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制胜

2018-01-02 05:50张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初中语文

张莉

【内容摘要】历年以来,中考中的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都较低,尤其是课外迁移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方法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述: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创造性,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就是学生预习自行翻译,课堂上老师纠正翻译,学生即使无法理解,也要死记硬背。这样不仅打破、支解了文言文的美感,更打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这几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形式多样的诵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由此可见朗读是学习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特别是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但是朗读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教学环节。我发现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赶课程,就省去朗读的环节,把这部分时间省下来抓字、词、句、作文来应对中考。但是朗读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朗读,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当然了,想要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语感,就需要教师即熟读和背诵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要能根据不同的文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例如: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教师就可以配以虫鸣鸟叫的声音背景朗诵教学。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引发学生的回忆和联想,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更能深切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童年的乐趣。再如:《桃花源记》笔者认为可以配以富有淳朴乡村气息的,与文章中描绘的桃花源相近的图片。在这样的情境下,让人容易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孙权劝学》可以分角色朗讀。读出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不同情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

二、日积月累的坚持

文言文在生活中很少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践的环境,多读多背,才会逐渐形成语感,才能渐进地领会文章内容,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国古代读书十分强调吟诵,背诵。唐人白居易幼时读书致“口舌成疮”,曹植十岁记诵诗赋十万余言。文言文与现实的差异性决定了识记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决定了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地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只有储备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才能将积累的知识转化为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纵横联系的讲解

文言文的讲解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尝试着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解。有的比较简单的文章让学生预习课文,参看注解,查工具书,试着自行讲解;有些比较难懂的文章则让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参照各种工具书尽己所能地翻译,在这过程中遇到无法翻译或无法理解,在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翻译,最后由教师及时订正、归纳。这样的讲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文言文水平,但其实最能提高也最能巩固学生文言文知识的是学会纵横联系。

1.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联系

《口技》 “稍稍正坐” 中 “稍稍”的翻译,可以联系

已学文言文《伤仲永》“稍稍宾客其父”中的“稍稍”,这样一联系就很容易翻译出“渐渐”的意思。又如《狼》“顾野有麦场”中的“顾”可以联系《陈太丘与友期》“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湖心亭看雪》“上下一白”中的“一”可以联系《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中的“一”等等。

2.成语、名言、俗语联系法

如翻译《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股”,如果能联系成语“悬梁刺股”,一定能轻松翻译是“大腿”的意思。又如《狼》“转视积薪后”中的“薪”,可以联系成语“卧薪尝胆”中的“薪”(柴草堆);《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中的“或”可以联系臧克家“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中的“或”(有的人)

四、举一反三的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文言文的课外文言的考查对这一能力又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学会”到“会学”,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在翻译《明史》“无若际泰者”中的“若”,应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孙权劝学》“孰若孤”中的“若”,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翻译出“若”是“比得上”的意思。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应重新审视古文教学课堂,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艳平.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J]. 祖国:建设版, 2013(7):50.

[2] 刘长霞.论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6):54.

[3] 卓玛措. 浅析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软件:教学, 2013(12):73-74.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蔡塘学校)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