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创意小木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8-01-02 05:50江海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创意校本课程

江海燕

【内容摘要】我校从2014年起创办了木工社团,开设了《木工技术》选修课,开展的一系列的创意小木工实践活动,本人结合多年来在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对高中创意小木工校本课程的开发需求、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场地配套与设施的建设等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兄弟学校开展类似的木工设计与制作提供指引和参考。

【关键词】创意 创意小木工 校本课程 通用技术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其教学注重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用技术必修1和必修2课本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分析,在课堂理论讲的过多,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如让他们亲手操作来的印象深刻。所以开发一个以通用技术必修课程为理论基础,注重实践的校本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7年的新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由原来的“2个必修+7个选修”模块,调整并增加为“2个必修+11个选择性必修+4个选修”模块。其中新增设有《传统工艺及其实践》这一选修模块,目的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的一般知识,经历传统工艺的项目制作与探究的实践体验,领略传统工艺的文化意蕴和技术特征,培育工匠精神。新增设了《传统工艺及其实践》这一模块,也充分说明了木工这一传统工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校本课程以“创意小木工”为主线,一方面可以实现让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的一般知识,经历传统工艺的项目制作与探究的实践体验,领略传统工艺的文化意蕴和技术特征,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创意”设计、操作学习,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强化学生手脑并用与知性合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1.确定课程目标

围绕新课标要求,确定课程目标:了解木工工艺特点,木制品的结构、功能及市场价值与人文价值。了解常见木材的种类、特性与主要用途。了解和掌握基本加工工具、设备,能运用传统木工技术设计、画图、画线、锯割、磨制等技术方法,以确定的项目主题,学生自主设计图纸、自主选择对应的工具进行创作活动。学生在经历了项目探究、具体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感悟技术与创造力。最终达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设计、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完成一个木工作品的目标。

2.课程框架设计

首先,课程项目的开发应以“实用性、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趣味性”为原则,课程的章节安排上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偏爱且熟悉的实物出发,设计了5个实践项目,分别是:儿童玩具的设计与制作,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创意书签、木勺、木梳的設计与制作。每个项目的实践中,均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任务。具体教学内容、目标计划可参见下表1。

3.课程评价方式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因此不能“一考定终生”,以统一的考试来做唯一的标准,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兼顾的方式,各占50%,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品设计与展示的解说,对他人作品的评价等方面来考虑。结果性评价为学生每次项目结束后提交的作品作为结果性评价。

三、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条件

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堂开展木工制作并非一定要高大上的设备或超级齐全的工具,并非一定是电动的工具就优于手动工具。笔者曾经购买了十几台电动曲线锯,可是在实践中发现:1、电动锯锯条容易断,需要不断地更换锯条,烧钱、耗时;2、大量的学生高强度使用下,机器的性能不稳定,容易坏,坏了又找不到地方维修。

因此场室与设施的配套方面,以学校通用室为基础:1、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补充购置一些手动工具,即可开展实训活动;2、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电动工具,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增加制作效率与提高效果。按照每班40人,每2人一组为例,必备的手动工具有:

钢锯20把(配拉花锯条、钢锯条两种)、台虎钳20个、电钻1-2把、10寸黄金锉刀20把、砂纸架20个(配砂纸80目、150目、320目、600目),即可。选配

的电动工具:手持电动曲线锯1台、8寸带锯1-4台、电动磨床4-6台。至于耗材方面,综合考虑到木工校本课程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耗材供学生使用。所以本人在选择的实践项目中,设计了耗材量较少的小木工活动,并且选择了价格相对较低的三合板、木方料以及红木碎料作为主要耗材,虽然耗材价格较低,但是一样能达到教学效果和目标。此外,在校内笔者每年均开展学生木工作品的展示、义卖与宣传,一方面通过木工作品的义卖可以得到一笔收入,补充耗材。

四、实施效果

我校在体育课、技术课、艺术课采用“走班教学模式”已有多年,每个课程“走班教学模块”均开设有8个模块以上供学生选修。这几年来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呢?恰逢今年我校数据统计分析中心,对开设的“走班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在全校学生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统计分析的内容主要从这五大方面进行,分别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展示活动”、“过程管理”'、“成果效益”、“满意度”。并以此为依据,从学校共计40多个社团、20多个走班教学课堂中,评选出10个“优秀社团”、10个“优秀校本走班”。本人所负责的“木工社团”和“木工技术”分别以排名第9名、第2名,被评为“优秀社团”和“优秀校本走班”。在课程的开展和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案例就是本次开发的“高中创意小木工校本课程”实践案例,从这次的调查和评选结果来看,这些实践活动是受学生欢迎的。

五、问题与思考

在学生作品的评价过程中,主要是教师的个人评价,时间短,主观性比较大侧重学生技能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创意的成分,所以对学生作品评价的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另外,由于学校师资较为短缺,常常是一人多岗:材料采购、工具准备、工具维护、场室管理等,教师精力有限。

【参考文献】

[1] 通用技术教材编写组.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必修1[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

[2]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3]

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注: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资金资助,课题编号:NSKY2016004】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创意校本课程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谈运动品牌标识的设计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