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舆情引导研究

2018-01-02 23:19廖艳芳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舆情引导在校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

廖艳芳

摘 要 近几年,微信公众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微信公众平台变成了舆论的原产地和重要传播途径,因此,需要整体分析高校学生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情况,为设定及时高效的舆情监督和管理机制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对近2 000名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对现代大学生基于微信公众号上的舆情引导问题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大学生;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9-0013-02

依据微信官方的数据统计,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突破1 000万大关,并且每天还在高速增长中。微信公众号以自身便捷、高效、丰富等特点深深的抓住了青年人时尚、八卦的心理。所以,在微信用户中,大学生团体占据了微信公众号关注数量的半壁江山。但是,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管理者水平不一,好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消息都是过时、虚假或者属于谣言性质的,这也使得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舆情泛滥、难以管理的地方。大学生群体虽然有着高层次的知识,但是其主流意识并不成熟,非常容易受到负面舆论的诱导而改变三观。本文通过收集2 000名在校大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校园舆情引导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提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校园舆情进行引导的相关建议与策略。

1 传播学有关理论探究

早在1948年,传播学专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发布《传播学于社会中的构架与功能》一文,发现了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重要因素,俗称“5W”模式,也就是传播人、消息、媒介、受众群和效果,包含了探究传播过程的主要范围,这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开展新式教育有很多的帮助。下面对“5W”模式进行解析:

站在传播者的立场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新媒体思想和能力落后于实际发展要求。首先,重点体现在新媒体时代,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没有了先天的舆论引导能力,传播主体出现“去中心化”行为。其次,思政主体的新媒体背景下的教育思想较为落后,虽然意识到了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始终没有一套完整高效的机制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我们的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引导水平较低,大多情况都是被动的、依照传统流程的工作模式,难以深入人心。

站在受众群体的立场来看,高校学生消息筛选的自主性尤为明显。首先,微信等新型社交工具已经变成学生表现自我、接受消息、传达消息的重要途径。这在现实工作业绩有关调查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其次,在消息的选择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思维。大学生们会依据自身的爱好主动去注意可以吸引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最后,在新媒体畅行的背景下,消息更新的速度呈爆炸式发展,我们传达的重要、重点消息有极大地可能被掩埋在众多的消息之中。

站在渠道的立场来看,新时代的思政工作平台搭建存有缺陷。首先,大学校园中的各种工作平台、微信公众号数量繁多,功能交错覆盖。其次,大学校园的思政工作者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所固化,使得高校学生们不想主动到学校的官方平台上表述意见。最后,对于微信、微博等新时代思政工作平台的搭建不算完善,各种新型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开发。

站在内容的立场来看,新媒体背景下大学校园网络思政教育人员公布的消息形式较为固化、内容不能引人入胜。首先,高校学生被丰富多姿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袭击”,使得高校学生们的眼光异常毒辣。其次,大学校园构建的微信公众平台所公布的消息内容较为公式化、缺少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关注。最后,在上述问题的背景下还存有宣传不到位的状况,多数学生只有在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到学校官方的微信公众平去查看一番,这就导致我们学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的工作处于被动形式。

2 调研方式

在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我们集结相关爱好者组成了专项调查小组,采取了面谈、问卷等调研方法,对2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数据收集,数据内容包含:学生基本信息、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所关注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情况。

3 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之前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明确了样本数据的有关特点,最后依照数据清洗、数据发掘等环节对样本的微信公众号关注内容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运用到大学生兴趣注重点的发现、校园舆论意见领头人的发现、大学生通常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发现、校园舆论的监督与管理等。

1)数据清洗。调研过程中,依据定义错误种类→搜寻有误记录→改正错误的步骤,采取人工检验與归纳算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数据清洗。

2)数据分析和发掘。本次调研采用了Hadoop当作数据分析平台,Hadoop包含分散式文件系统、分散式计算和分散式数据库,是一个储存和分析大数据的开源构架,它拥有可伸缩、强壮、计算等性能上不可超越的优势,是用户用来分析大数据的

神器。

4 实例分析

1)样本数据。在这次的案例中,样本数据重点描画出了学生的基本状况(年龄、专业、政治面貌、身体情况、是否为班干部)以及其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的名字列表。

2)依据Hadoop平台分析后的结果给出的建议。(1)虽然每个大学生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繁多复杂,但是高校官方、院团委、系领导等建立的主流公众号所受到的关注度相对更高。这表明大学生们对于学校、院系、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信赖感,高校领导应该将学生的这份热情维持并进一步发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提高校园文化的舆情引导力。(2)现阶段,各高校内部都用社团、学生组织、院系等名头开设微信公众号,我们建议各高校相关领导应重视校园微信平台的系统建设和安全防护。一方面,应促进高校党政机构和管理部门积极参加微信平台的建设,组建以院校官方为首,院系、院团委、各专业等为辅,学生社团、意见带头人等为补充的校园舆论监督与管理的新体系。另一方面,校方应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备案工作的关注度,完善高校的微信平台信息管理机制,以免发生假冒伪劣、造谣生事等现象。(3)从此次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校园内部主流公众号的瞩目度仍然有很多的进步空间,各个公共平台需要积极增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己,吸引更多的目光,从而更好的达成校园舆情管理和引导的目的。高校舆情的组成部分包括:主体、客体和介体。主体是说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客体是说现实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介体是说舆论的传导媒介,它有着桥接主体与客体的作用,比如微信、微博等。作为重要介体的微信公众平台,需要重视对主体特点的了解,以及对客体内容的修饰。(4)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参加度、内容引人度和适用性。大学校园的思政工作人员必须拥有品牌树立思维以及品牌宣传意识,利用合理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学校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消息渗透中培养感情。第一,宣传方法上可以使用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推广,比如在新生入学的欢迎活动上邀请新人关注有关公众号,在各类社团活动时利用相关平台进行互动,加深与学生之前的感情。利用这样的方法,保证平台的活跃度,保障公众号的质量。第二,在发布各种推广活动时可以设置投票竞选功能,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多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和存在感。(5)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信息数量繁多复杂,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光不能集中,这就导致了现在“浅阅读”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表现在对于众多消息通通快速浏览,对于自身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也会因为习惯而不能深层次理解。这样对于高校校园的思政工作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因为思政类的文章内容本身吸引力就不大,再加上某些官方思政教育平台搭建不完善,从而加深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对于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首先,平台搭建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其次,消息的传达也要区分时段,错开学生浏览信息的高峰期,以免思政教育文章被众多信息淹没;最后,提前做好准备,相关节庆日要准时、及时的做好相关工作。

5 结束语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大学校园舆情传导与监管的影响,本文通过将两千名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研究数据,以Hadoop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把得出的结果运用到实例之中,充分挖掘后,提出了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舆情进行引导与监管的建议和对应策略。

参考文献

[1]于卫红,李杰.面向舆情监管的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关注情况分析[J].情报工程,2017,3(2):62-69.

[2]黄怡宁,杨茜茜. 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研究——以QQ群匿名舆情事件为例[J].决策与信息,2016(5):119-127.

[3]黄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实证研究——基于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4(3):44-49.

[4]于纪航.创新微时代环境下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微信”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与网络舆情干预中的应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6):89-91.

[5]李卓卓,丁子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舆论领袖发掘——以大学生就业舆情为例[J].情报杂志,2011,30(11):67-70,66.endprint

猜你喜欢
舆情引导在校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2011至2015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研究综述
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引导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