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孤独的四种方法

2018-01-02 05:49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采薇牧人秋色

王績一生遭遇坎坷,三仕三隐。贞观中出任太乐丞,旋又告归隐居东皋。《野望》便写于此时。诗歌表达了诗人归隐后孤独、寂寞的心境。

首联借动作暗示孤苦无依的内心感受。傍晚时分,诗人在水边走走停停,踱来踱去,抬头远望,想找一个可以让灵魂栖息的地方。可是,世界之大,“我”这颗孤独的心,何处可以安放?这一联,诗人借助动词“望”,写出寻找心灵栖息之所的无助;借助动词“徙倚”,写出内心的矛盾和彷徨;而“欲何依”则表达了诗人无所依傍的忧郁和苦闷。

颔联用景色渲染归隐后的孤寂感。“树树皆秋色”,所有的树木,大的小的,无论哪一个品种,都是“秋色”。一个“皆”字,表示没有例外。“山山唯落晖”,所有的山上,高的低的,无论哪一座山峰,只有“落晖”。一个“唯”字,突出了“落晖”在诗人视觉中的中心位置。这样的落晖,映照在诗人落寞的心头。

颈联以乐写哀,反衬内心的孤独。“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温馨的家园,而“我”呢?“我”能去往哪里?这里,诗人用“驱”“返”“带”“归”几个动词,写出了一幅喜庆的晚归图。用“返”和“归”反衬“望”和“徙倚”,用喜庆的场景反衬“我”内心的孤寂,以乐写哀,更显孤独的程度。

尾联巧用典故,表达内心的孤独感。尾联承接颈联,“我”与那些归家的人们相遇,但“相顾无相识”,没有知己,没有知音!既然现实中没有知音,就去追思古代的隐士吧,像伯夷、叔齐一样,“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要知道,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是商亡后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啊!那么,诗人的隐居,是不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呢?否则,他的内心,哪来的孤独和寂寞呢?

王绩想做一个隐士,但他又不能像陶渊明一样,在田园中找到精神的慰藉,逃离现实的羁绊。所以,他的隐居,是孤独的,是忧郁的。

延伸练习

月下独酌(其一)

◎[唐]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题名“独”,你认为诗人究竟是“孤独”还是“不孤独”?请简述理由。

猜你喜欢
采薇牧人秋色
隐形男友
秋色里的祖国
牧人毁铜钵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鹰、穴鸟和牧人
一抹绿
“采薇”意象释疑
妖藤
妖藤
野山羊和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