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017-12-31 10:19张宗有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法学法主体

张宗有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为了完成教育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的总称,它对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重视主体扫展,确保学生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前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条人们熟悉的格言中,“贵在得法”如何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什么样的教法,如何应用这些教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直困扰着教学工作者。如何使教法得法,达到最优化略淡本人的一些思考。

一、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是构建课堂教学方法最优化的前题

端正教育思想,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教师,坚持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的育人方法,需要做到十个转变;要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要变机械教育为发展教育;要变面向少数为面向全体;要变教育主体为发展主体;要变师生间的授受关系为平等的合作关系;要变导行、导思为诱导、指导、辅导;要变只注重课堂教学变课内外校内外一齐抓;要变满堂问,满堂灌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导读、导练式;要变只重讲授课本知识为以课本为主结合其它;要变只重一门知识传授为多科渗透。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群众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因此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总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必须加强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扩展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只有积累丰富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为我所用,才能“以其晤昭,使人昭昭”实现自身素质的最优化从而达到授课方法的最优化。

二、实现教学过程中“主体”的最优化,是实现课堂教学方法最优化的关键和核心

教学过程是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条件根据教学目的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各种能力培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系统综合最优化,就是要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最优效果。要想达到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笔者认为,应主要调动好“主体”发展中的四个要素。即:想学、学会、会学、会用(创新)。

1.想学是实现教学过程中“主体”最优化从而达到教法最优化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贵在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想学习。教法之成功贵在激趣。美国著名学者贺拉斯曼有一句教学名言:“不考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想要硬塞的教师无疑是在锤冰冷的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起点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哲学家伯拉图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心理学提示出:强烈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能使课堂教学产生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那么如果一堂课一开始就是枯燥乏味,一潭死水,泛不起涟漪,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而使学生觉得你的课有如漫长黑夜,煎熬难受,唯有下课铃声才会使他们有一些活跃的气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抵触对抗的情绪,产生逆反的不相容的心理现象,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理。

2.学会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最优化从而达到教法最优化的着眼点

教学生学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着眼点。一堂课你无论采用什么教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最优化的教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知识。要想教学生学会知识,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讲、多读、多写、多说、多做,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质疑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改变传统教学讲得多,练得少,练得死,练得杂的现象。精练实练是优化教法的主要因素。

3.会学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最优化从而达到教法最优化韵落脚点

教学生会学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法就能优化学法,给学生引出良好的学路,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没有渗透学法指导的教法,他的教法是不完善的0教法应是学法的示范,可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好的教师总是把“种子”献给学生,让学生种一粒,绿一片,要改变那种只重教法轻视学法或只论教法不论学法的传统教育方式。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相吻合。使学习主体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

4.会用(创新),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最优化从而达到教法最优化的成功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成功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发展的趋势。一堂课无论你采用什么教法,都要围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成功点。在各种知识的传授中都要滲透创新精神教育,要体现创新教育思想,要想在教法中渗透创新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大胆质疑,甚至异想天开,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表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是创新的前奏;三是让学生在尝试试验、讨论中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敢于猜想,敢于探索,敢于怀疑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四是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不随便打击任何一个敢于提问的学生,积极引导启发他们想问,会问,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去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调动主体发展中的想学、学会、会学、会用(创新)的四要素,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互相渗透,切忌只注重一要素而忽视另一要素。

猜你喜欢
教法学法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