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发展视角的开放性公共实训孵化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8-01-02 21:30程桂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训室服务业山东省

程桂玲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养老服务业发展视角的开放性公共实训孵化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程桂玲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从养老服务业发展视角出发,将学校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建设集“人才培养、人才孵化、产业研究、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开放性养老服务业公共实训孵化基地,开展产学研实践,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养老从业人员素质,为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养老服务业;职业教育;开放性公共实训孵化基地

“十三五”时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是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1]。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行业人才需求巨大,但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与岗位需求极不相符。

养老服务业在我国起步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受实训室数量和实训室设备的限制,大多数学校没有设计与养老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同步的实训指导方案。因此,在行业企业指导下,构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室硬件建设十分必要。

1 建设目标和思路

1.1 建设目标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有利政策,在政府、行业的支持下,与养老服务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建设开放性的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公共实训孵化基地。经过5年的建设,把基地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人才孵化、产业研究、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与促进就业的“稳定器”,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2 建设思路

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建设“医护养结合”的山商颐养中心,并将其作为养老人才孵化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医护养”一体的养老模式,建设产教研一体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创新发展思路,创建山东省首家养老服务业研究平台,构建一融合三对接的校企一体化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以教督产、以产促教、产教共兴”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打造集“人才培养、人才孵化、产业研究、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山东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性实训基地(见图1)。

图1 山东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性实训基地

2 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教育部“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 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 000平方米,总投资3 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 800万元;山东昌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儆堂集老年产业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投资1 200万元;学校提供场所,投资8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实训设备等,并给予专业支持和技术指导。

2.1 政校企合作,搭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政校企合作,建设山东省首家由职业院校兴办的“医护养”一体的养老机构——山商颐养中心,设有52张床位,接受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向学校周边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颐养中心搭建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其作用如下:(1)提供实训、实习岗位,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与老年人沟通,提高对养老护理文化的理性认识;(2)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中心按照养老机构相关标准建设,采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引入校外医疗机构;(3)开展人才孵化,使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多岗位进行学徒历练,孵化人才及管理团队。

2.2 创建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实训孵化基地

学校着眼于山东省经济发展需求,以“依托政府、紧联企业、市场运作、引企入校”理念,创建集“人才培养、人才孵化、产业研究、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实训孵化基地,包括老年人基础护理实训室、老年人临床护理实训室、老年人康复实训中心、老年人传统理疗实训室、老年人心理护理实训室、养老旅游综合实训室、中高龄健康生活馆、老年人能力评估实训室及示教室,其作用如下。

2.2.1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提升专业技能 实训孵化基地建成后,将为本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带教条件,使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双边互动新模式,提高双师素质,优化学校师资结构。

2.2.2 开展行业人员培训与技能鉴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培训等,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同时,实现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双证融通”,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我校作为山东省民政厅养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之一,自2013年开始,每年承担山东省民政厅组织的养老产业各类人才培训十余期,培训学员1 000余人/年。近两年,培训养老护理员(中、高级)约1 500人,均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2.3 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优质服务 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实现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深度对接,创建“产教研”的内涵建设平台,以主动为各地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智力服务为基点,激发行业机构参与专业建设的内生动力,达到“以服务促行业进步,以服务谋专业发展”目的。

2.3 创建山东颐和老龄产业研究院

基于山东省老龄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整合行业、企业等的优质资源,在山东昌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儆堂集老年产业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的投资下,成立了山东颐和老龄产业研究院,致力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其业务范围如下:(1)老龄产业理论政策、制度标准、信息化、技能鉴定、专业技术研究与应用;(2)为养老企事业单位培养和培训养老服务业人才,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3)提供养老项目咨询、前期项目论证、项目设计、注册登记、社团年检、管理团队培训、运营专业指导等服务;(4)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养老服务品牌推广研究及开发、适老化老年产品开发等。

3 预期效益

3.1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完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定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培养养老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200人/年;带动旅游、烹调等专业发展,培养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300人/年;接待同类院校专业学生学习、交流、实训,200人次/年。

3.2 提高科研能力

充分发挥山东颐和老龄产业研究院的作用,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开展养老产业政策研究、标准化制定、产业管理咨询、项目孵化等服务,承接各类科研课题2项/年、管理咨询2项/年、孵化项目1项/年,获得科研经费10万元/年。

3.3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对山东省养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1 000人次/年,获得培训与鉴定经费100万元/年;面向社会开展老年人生活体验和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活动300人次/年;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50人/年;培训养老旅游从业人员300人次/年,对茶艺师、花艺师、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100人次/年,获得培训与鉴定经费10万元/年。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Z].国发[2017]13 号.

G420

A

1671-1246(2018)01-0022-03

注:本文系2015年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GYB201502)

猜你喜欢
实训室服务业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山东省即墨市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