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拔尖人才的培养

2018-01-01 00:14周本华张怀红黄连荣刘红霞孙明珠吴玉芹曾建平
安徽化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制药考核人才

周本华,张怀红,黄连荣,刘红霞,孙明珠,吴玉芹,曾建平

(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从精英化教育阶段逐步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精英教育仍然不能彻底放弃[1-2]。“钱学森之问”更是掀起了新时期开展拔尖人才培养的全民讨论热潮[3-4]。拔尖人才的培养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一个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事关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高等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

地方高校是由省市直管的高校,主要依赖地方财政扶持,因此,在拔尖人才培养上不能不考虑办学定位、教科研水平、行业与区域需求等多种因素[6]。以盐城工学院为例,地方高校必须从自身特点出发,努力探索特色鲜明的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盐城工学院地处苏北大地,周边沿海药企众多,是地方经济支柱之一,现阶段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拔尖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做好校企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如何培养一批制药工程专业的拔尖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的选拔

能否选出优秀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是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而制药工程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综合运用、实践能力等比单纯学习知识更为重要。但是,限于高考制度侧重追求公平性,难以全面考察选拔对象的上述各种能力。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就制药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对象选拔作如下建议。

1.1 严格的筛选

每年大一新生入学后,进行大范围的初筛。对制药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宣传、动员,然后集中考核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初筛通过的学生,到大一下学期期末阶段,再进行一次考核,着重实验能力的评判和专业兴趣及发展方向的深入了解。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会让学生后期发展得更快。另外,考虑到本专业自身特点,兴趣会让学生在制药工程专业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1.2 必要的淘汰机制

科研工作需要身心投入,还需要强健的体魄,而制药工程专业更是如此。因此,要求重点培养的学员平时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学院要委托体育部门定期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考核,比如中长跑测试、跳远测试等。此外,还要考核选拔对象的团队合作精神。一项复杂、高深的实验研究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而团队不仅能弥补个人力量的不足,又能发挥1+1大于2的奇妙作用。对于体能和协作精神中途考核不能达标的学生必须淘汰,降到普通班级或考虑转专业学习。

2 拔尖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而育人在高校职能中处于中心地位。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拔尖人才,高校中教育主管部门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2.1 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

实行小班制教学,并给每个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导师要经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亲自过问学生的学习、科研、考研等大事,在交谈中指导,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在课堂教学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及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增加讨论课学时和分析的案例。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不妨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改课题和教研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书本知识,让所学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升华。

2.2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主要目标就是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最终使学生在科研素养和创新方面获得明显进步。

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基础作用,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初步基础。实验教学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淘汰落后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高校要发挥其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利用多种科研平台,培养专业拔尖人才。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基金项目或企业的横向课题、技改项目,实行一对一“帮扶制”。教学生如何从“零基础”起步,带领学生一起查文献,协同做实验,共同参与、讨论、总结。寒暑假阶段,参加校企合作的老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周边企业,考察车间生产设备,熟悉研发部门的科研环境、仪器设备,了解企业后期的技术需求。这样,通过上述训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使其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校要定期组织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科研沙龙,面对面交谈、提问、答疑,对学生的每一个模糊问题或实验操作上的盲点,老师都要耐心引导、解答,让学生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心情和感受。此外,学校还要定期安排学术报告,邀请兄弟院校研究生谈科研心得,让科研之心灵擦出耀眼火花。

2.3 师资队伍建设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出专业拔尖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的教育模式,更离不开站在一线默默奉献的教师。因此,创新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提高指导老师的科研水平和解决企业难题的“实战技能”。要从广大青年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合格的导师,同时要清楚,刚从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尽管专业理论扎实,学术和科研能力也较强,但普遍缺少实战经验。因此,学校要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实践经验,鼓励青年教师去基层企业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考核合格后颁发导师资格证书[7]。

3 评价与激励机制

质量评价机制是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拔尖人才的培养成效。针对培养目标与计划,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预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和透明,并及时反馈给当事人,督促其总结、反思,使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体制不断得到改进与发展。

实验与科研工作需要学生沉心静气,同时又要长期付出艰苦的劳作。因此,学生参加指导老师的课题,应允许折算成相应学分,用于毕业考核。对于取得良好科研成果的学生,要给予公开表扬和生活补贴。而对于经常带领学生下基层企业的导师,对于不辞辛苦和繁琐精心培育专业拔尖人才的指导老师,建议在职称评聘和年终考核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4 结束语

促进大批德才兼备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鉴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盐城工学院在规划、决策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学校周边行业发展及区域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机制,为江苏沿海化工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优秀的制药工程专业拔尖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周晓辉,骆少明.地方高校协调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审视[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31-32.

[2]杨道波.地方高校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2(6):47-52.

[3]段孟常,吴建华,李建平,等.浅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z1):72-74.

[4]贾红辉,耿美华.拔尖人才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以学校“钱学森创新拓展班”为例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z1):12-14.

[5]彭昱忠,元昌安,宁英烈.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新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9):185-190.

[6]赵磊,王良龙,张洪.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安徽大学为例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72-73.

[7]周本华,严新,冒爱荣,等.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制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J].安徽化工,2017,43(4):114-116.□

猜你喜欢
制药考核人才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人才云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