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山西 梅花溢彩
——观“梅花奖”演员精品集萃晚会

2018-01-02 02:38于小军
戏友 2017年3期
关键词:梅花奖晚会梅花

于小军

韵味山西 梅花溢彩
——观“梅花奖”演员精品集萃晚会

于小军

当我们说起山西戏剧,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山西有49人次先后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人数始终位居全国各省之首。不仅“梅花奖”演员多,山西还有近200人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人数位列全国第一,这两组数字使我们当之无愧地成为梅花大省。大梅小梅绽放梨园,演奏着属于他们的华美乐章。所以大梅花奖和小梅花奖共同绽放舞台是非常值得观众期待的一场艺术盛宴。9月21日,作为首届山西艺术节中一场重要的展演晚会《韵味山西——“梅花奖”演员精品集萃》如期在山西大剧院上演。那晚,雨后的街道霓虹闪烁,舞台上的灯光也色彩斑斓,但它们掩不住32朵大小“梅花”的奕奕光彩;那晚,剧场里座无虚席,掌声阵阵,叫好声此起彼伏,追星的戏迷们更是激情满怀,心情澎湃。这台晚会掀起了山西首届艺术节的又一个演出高潮。

贾菊兰

王珍如

王爱爱

这是一场观众期待已久的演出,晚会在山西省京剧院四位优秀演员演唱的京剧戏歌《盛世梨园》中拉开了序幕。投影在舞台两侧和顶部的那片梅花花海令人炫目,也寓意着山西省的戏曲“梅花”花开遍野,开遍三晋大地。演出分四个板块,分别是“小梅初绽”“梅苑群芳”“梅韵华章”“梨园追梦”。78岁高龄的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与23位梅花奖演员和8位小梅花演员同台表演,还有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戏曲系的师生配合演出,可谓名家荟萃,异彩纷呈。四个板块看似独立,实则他们构成了一部戏曲演员的成长史:练功学艺、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实现梦想,每个成功的戏曲演员都要在艺术成长过程中走过这样四个阶段。

杨仲义

小梅初绽,绽出芬芳

一群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戏校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苦练基本功。一个小男孩在老师的保护下一连翻了十个跟头后,开始练腿,老师帮助他压腿,身体的疼痛让他难以忍受,他挣扎着推开了老师,委屈地哭了。

郭泽民

哭过之后,他又为老师的表演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这是舞台上的表演,也是现实中学艺练功时的真实场景。舞台上的表演追求的是美,点到为止,现实中的训练是真实残酷的。哪个戏曲演员没有过身体的撕裂与伤痛,哪个戏曲演员没有过冬日里的挥汗如雨,哪个戏曲演员没有过失败后的重新来过。艰苦学艺,扎实基础,只为若干年后的破茧而出。

水袖翻飞若高山雪莲,翎子甩动如蛟龙戏水。水袖功、翎子功、帽翅功、髯口功、梢子功、手绢功等戏曲绝活纷纷亮相,唱腔、台步、马鞭、跳转、把子、筋斗等戏曲的四功五法一一展现。戏曲园丁们口传身授的教学场景也由台下搬到了台上,只是台上的表演是唯美的呈现,台下的教学却是辛苦的付出。《祭桩》《表花》《打金枝》《扈家庄》四个教学剧目片段由“小梅花”们精彩呈现,让我们看到了戏曲教学的优秀成果,看到了戏曲艺术的未来希望。

苗 洁

武凌云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爱爱亲授《算粮登殿》的唱腔,老中青少四代戏曲人共唱一曲。寓意着我们后继有人,也寓意着我们传承有方,就是这样一代传给一代,一代接续一代,才使我们的戏曲艺术传承千年而不衰,靠着这些一代又一代痴心于戏曲艺术的人们,我们优秀的民族戏曲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这是一个讲述戏曲人师徒相授的故事,这是一段充满生机、生生不息的梨园佳话,这更是一首代代传承传统文化的颂歌。

梅苑群芳,芳香远扬

本篇章有19位“梅花奖”演员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独特风采,在“优秀经典”片段中,六位“梅花奖”演员王珍如、贾菊兰、杨仲义、郭泽民、苗洁、武凌云分别表演了优秀传统经典片段《空城计》《青丝恨》《四郎拜母》《徐策跑城》《凤台关》《华容道》,有的以唱功为重,有的以做功见长。杨仲义将杨四郎演唱得完美无瑕,无愧“全才须生”的称号。苗洁在本台晚会中,既是参加演出的演员,又是晚会的总导演,她不仅演出了自己的代表剧目《凤台关》,而且为了筹备这台晚会,幕后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思维使整台晚会亮点颇多。

张建琴

山西的“梅花奖”演员多,不仅有四大梆子演员,而且还有小剧种演员。张建琴演唱的碗碗腔《风流婆媳》片段、潘国良演唱的眉户《父亲》片段、郭明娥的上党落子《穆桂英挂帅》片段同样赚足了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小剧种尽显大风采。

在“盛世新声”片段,王艺华的蒲剧《枣儿谣》、胡嫦娥的晋剧《龙兴晋阳》、成凤英的北路梆子《黄河管子声》、陈素琴的上党梆子《陈圆圆》、张保平的《沙家浜》、吴国华的《朱洪武与马娘娘》都是近几年来新创或改编移植的剧目。《枣儿谣》还参加了首届山西艺术节和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评比展演,并且荣获“杏花新剧目奖”。王艺华的表演情感饱满,张弛有度,尤其他的唱腔或浅吟低唱,或喷涌而出,有相当的震撼力。

潘国良

每个人的演出都是精彩的,四个人的精彩便是加倍的精彩。四大梆子《打金枝·劝宫》可谓别出心裁,创意独特。《打金枝》是晋剧经典剧目,其中的“劝宫”一段更是备受观众喜爱。此次由四大梆子四位当代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张爱珍、武俊英、张彩平、栗桂莲联袂演绎这段经典,不同剧种的四位青衣一同“劝宫”,共同完成了一曲青衣畅想。不同风格的剧种在音乐设计的巧妙安排下,既有剧种特色不同的强烈对比,又做到了巧妙融合不显生涩。加之四位艺术家都以唱见长,“爱珍腔”“俊英腔”更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们的演唱带给观众别样的艺术享受,醉了耳朵,醉了心。观众只嫌它太短,听得不够过瘾。

这些“梅花奖”演员每个人的艺术人生都有精彩之处,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使他们能够在众多的戏剧演员中脱颖而出。对于自己,这是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的一次重大飞跃;对于山西戏剧,这是一种提升和丰富,也是一种荣誉,他们为百花齐放的中国戏剧更添一抹靓丽。

郭明娥

陈素琴

梅韵华章,章章溢彩

成凤英

有人把“梅花奖”戏称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获得“梅花奖”不易,获得二度“梅花奖”更难。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四位演员获得“二度梅”,分别是任跟心、谢涛、史佳花、景雪变。1983年在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比中,年仅19岁的蒲剧演员任跟心凭借她在《表花》《挂画》《打神告庙》中精彩纷呈的表演,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与她同时参赛年仅22岁的郭泽民也通过《黄逼宫》《徐策跑城》《杀驿》三剧的完美展现,同获此殊荣。在当时他们是两匹黑马,从全国众多参赛演员中脱颖而出,与叶少兰、刘长瑜、李维康、李雪健等名演员站在了同一个领奖台上,他们的出现可谓誉满梨园,在当时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全国15名获奖演员中,山西就有两位,而且是年龄最小的,山西戏曲演员的实力震惊了戏曲界的专家和观众。1999年已经担任临汾蒲剧院副院长的任跟心,在现代戏《土炕上的女人》中,完美地塑造了一位从19岁到71岁的女性杨三妞的艺术形象。成功地突破行当演人物,融合了花旦、青衣、老旦三个不同行当的表演,从唱腔到形象达到人物的和谐统一。任跟心也因此梅开二度,获得了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二度梅”大奖。谢涛于1996年凭借《丁果仙》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把获奖当做自己艺术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09年又凭借新编历史剧《傅山进京》拿到了二度“梅花奖”,而且是“二度梅”的第一名。近两年谢涛又将山西籍名人于成龙立于舞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景雪变亦然,1994年获得个人的首个“梅花奖”。近年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戏《山村母亲》的创作中,几经打磨,2015年又凭借该剧摘得“二度梅”荣誉。

这晚,她们把自己的代表剧目《山村母亲》《土炕上的女人》《于成龙》片段拿出来奉献给观众,让观众在经典里徜徉流连。

王艺华

胡嫦娥

张保平

吴国华

梨园追梦,梦在远方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未来,戏曲人执着坚守,因为他们心中有梦。幼时的梦想是穿上五彩的戏衣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少年的梦想是学会一个戏曲绝活、学会一出经典剧目,青年的梦想是拜师学艺、站在舞台中央,中年的梦想是演一出好戏、塑造一个经典人物形象,老年的梦想是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正是因为这些梦想,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人生追梦的旅途上,正是因为这些梦想,戏曲艺术一代传承一代。

《追梦》是特意为本次晚会精心创作的一首戏歌,四大梆子“梅花”梁桂星、成凤英、陈素琴、赵振齐声放歌,饱含深情地唱出了山西戏剧人的追梦之旅,他们为出人出戏而拼搏进取,他们为戏剧传承努力工作,他们为戏剧事业奋发向前,唱出了山西戏剧界共同的“中国梦”,诠释了山西戏剧人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积极作为的昂扬斗志与奋发精神。唱出了山西戏曲人喜迎党的十九大,追逐“中国梦”的新声。

“这个梦是生旦净末丑,催绽春天盛开的鲜花;这个梦是唱念做打功,描绘夏日湛蓝的天空;这个梦是悠悠琴瑟情,呼唤冬天洁白的飞雪;这个梦是铿锵锣鼓声,迎来金秋沃野的收成。”

张爱珍

武俊英

张彩平

栗桂莲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山西戏剧百花园中盛开了这么多“梅花”,这一现象不是偶然,其后一定有必然的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西省的各界领导和戏剧界人士能够顺应时代变化,顺应改革潮流,始终把戏剧艺术的发展同改革开放形势紧密联系起来,探讨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戏剧艺术生存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最有成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戏曲人才的培养机制。首先,三十多年来,我们始终重视戏曲教育,全省的十一个市都有专业艺术学校,有的是中专学校,有的已升格为大专院校,各级各类戏曲、艺术学校及文艺班培养了大量的戏曲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充实到各个戏曲表演团体,提高了全省戏剧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涌现艺术尖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为推出新人、选拔新秀、创新剧目而举办的各类戏剧评比活动,也为尖子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自1981年以来,我省先后举办了山西省优秀中青年评比演出、四大梆子振兴调演、全省青年演出团调演、艺术节评比演出、艺术新秀评比演出、青年演员大奖赛、现代戏创作评比演出等十几次大型评比演出活动,还有山西省戏剧最高奖“杏花奖”的评比至今已举办了十五届。评比活动是一种竞争方式,更是一种激励机制,它鼓励那些肯付出有才华的演员努力拼搏。评比演出不仅活跃了戏曲舞台,推出了一批相当不错的优秀剧目,更重要的是一批又一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有了这些人才,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就有了保障。有了这些人才,就为我省有众多的优秀演员夺取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奠定了深厚的艺术人才基础。我省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这些优秀演员,全部是我省各类戏剧评比演出中的佼佼者。有了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有了今天山西“梅花”数第一的收获。这不独是个人的成就,这是一个群体的艺术业绩,在山西戏曲的发展历程中,这个群体值得去书写,值得为后世留下些什么。

景雪变

谢 涛

任跟心

梁桂星

赵 振

于小军,女,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戏友》主编助理,副研究员。

(责编:杜 蓉)

猜你喜欢
梅花奖晚会梅花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戏剧剧评
梅花
《梅花奖演员风采》有感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2016年演出掠影
梅花引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