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由教学《猫》想到的

2018-01-02 01:17
教育家 2017年42期
关键词:金玉差生公平

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
——由教学《猫》想到的

文 | 刘金玉

近日,教授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猫》(人教版)后,感慨万千,很是同情第三只猫的悲惨遭遇:一只“并不好看”“又很瘦”“不活泼”致使“大家都不大喜欢”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乃至对它大打出手,导致其悲惨死亡。

其实,我感慨的并不真是猫,而是人,是我们身边最近的人——学生。那些所谓的“差生”,就如文中的第三只猫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教师也如文中的“我”一样不大喜欢他们,虽然还不至于如第三只猫一样那么悲惨,却最终也没有多少好的前景;相反,对于另外一类学生,即我们所说的“优生”,就如作者对文中的第一只“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猫和第二只 “浑身黄色”“更有趣、更活泼”的猫一样,充满着“喜欢”,对他们“关怀有加”。

是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那些“美”的事物呢?谁不喜欢走近“美”的事物呢?故对“美”的事物亲近一些、喜爱一点自然无可厚非。但话说回来,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来说,又岂能对学生区别对待呢?对待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不仅不能做到“有教无类”,相反,嘲讽、讥笑、挖苦、谩骂他们者有之,怀疑、歧视、冤枉、虐待他们者有之,嫌弃、抛弃、遗弃、放弃他们者有之。最终致使这些“差生”失去了尊严,在班里成为“多余人”和“孤独者”,有的“差生”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辍学。多么可怜的学生!多么可悲的教育!

更可怕的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如此结局,不仅没有自省,还沾沾自喜——终于赶走了“顽固不化”者,班级终于从此“万事大吉”了!文章作者可没有这样:“我心里十分的难过”“我的良心受伤了”“很想补救我的过失”“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何时我们也能如作者那样良心发现呢?

什么是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使人变化。使人向好的方面变化,就是好教育;使人向坏的方面变化就是坏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还要教师干什么?还要教育干什么?就算学生没有问题,也还有发展的要求和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可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却从一开始就怀有功利思想,对学生有分别心。什么“一视同仁”“身正为范”“立德树人”,全都抛诸脑后,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一切从“利”出发。有的甚至丧失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怜悯心”——在班级一隅无人问津的学生才是最需要温暖的,他们是最痛苦的,是最需要帮扶的对象。有些老师对他们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谁让他们是难看的第三只“猫”,而不是让人喜欢的第一、第二只猫呢?这些学生的发展结果与命运前途可想而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什么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想,应该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走进学校,奠基未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中绽放生命的光彩。在这里,我强调的是“每一个”——没有了“每一个”,任何公平与优质都是虚假的、伪善的。我们的教育要追求“正向”“正行”“正果”。对每一个人负责,对每一个学生实施无差别之心的教育,当成为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猫》仅仅是讲述猫的故事吗?它影射的是人,是社会,是我们的教育,是那些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却没有真正做到的教书育人者!

刘金玉

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金玉差生公平
金玉琴:香榧树下好乘凉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第二十一回 朱紫国王心忧愁 妙笔生花金玉贵
笨柴兄弟
金玉福/小猪佩奇IP正版授权
公平比较
探讨有机化学的增减碳链反应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