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扶贫”在贫困山区的呈现与贡献
——来自贵州省铜仁市5个贫困村的调研

2018-01-01 03:56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户攻坚

(1、2、3、4.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554300)

精准扶贫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社会重任,需要社会各组织力量参与并助力[1]。扶贫之路,不仅工作量大面广,甚至还会遇到重重难以预测、难以想象的困难或障碍。实现脱贫之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共识、凝心聚力。党建扶贫队伍是我国扶贫最具普遍性与渗透力的组织群体,脱贫攻坚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效,需要依赖党建扶贫队伍群策群力。基层干部最了解农村基层实际,抓好党建工作有利于找准贫困根源、贫困现状、扶贫什么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南坪村、茶坨村、炕家岩村、石尧村、大水井村5个贫困村为调研案例,试图研究“党建+扶贫”在贫困山区的呈现与贡献。

一、党建扶贫工作的研究现状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解决贫困问题,通过思想动员凝聚贫困治理共识,通过组织动员凝聚贫困治理力量,通过全方位激励激发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推进贫困治理形成党建扶贫模式[2]。脱贫攻坚,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标志性指标”和重要举措,是我们党的政治承诺和重要使命[4],是新时期党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抓手。文章将党建扶贫工作界定为由党委组织部门派遣下乡,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扶贫队伍”等牵头扶贫主体,通过多种帮扶形式为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组织行动。相关文献认为,贵州省的党建扶贫工作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3年)是党建扶贫的肇始与制度定格阶段,第二阶段(1994—2000年)是党建扶贫对开发式扶贫的坐实与修正阶段,第三阶段(2001—2010年)是党建扶贫遭遇挑战及突破制度困境的努力阶段,第四阶段(2011—2014年)是党建扶贫注重综合施策及与精准扶贫范式结伴而行阶段[5]。《贵州省“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提出,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着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产业脱贫攻坚战、绿色贵州建设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教育医疗脱贫攻坚战、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6]。综上所述,党建扶贫工作已成为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导向,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铜仁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脱贫攻坚这一艰巨的社会重任与政治使命更需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组织力量参与并助力。

二、铜仁市贫困村党建扶贫的基本情况

(一)党建扶贫的主要措施

1.实施产业项目扶贫,增强农业内生增长动力。南坪村以烤烟、茶叶、油茶、养鱼、养猪等产业为主,努力开拓“稻田养殖”项目,当地政府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茶坨村因地制宜,鼓励支持发展葡萄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进一步实现较高投入产出回报率。炕家岩村以农林生态、水果、烤烟、蔬菜、畜牧等产业为主,具有较好的旅游业客源市场。石尧村主要发展软子石榴,利用现有软子石榴基地种植中药材和茶叶,合理利用良好生态资源发展林下养鸡、养鸭、养猪等,拓宽贫困户脱贫增收的路子。大水井村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茶叶、杨梅、蜜枣等经果林种植,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着力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2.实施基础设施扶贫,营造农村发展良好环境。南坪村目前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广播网络、通电话、通宽带网络,有村医疗卫生室、小学或幼儿园、停车场、公共厕所、金融服务点、污水处理场所等基础设施。茶坨村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修建人畜饮水蓄水池、产业灌溉用水蓄水池、通组公路、产业路,安装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炕家岩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通村公路实施扩宽工程,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大大提升乡村知名度与综合效益。石尧村目前所有通村路已经硬化,通组路、人居环境、村委会办公点也在改建完善中。大水井村交通逐步完善,坪地场至县城的主干道公路贯穿全境,交通较为便利。

3.实施人文环境扶贫,打造生态绿色美丽乡村。南坪村按规定程序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派出干部开展回访帮扶,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开展教育扶贫“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脱贫攻坚驻村调研等关怀活动。茶坨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争取扶贫基金用于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包括庭院硬化、改厕改炊改灶和房屋修缮等。炕家岩村干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民生信任度和满意率不断提高。石尧村村级班子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大水井村村、支、监“三委”并肩作战,共同发力,积极带领群众为发展致富找方向、找门路,不断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党建扶贫的主要成效

1.做细扶贫精准管理,着力提高“两率一度”

通过实施扶贫精准管理,着力提高“两率一度”①,组建驻村工作组,形成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队伍,实现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贫困户有党员干部帮扶“两个全覆盖”;帮扶干部多次到贫困户家中,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了解贫困户发展愿望,结合贫困户发展能力,为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根据发展需求,为贫困户送去生产物资、学习用品等生产生活用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再次核实,对贫困户的家庭成员、经济收入、政策享受、思想心态等情况深入走访了解。

2.做实基础设施扶贫,着力改善“贫困环境”

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六项小康行动计划”②,打通贫困村“最后一公里”③,几个贫困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石,在饮水蓄水池、产业灌溉用水蓄水池、通村公路、通组公路、产业路、路灯等方面着力修建完善;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带来了例如乡村旅游、传承民俗文化等消费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链、产业链。

3.做强产业项目扶贫,着力增强“农业动力”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造血不足的问题。每个贫困村根据自身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目前来看,主导产业主要集中为烤烟、茶叶、水果、水产、畜牧、蔬菜等。随着扶贫产业项目的供给,农户在农业技术上有所增强,在经营思路上有所拓展,在农业管理上有所规范,对于农业市场信息的把握与获取逐步增强,进而延展了销路,农业产业的资金链、价值链得以延伸。

4.做活高校智力扶贫,着力组建“智库建议”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扎根山区、服务地方是铜仁学院的办学特色,自结对帮扶开始,该校领导、相关部门及农业方面的专业教师多次到贫困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座谈交流、谈心谈话、教育引导、技术指导、爱心慰问、参与劳动、文艺汇演、项目合作、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贫困村建言献策,通过智力帮扶,助推贫困村实现全面小康。

(三)制约党建扶贫的困难

以上贫困村尽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距离精准脱贫的实质要求还存在落差,主要体现在:

1.增收渠道缺乏

铜仁市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资源稀缺、产业落后是武陵山区的集中写照,主导产业难以培育,内生增长动力的发挥不明显,缺乏增收渠道。以上几个贫困村普遍存在山高路远、土地贫瘠、产业贫弱等现状[7][8],现有农业生产率低,经济带动能力较弱,农业信息不流畅,农业产业链还未形成,难以形成长久的资金链与价值链。

2.内生动力不足

以上几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意愿不强,发展能力不足,等、靠、要、争当、想当贫困户思想依然存在。许多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不仅是因为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致贫的原因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如同时缺乏资金和技术、缺少市场经验和劳动力不足,如子女上学期间可能会因为缺少劳动力,同时在子女离开学校以后又会面临缺少资金和就业的问题。面对复杂的贫困问题,采取一般化的又缺少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很难达到扶贫的预期目标。

3.基础设施滞后

总体来说,以上几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多进展,其中3个贫困村已经实现整村出列,但脱贫的成果仍需要巩固,例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水、电、路、网络、通讯、路灯、垃圾处理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建设,特别是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污水处理设施还未发挥实质性作用。

三、增强“党建+扶贫”模式在贫困山区扶贫成效的建议

(一)强化“党建+组织引导”,践行“两学一做”中做的关键

1.驻村党员干部带头统一思想

驻村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措施、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战略思路,用好驻村干部以发挥实际联结帮扶作用。对于扶贫工作任务,要精心组织力量,细化责任目标,跟踪落实措施,进而达到统一思想,高度参与,高效推进。

2.党建扶贫工作队伍通力协作

驻村党员干部要正确判断当前精准扶贫的形势,全面分析梳理现有扶贫成效与下一步扶贫攻坚任务,着眼于扶贫的关键领域,以扶贫重难点为核心,合理分解年度扶贫计划,确保脱贫目标的真正实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连续性、有效性,避免出现反贫困现象,切实结合高校党建的优势把党务工作经验合理用在扶贫攻坚路上。

3.农村基层组织落实党风建设

驻村党员干部在扶贫路上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扶贫工作的勤廉双述、有访必谈、诫勉谈话、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规范扶贫工作的民主决策、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农村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监督、财政直补资金和救助扶助资金发放管理监督的操作程序,动员和组织群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级事务。

(二)强化“党建+项目支撑”,打造“三张名片”拉动扶贫

1.打造“党建+生态”名片,助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9]。生态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念,生态发展不仅仅是需要工业与城市的绿色发展,更需要农业与农村的绿色发展,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中国的绿色发展是不完整的。故而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条艰难的路上,要坚持生态优先,一是大力推动绿色生态自然村寨格局的形成,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民俗建筑等,合理布局农村发展空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二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实施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形成绿色产业,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打造“党建+产业”名片,聚合经济力量

一是发展养殖产业,根据每个村的地形地貌和资源分布,科学布局养殖业,养殖基地建设要科学化、效益化,以优良品种为基础,以生态型健康养殖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为特色,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发展农户养殖,推进养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形成产业联动的养殖产业链条。二是发展种植产业,巩固现有种植业基础,全面提升提高种植业科技水平,提质增效,不断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立足每个村的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注重相对集中成片。三是发展中药材产业,培育天麻等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逐步推广中药材新品种种植面积,提升产量和质量,稳定种植规模,开展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形成大品种带动大产业的格局,提升经济效益,完善天麻等中药材交易市场,建立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3.打造“党建+旅游”名片,共建农旅格局

每个贫困村均可依托自身丰富的绿色生态环境、山地田园景观、土家山寨院落、山地农业、舒适宜居的气候条件等观光休闲农业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业,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针对地方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注重农旅结合、文旅融合,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业,大力推进相关产业的延伸,注重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寻找和开辟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10],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提档升级,着力建成产业特色明显、民族风情浓郁、服务品质一流的特色乡村旅游景点。

(三)强化“党建+党员作用”,服务“提升工程”助力扶贫

1.切实发挥党员扶贫的引带意识

抓党建促脱贫,是为了更好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党建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11]。所以,党员带头扶贫不仅要认清形势,更要明确方向,要把政策要求转化为有目标、有措施、有要求的具体项目,始终坚持发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作用,着力扶出好班子、好思路、好机制、好作风,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为决战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坚强保证。通过扶贫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

2.着力提升党员扶贫的引带素质

扶贫路上,要做好贫困户的知心人,要做强贫困村的担当者。在脱贫攻坚战中,县、镇、村三级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牵头负责脱贫工作任务,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要摆正好姿态,坚定好立场,扮演好角色,要带头领任务、抓项目,指挥协调好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参与者合力攻坚。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和乡村治理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聚力扶贫。

3.不断提高党员扶贫的引带能力

政治言论关乎党的政治品质、政治声誉、政治生命,也关系到党员个人的政治修为和政治前途。共产党员在工作、生活中说话表达意见,要懂规矩、守纪律,要通过严谨的语言文字表达、宣传正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不仅要慎言慎行,更要做到言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扶贫路上也亦如此,党员干部要做到坚守信仰、坚定信念,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个举措要抓实、一个个问题要解决,要始终保持鲜明的导向、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坚强的领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共同努力,始终保持同农民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同农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节奏[12],要让贫困村全体村民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4.坚持发挥党员扶贫的引带效用

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强势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一是挖掘培训培养一批新乡贤和新型职业农民,针对“村支监三委”、驻村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示范培训,紧紧围绕农村脱贫攻坚需要、农民创业致富需求,重点加强扶贫政策、现代农业、种养殖技术、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手工艺制作、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管理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推广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结合贫困村的资源特点、基础环境、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农业基础、产业需求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其试点或推广一批高效、增产、保质的新技术与新品种,以期增强致富的经济带动能力。三是培育一批新型农业实体,在政策、资金、指导、智力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农业实用人才带头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场等新型农业实体。四是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高校党组织要充分调动农业相关专业的教师主动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转化,用好“党建+扶贫”的优势与机遇,为贫困村的农民群众送理论、送知识、送科技,促进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换。

注释:

①“两率一度”:即“识贫准确率、脱贫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这是衡量扶贫干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程度和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程度的一个标尺。可以说,扶贫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体现在“两率一度”上。

②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简称六项行动计划),是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延伸,是广大农民群众最期盼、最想做的事,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提出的普遍性民生需求实事,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③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户攻坚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