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12-31 10:19马振宇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马振宇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使学生在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并且划分了四个学习方面,“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就是其中的一个学习方面。体育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其个性,进一步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心理准备。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了这样的关系,师生间交流就会增多,情绪情感相互感染,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在这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认知和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也处于最优化,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并深入到学生中去,尽可能地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遇到困难时,老师应适时地微笑予以帮助,使学生对教师有充分的信任感,愿意跟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也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

二、激发体育兴趣,丰富情感体验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喜爱程度以及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和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体育课大都在户外进行,而户外环境相对于其它学科的室内环境而言更为开放和自由,学生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产生各种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那就很容易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用鼓励表扬评价,让学生的体验成功

教师合理的评价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之大,尤其对那些体育成绩较差的、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当一个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支持、体谅和鼓励时,就会有一种被老师接纳和信任的感觉,就会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感到自信,从而喜欢班级的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进而形成信任、善良、宽容、同情、尊重、友爱、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所以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局限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终结性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情感、习惯养成、合作等方面的考虑,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评价方法往往就显得不尽公平,因为学生之间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有些学生不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也能达到优秀;而有些学生由于体质原因,如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虽然十分努力,而且也较以前进步多了,但成绩依然达不到优秀,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继续套用这种评价方式无疑会严重挫伤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削弱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不合理的评价方法,除了重视学生的最终体育成绩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的进步幅度等。当学生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对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那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不作直接批评,不讥讽挖苦,不夸大渲染问题和错误,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渴望正面评价,是学生的共同心理。必要时也可适当地降低要求,增加其成功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逐步消除恐惧、自卑、排斥、心理承受力差等不健康心理。

四、利用游戏,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体育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自然、更充分。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活动,扩大了与周围同学的交往范围,这有利于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合作。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分组的形式来做体育游戏。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而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通过这些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也使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尤其对一些有自卑感和孤僻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内向型学生来说,也能够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

五、课后开展个别辅导和干预,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的个别学生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干预。个别辅导和干预是指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开门见山,学生有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只要双方的谈话建立在相互依赖、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就可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他们,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加给予关心幫助。在课外,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不断摸索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们的“体育梦”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