触这些东西了。

作为引导者的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我们只需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然给幼儿自己去实践,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玩中学到知识,提高幼儿的主动性,让小社团活动真正成为“自主式”的活动体验。

猜你喜欢
社团玩具事物
平衡玩具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丢失的玩具
单独中的洞见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社团少年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