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小学音乐课“活”起来

2017-12-31 10:19潘梦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音乐课情境音乐

潘梦英

如何让孩子们在音乐课里尽情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如何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经过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才能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视频音乐导入,活跃音乐课堂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因此,我常常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歌引入课堂,由于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画片,学习热情高涨,课堂马上活跃起来了。另外,温馨的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座位等均能够起到活跃音乐课堂气氛的效果。

2.构建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音乐学习氛围,多多表扬学生,学生学习会更积极

友好互信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营造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多种手段和方法,如:上课前与学生交流、谈心,与学生一起游戏,和陌生学生握握手等。艺术欣赏也一种审美过程,要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教师要衣着得体,庄重大方;教态自然,示范动作要优美、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微笑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同时要以激励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多鼓励、勤表扬,有时候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往往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以鼓励的姿态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遇到问题调动学生共同探究,集体讨论,合作解决。

3.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显而易见,学生对单一的听教师演(唱)或放磁带录音等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感到枯燥、单调,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够做到视听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自然地調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地感受音乐,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迅速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我校本学期刚安装了白板,我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生动课件、下载好音乐等,让学生不再只像从前那样单调的跟老师学唱歌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淑性。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句。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目标和旨归。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清醒的有意识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通过情境,情趣,情感的教育和培养,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合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音乐游戏是让学习者在音乐学习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享受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内涵,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欣赏能力;寓音乐于游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体验音乐艺术的内涵。

三、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当然,要表演有时就少不了一些小道具,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制做不同的动物头饰,自己设计舞蹈动作,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舞蹈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猜你喜欢
音乐课情境音乐
喜欢的课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音乐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