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2018-01-02 15:52陈海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数感学段概念

陈海连

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论述有许多种,可以说没有一个确切的表述,毕竟这不是物理定义,不能统一定论,我比较认同的是这样的描述:数学的核心素养有“真、善、美”三个维度,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新旧《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核心概念时,都将数感放在首要位置,为此本文将从培养“数感”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所做的努力.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培养数感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论教哪一个学段的学生,我都会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乐学爱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以兴趣为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兴趣才会进取.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数感这件事上,我首先想到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趣味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让学习变为一种乐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如,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一课时,我将学习活动设计成下棋游戏,学生觉得很新奇好玩,整个过程学生全程认真参与,积极思考,感受5的倍数特征,体验了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依托教材,严谨施教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在逐渐发展,逻辑思维不强.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概念,培养数感.数学教材里的例题、习题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们提炼加工、精心编制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许多都是以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习起来有亲切感和认同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方法,培养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扎实的数概念,积淀数感.如在低年级学段,教师可以通过实物与数字的一一对应,引导学生建立数概念,使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大小,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中年级学段,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意义的认识,以及各种数、量的概念和它们的实际含义,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等;高年级学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先前学习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概念,如分数、百分数、正负数等,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数感,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各类数量概念、认识运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学习,提升能力.

其次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形成数感.如一些操作活动:低年级的摆小棒、数豆子,中年级的拨一拨、画一画,高年级的量一量、算一算等.可以独立游戏,也可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为学生构筑数学运用舞台,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体会从数学的角度表达意义、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猜测、尝试、合作、实践、创新等能力,要善于让枯燥的数学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善于使用各类引导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巩固创新,提升数感

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单凭课堂40分钟的学习活动,学生对知识内化的质量、数学能力的发展是有限的,还需要课后让学生留有思考.教师可以适当精心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尝试创新、提升素养.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一课后,我设计了一道课后练习:面包2元/个、矿泉水3元/瓶、饮料4元/罐、蛋糕5元/个,小方有15元.(1)都买面包,最多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2)都买饮料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3)还可以怎么买,正好把钱用完?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内化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拓展了思维,感知了15与2、3、4、5等数字的关系,提升数感.而“还可以怎么買,正好把钱用完?”这个问题,让学生尝试创新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利用课后作业提升数感,可以是计算类、解决问题类的笔头作业,也可以是操作探究类的个性作业,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后,可以布置学生剪一段4厘米长的纸条,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一块面积1平方分米的纸片,这些收集的过程便是进一步认识数量概念、创新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重视启迪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教学活动,把培养数感落实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燕君,周九诗,王尚志,鲍建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J].数学教育学报,2015(6):35-39.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数感学段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幾樣概念店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