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进展综述及相关对策

2018-01-02 09:43陆三明程乃福陈富荣李建设孙晓峰
安徽地质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全省评价

陆三明,程乃福,陈富荣,李建设,孙晓峰

(1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 合肥 230091 ;2 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安徽 合肥 230022;3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 合肥 230001 )

0 引言

土地、空气、水等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加速,污染日趋严重,危及到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的发展理念。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一直重视农业环境和土地质量管护工作。1990-1993年,我国首先开展了杭嘉湖平原区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地矿部于1992年设置了题为“全国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及全国动态地球化学图”的“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成杭新等(1999)利用该项目成果系统提出化学定时炸弹的理论[1]。1999-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25万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其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与22个省(市)合作开展1∶25万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2014年实施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程,2016年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体现了国家对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高度重视。继2016年5月被公众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后,国家又正在酝酿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法》。

我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等需要对全省区域土壤质量进行调查评价。省国土资源厅以省部合作-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为契机,在1∶25万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我省1∶5万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通过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土壤、大气、灌溉水等介质的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评价,查明土壤中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及生物有效性;划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对土地质量、潜在价值及生态风险、土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数据库及土地质量档案,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土地管护和规划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我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将对保障粮食安全,支撑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及精准脱贫,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自200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等先后在我省部署实施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类项目48个,总投资1.66亿元。其中1∶25万、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部署项目32个,投入总经费1.46亿元。

1.1 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我省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主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投资。自2002年至现在,我省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共实施项目13个(含在建项目4个),部署总面积126950km2,投入总经费7560万元,其中,我省配套经费1600万元。正在实施野外调查的面积为18400km2(占全省面积13%),分别位于旌德-宁国、金寨-六安-霍邱、阜南-颍上地区;目前仍有面积约15850km2尚未实现覆盖,主要在皖北临泉-太和地区、皖南黄山地区。

在成果应用上,“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较为突出[2],提出了石台、小丹阳等一些富硒地区[3~5],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1.2 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我省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主要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实施,安徽省财政投资。中国地质调查局只负责该类项目示范研究。至2017年6月,我省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共实施项目19个(国家级5个、安徽省14个),部署总面积16945km2,涉及全省20个市县区,投入总经费7072万元(中央投资1730万元、安徽投资5342万元)。目前,已完成和县县域范围和南陵县、桐城市、贵池区、青阳县、全椒县部分地区调查评价工作,面积约3389km2;宁国市、怀宁县、芜湖县、石台县、黟县、砀山县县域范围以及无为县、东至县、潜山县、庐江县、枞阳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部分地区的调查评价工作正在实施,面积约13556km2。

1.3 注重实际,积极推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服务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在大力推进我省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针对我省该项工作的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一是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和《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的基础上[6-7],2016年经过多次调研,反复修改,已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了《安徽省1∶5万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指南》[8],并发布全省。该“技术指南”从八个方面作出了规定,它的发布对我省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是开展全省相关单位的技术培训工作。2016年至今,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从规范、设计编写、GPS航迹管理、野外实地技术、成果应用等方面开展了5次全省性的技术培训工作,请全国有经验的专家课上讲实地教,较大提高了我省从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技术水平。

三是成立了全省1∶5万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专家督导组,明确了督导组专家组成、职责等,并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对全省8个1∶5万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进行了现场督查,督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与承担单位一起现场解决。并召开了全省通报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相关对策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和人才准备仍不足,各单位技术力量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具有较强专业性,必须有地球化学专业基础。由于地质院校主要课程设置上侧重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且上述专业培养学生相对较少,致使地勘单位地球化学专业的技术人员也较少,承担该项工作的大部分单位只有2~3人。而且各单位技术力量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项目存在技术、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在2016年前全省从事过该项工作的单位也只有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2)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理解和熟悉需要过程,导致执行中布样、采样、加工等环节存在偏差。

由于技术规范是2016年国家颁布,我省“技术指南”是2017年1月刚发布,各单位项目承担单位虽然高度重视,但在理解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上存在偏差,甚至错误。主要表现在①设计采样布局依据不足或缺乏针对性、或优化设计布局力度不够,局部采样布局欠合理。②个别采样点采样部位选择欠合理。一是主样点与子样点采样部位存在于不同的图斑内;二是采样点采样部位未选择在土壤汇聚处,样品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采样单元;且采样点的子样采样部位位于主样的物源方向上或延长线上,存在重复控制的可能,子样未起到辅助控制作用。③土壤样品采集及记录未严格执行“技术指南”的要求。一是采样点的采样深度不符合“技术指南”要求;二是未严格按照“技术指南”要求采集子样,子样点数不够,个别项目的耕地和林地均少采了1个子样。④野外土壤样品加工未严格执行“技术指南”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样品晾晒存在暴晒的可能;样品筛为金属制品,或为样品筛壁和筛底为金属制品;少数项目的土壤样品的副样或保存于纸袋中,或未提供符合“技术指南”要求的副样样瓶。日常样品管理不规范,未按要求经常性对样品进行揉搓,样品结块严重,部分副样中存在大量不符合要求的粒级样品和植物残屑。

(3)测试工作要求高,有测试能力的承担单位少,全面影响项目完成进度。目前我省有能力从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测试的单位只有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但近年来我省开展的该类项目较多,样品测试量大,从而导致样品测试工作进度、数据质量等问题,已对皖江经济带乃至全省土地质量调查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及数据与成果的对接对比等形成了制约,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2.2 相关对策

(1)统一规划部署,国家和省级联动,做到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全省覆盖。

我省在统一规划部署全省土地质量调查工作存在不足,尤其是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部署工作,没有统一规划部署方案。建议编制《安徽省1∶5万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案》,用5~8年的时间做到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全省覆盖。方案应强调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体现服务于生态文明,强调成果应用。并应与全国土地质量调查工作对接,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全国土地质量调查工程与项目间的联系、沟通,利用国家示范成果,提高我省调查工作面积和调查质量。

(2)创新我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管理新机制。我省公益性项目管理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不仅每年有1个亿左右的经费投入,而且有多年项目监管实际经验及省部合作的“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的平台。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设有多个专题组,其中设有土地质量专题组,但目前落实不够,做得不实。由于从2015年以来全省1∶5万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在省厅领导下,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做了大量推进工作,因此建议以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为牵头单位,成立全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办公室及专业组,统筹全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管理和集成工作,并充分利用中心项目监管的优势和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的平台,做实土地质量专题,为皖江经济带其它专题进行示范,从而使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平台有特色。

(3)进一步加大技术和人才培训力度,打造出能胜任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队伍。

继续开展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加强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的实际应用,以典型地区和典型案例为基础,重点加大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尽快培训出技术能手。

(4)加强协调,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成果可以为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服务和支撑,建议项目管理单位进一步加强与我省土地、农业、环保部门间的协调与联动,主动对接需求,实现资料共享,提升研究水平,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省厅相关管理部门及各市县国土资源局也要高度重视,做好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

3 结语

我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任重道远,意义重大,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相信有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推进,这项工作会较好完成。

参考文献:

[1]成杭新,严光生,沈夏初,等.化学定时炸弹: 中国陆地环境面临的新问题[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20(1):68~73.

[2]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R].2006.

[3]安徽省地质调查.安徽省重点地区富硒土壤资源调查报告[R].2012:2~3.

[4]安徽省地质调查.安徽省石台县大山富硒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R].2006:8~66.

[5]刑润华,贾十军.安徽省xx地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评价[J].安徽地质,2008,18(3):202~205.

[6]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5-01,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S] 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1~5.

[7]中国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DZ/T 0295-20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S].2016.

[8]贾十军,陆三明,孙晓峰,等 .安徽省1∶5万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指南》(试行)[S].2017:1~58.

猜你喜欢
安徽省全省评价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