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师学课堂点评艺术

2018-01-02 05:50刘燕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8期

刘燕芬

【内容摘要】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并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能在瞬间判断出学生答案的对错,然后能立刻指出其错误之处,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引导其思考出正确的答案,而这最能衡量考验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智慧、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关键词】指正 讲析 搁置 回读

新课标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能一味赞扬不能批评,只能一味鼓励不能反对,当学生的思维有错误有偏差时,我们语文教师在点评时,要在肯定学生敢想敢说的同时,大胆巧妙地说“不”,同时纠误纠偏,拨正航向,从而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道路上来。下面笔者结合三位名师的课堂实录谈一谈根据学生犯错的不同原因教师采取的不同纠错方法。

一、答非所问——严肃指正、适时搁置

案例一:徐杰老师执教《老王》课堂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老王》,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读书的情况。我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并说说你这样概括的理由。

……

生:我想用一个字——“善”,“善良”的“善”。我觉得他是凭良心做人,平时经常帮助别人,也不多收别人钱,而且经常尽一些义务。譬如说,送冰的时候多送一些冰给别人。

师:我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

生:我觉得可以用“幸”,“幸运”的“幸”。因为老王虽然是一个贫困而且是不幸的人,但其实他是不幸中还有一点点幸运。他遇到了一个对他很好的人,那就是本文的作者杨绛。她一直在帮助他,在各个方面照顾他。所以他也是幸运的。

师:我不大同意你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我要求的是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再说,杨绛对他的帮助,对他这个苦难的人生来说真的太微不足道啦。当然,你也可以保留你自己的看法,我们待会继续学习,继续认识他。还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吗?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错误是没有围绕活动话题“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进行思考,犯错的原因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善”概括的是老王的形象而非生活境遇,因而出錯。

教师是如何纠错的呢?我们来看看徐老师的做法。

(1)重申要求,既没批评指责,也没立刻指出错误,直截了当地重复了教师的话题要求:我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委婉地提醒学生犯错了,试图能引导学生自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保护学生发言积极性的目的。

(2)当学生并未能如教师所愿发现自身所犯的错误时,徐老师很严肃地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并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是没有围绕“老王的生活境遇”进行概括。接着顺着学生的思维指出用“善”来概括老王的形象也是站不住脚的。

(3)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后,徐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暂时保留他自己的读书感受,并不将教师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课堂学习刚刚开始,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后文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正是徐老师高明的纠错手段。

启示:当学生因审题不清而造成思维偏差,不能围绕话题讲话时,教师可以委婉地提醒。当提醒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改正错误时,教师必须严肃指出错误原因,指正并帮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维道路上来,而不能因为怕伤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姑息纵容轻易放过,这才是一个教者真正的教学态度。

二、积累不足——讲评分析、备课预设

案例二:余映潮老师执教《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片段

生:我想提出一点异议:我认为三、四两段是表达诗人对自己爱人的希望,希望爱人对自己关怀体贴。首先我想的是,如果他把自己比喻成废墟、草屋这些趋向于破败的东西,我想肯定没人要他。(笑声)

师:很有见解!我认为西方人写诗与我们好像不同,他认为废墟也许是一种悲壮,或者是一种牺牲。就像他把他的爱人比作美丽的夕阳一样,我们中国人是不会把爱人比作夕阳的,“夕阳西下”,谁还会爱她呀?(笑声)所以,他的意象还是有西方人的特点。第四节也是这样的,第四节其实说的是一种“保护”,“破旧的小屋”多少能够挡住一点风雨,所以“火焰”才能够燃烧。那么,三、四两节表现的是什么呢?就是作者的自我牺牲精神,为了自己的爱人,甘愿牺牲。

生:我想说的是第五节。作者把自己比作云朵,把爱人比做夕阳,夕阳就是到了傍晚的时候,这个时候作者想表达的是他和他的爱人相伴到老。

余老师的纠错做法是:

(1)肯定学生的怀疑精神。

(2)比较中西方诗歌意象美学意蕴的不同。

(3)以第四节为例分析了两节诗歌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首先真诚高度赞扬了学生的探究和质疑的优秀学习品质。因为考虑到以学生目前的知识积累是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的,因此教师采用了讲解分析的方法来纠错,以达成教学目标。采用比较的教学手段,接通了学生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启示:当学生凭借现有的知识积累无法自主解决遇到的学习难题时,教师需要采取讲析的教学方法讲清楚学生的不解困惑之处,践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但要在课堂上能大段讲解清楚,非常考验教师的两种能力,一是知识的储备能力,二是教师的预设能力。我个人认为教师具备预设能力更为重要。预设,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研究文本,了解学情,充分预见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镇定自若地游刃有余地解答学生的困惑。

一个一线的普通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呢?这次在研究名师的课堂实录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名师的纠错方法就是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因为自己缺少纠错的这种应变能力,常常在课堂中“哑声”,当看到名师的做法时就格外地关注,于是就有了这篇浅薄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