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2017-12-31 10:19刘庆龄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系鞋带自理娃娃

刘庆龄

一、注重先进观念的引领,要有正确的行为导航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首先要身先士卒,从自身做起,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认为孩子能力自然形成,长大了就会了。要相信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真正有机会锻炼自己,并给予孩子行为的充分认可。孩子第一次的尝试要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做事的时候有依靠,而不是对行为结果的惧怕,并且要多鼓励,而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帮助幼儿树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培养自我服务意识萌芽

随着当今社会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提高, 以及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娇生惯养”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部分孩子在家里生活都是依赖大人,以我为中心,扮演的是家中“小皇帝”“小祖宗”的角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家长无条件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做的事,父母会帮着做。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要喝水了,父母立刻会端来水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会做的事也不做,不会做的事也不学,很简单的事,也要等着大人帮着干。这样“包办代替”的做法,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弱,抗挫能力差。幼儿园和家里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从家里来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上的一大转折。在幼儿园,他们要学会独立生活,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盥洗、午睡、入厕、折叠被褥等。如何让幼儿慢慢地适应到幼儿园生活当中来呢?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可以通过图片、谈话、故事、儿歌等形式进行教育。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处于直观水平。如果纯粹的说教,孩子是学不会。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要给以直观的讲解示范外,还要借助某一个情景或事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所借助的情景或事件最好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 或者是假设的有趣情节,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游戏也是孩子很喜欢的一种活动,借助游戏来培养自理能力,效果更佳。

四、利用区域活动时间,提供训练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区域创设是环境创设中的一种,它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设置的一种活动。这种活比较灵活、自由性大。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几个不同区域,并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玩某个区域,从而达到幼儿有兴趣参与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指导、最后完成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目的。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因此,在巧手区,我提供了汤匙、豆子、珠子,夹子、穿线板、编织、线轴等,让孩子练习舀豆子、串珠子、夹夹子、绕线轴等技能;在理发屋放置一些娃娃头、梳子、电风吹、手绢、小发卡、辫子等,让孩子练习给娃娃洗脸、梳头、穿衣、扎辫子等技能;在操作区提供许多扣系板面,让孩子练习扣大树、扣娃娃衣服、鞋带等技能。在数学区提供不同图形的瓶子娃娃、扭扭棒等,让孩子练习拧拧盖盖的技能。另外,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特点,教师认真创设娃娃家,让孩子們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角色,在玩做饭、扫地、喂娃娃、给娃娃穿衣服等游戏中,练习系扣子、喂饭,用抹布擦地、折衣服、炒菜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生活中,要更多地去鼓励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做一些事情,从而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小技巧。因此,幼儿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

(一)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幼儿独立性发展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会出现最初的自我意识观念,将会使其主动性得到明显的增强,从而开始出现“我能”“我来做”的一些独立性的意识。而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喜欢听幼儿教师的话,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根据《指南》的要求,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结合《指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宗旨,幼儿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教会幼儿生活自理的一些技巧,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幼儿能够从小就学会很多生活中的技巧。比如,教会幼儿们怎样去穿自己的衣服、扣扣子、系鞋带这些生活中的事,幼儿教师就可以说服家长,让家长配合教师一块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在幼儿园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跟家长一块来完成穿衣、扣扣子、系鞋带的任务,这样就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们的动力,从而使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一些生活中的技巧,从而能够使还在们在早上起床后,不用家长的帮助就可以自己穿好衣服。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这个活动中最困难的环节就是系鞋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幼儿园教师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系鞋带,并且还会亲手操作给幼儿们看,但是在家里很多家长嫌麻烦,就会帮他们系上,或者直接买不用系鞋带的鞋子。因此,幼儿教师就要想办法,教会幼儿们掌握系鞋带的技巧。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幼儿教师在初步教会幼儿一些生活自理技巧之后,就要加强对幼儿做事情速度和质量的提高,《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对幼儿更多地鼓励、赞美,使幼儿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比如,幼儿园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小朋友出现撒饭粒的现象,经过教师的一段培养后幼儿们会掌握一些吃饭的技巧,这时候针对那些技巧掌握的不是很好的幼儿,教师要更多地去鼓励他们,并且还可以亲手示范给幼儿们看,在幼儿们掌握一些技巧后,就要将赞美声送给小朋友,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加油,继续努力……”等,这类鼓励幼儿的话,使他们内容充满兴奋,从而在以后学习生活自理方面动力十足,对自己能够充满信心,并且也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感到非常自豪,从而能够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掌握生活自理的能力。当幼儿不能很好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引导孩子们,一定要用亲和的语气跟幼儿们的进行交流,给与孩子们更多地鼓励。

猜你喜欢
系鞋带自理娃娃
我会“自理”啦
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教育与思考
三个娃娃一台戏
“喵星人”占领名画
简易娃娃床
系鞋带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款赤足鞋
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