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2018-01-02 01:30陶建光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急

陶建光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气象局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100)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陶建光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气象局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100)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发生,威胁着社会发展稳定性,对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实践过程中在应对气象灾害时,需要注重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并在与之相关的评价体系指导下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基于此,本文就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展开论述。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1 引言

在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做出客观评价时,需要在有效的评价体系指导下构建可靠的评价模型,确保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有效性。因此,实践过程中应结合防灾减灾要求,在层次分析法的支持下,从不同的方面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2 基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分析

2.1 评价体系构建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设置有效性,实现其科学评价,需要构建出符合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需要的评价体系,并对该体系构建中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以便增强该评价体系适用性。这些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原则。由于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发生时会对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客观地决定了应对气象灾害时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性。因此,在构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科学性原则要求,促使其潜在应用价值不断提升。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在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时,其评价体系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实现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可续评估,进而达到防灾减灾要求。因此,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时应确保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满足气象灾害应用管理评价中的实际要求。

(3)评价体系的可比性原则。由于气象灾害的种类不同,对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区别,需要在构建其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给予不同气象灾害性质充分的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因此,构建气象灾害应用能力评价体系时,应在可比性原则的要求下实现不同类型气象灾害应用管理能力对照评价指标设置,确保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准确性。

(4)评价体系的灵活性原则。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过程中会涉及多个主体、区域等,需要在构建其应用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注重动态与静态、动量与定量相结合的灵活性原则运用,并为其应急能力评估提供参考信息。

2.2 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分析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是否良好,与其决策的制定、防控措施的实施等密切相关,需要在构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明确其构建要点。同时,应加强层次分析法使用,给予该评价体系构建科学保障。这些评价要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目标层的合理设置。基于层次分析法作用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注重目标层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实现准则层具体及其具体指标的高度概括,促使该评价体系实践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准则层的合理设置。为了对目标层进行有效反映,需要对准则层进行合理设置。在该层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对气象灾害预警防御能力、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评估。

(3)基础层的合理设置。作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中收集所有信息的重要框架,基础层的合理设置,能够实现气象灾害实时监测、预警设施设置、防灾意识强化等,促使气象灾害应对中能够得到完善的应急预案。

3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设置时的层次分析法

为了确保评价指标设置能够达到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要求,应加强层次分析法使用。在该分析方法的支持下,能够将不同的要素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为气象灾害决策及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支持,实现其应急管理能力的科学评价。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处理实际问题时,应从这些方面入手:(1)构建有效的层次结构模型;(2)将不同的问题视为不同的要素分析;(3)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判断矩阵,并对此层次分析结果进行科学检验。

4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分析

在对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进行评价时,需要设置必要的评价模型。具体表现在:(1)将各级政府视为组织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在气象灾害中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打分;(2)从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基础层、准则层设置入手,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出包含气象灾害监测网、预报能力、预警设施设置状况、灾害信息发布能力、灾害评估能力、救灾物资供应能力等一体化的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实现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客观评价,并从(1)式入手,得到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具体如下:

式(1)中,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用V表示,其为评价值;评价指标的定量打分值用Xi表示;各评价指标权重用Wi表示;专家总人数用N表示,单位:人;评价指标个数用i表示,单位:个。

5 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整体生产水平的日益提升,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需要注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配合使用有效的评价模型,保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良好的评价效果,为气象灾害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需要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式及评价结果是否有效进行科学评估,以便为其评价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1]赵谦,曹玮.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05).

[2]赵琳.城市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能力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06).

[3]肖皓,罗珍.基于“三预”视角的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2,(01).

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2-0227-02

猜你喜欢
气象灾害应急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