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幸福一座城

2018-01-03 02:18邱胜
当代贵州 2017年51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贵阳市贵阳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创文”幸福一座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荣誉,是对贵阳十余年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城市的最大肯定,让贵阳处处闪耀文明,也让文明风尚融入这座城市。

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贵阳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继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第三次荣膺。

同一时间,这一喜讯迅速传遍筑城大地,刷爆朋友圈。“这是城市的荣耀,是每一位市民的荣光。”家住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的林思涵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

“这份荣誉,是对贵阳十余年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城市的最大肯定,让贵阳处处闪耀文明,也让文明风尚融入这座城市。”贵阳市文明办主任李云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贵阳市践行“文明城市人民创、文明成果人民享”理念和注重常态长效治理工作思路的结果。

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今年国庆期间,一群来自杭州的自驾游客把贵阳几个城区游了个遍。

“从黔灵山公园和阿哈湖湿地公园、到花溪十里河滩、再到青岩古镇。”在惊喜于贵阳的便捷交通外,他们更被贵阳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生态优势吸引。

“文明,就是要创建蓝天白云,创建宜居宜游的公园城市。” 贵阳市文明办副主任龙华告诉记者。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贵阳市以大生态为载体,把“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核心引擎,实施城市提升“十大”行动计划、“千园之城”建设、蓝天碧水行动计划等,推动文明城市创新发展。

如今的贵阳,生态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交流平台实现新跨越,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初见雏形。

“要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李云说, 除打造“千园之城”外,贵阳市还投入600亿元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道路、绿化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事实上,文明城市带来了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也让贵阳变得更有“温度”。

老旧小区也能美起来,是许多市民的梦想。而百姓的需求在哪里,贵阳市“创文”的目标就在哪里。

家住南明区水口寺社区的王建回忆,以前,社区脏、乱、差,自2015年贵阳市启动“三年千院”行动计划以来,辖区居民享受到宜居、乐居实惠。

“三年千院”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使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城市软实力逐渐提升。

随着贵阳市文明社区建设脚步不断深入,未来,贵阳市各社区的文化风貌、宜居的人居环境也将让这座城市更具气质。

一座文明大厦需要精神支撑。

依托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打造文化核心阵地;通过音乐、戏剧、曲艺、民间艺术等形式,让市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贵阳构建起了“三足鼎筑”贵阳人文精神大厦。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优美的环境、洁净的空气、成熟的配套……贵阳市城市颜值正不断提升。

打造便民利民服务

“还有一个站到中天花园路口。”林娜打开“车来了”APP,在搜索中输入253路公交车,公交车的位置、到达时间一目了然。

半个月前,林娜从成都来到贵阳大南门上班,租住的房子在贵阳市云岩区中天花园社区。

因为不知道公交车何时来,林娜常常错过公交。“从住所到公交车站台要走10分钟,有了‘车来了’APP,我就可以查看到公交车实时位置,很方便。”林娜说,贵阳是一座智能数据化城市。

贵阳市以大数据贯穿于建设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全过程,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数据化、智能化水平,让大数据服务大民生:

定位于智能数据化城市,建设全国第一个免费wifi全覆盖城市,搭建全国第一个“块数据”公共平台,启动视频直播“水滴贵阳”360项目建设……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贵阳市建设“社会和云”数据平台,全面推进“数据铁笼”工程建设,打造“数据铁笼+电子政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打通政务服务便民“最后一公里”。

将窗口工作人员照片、姓名、窗口号等基本信息进行“亮相”,开设“延时办理”“预约服务”“上门服务”……

今年以来,贵阳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新举措,获得办事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

在贵阳,一项项举措提升了窗口服务整体形象,更让办事企业和群众体验到贴心服务。“服务改善了,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家住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的居民王建说。

此外,贵阳市还利用智慧社区便民综合服务平台,想方设法攻克车辆停放、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难点痛点,让市民群众住得舒心,大大提升社区服务,优化了社区管理。

正式建立“路段长责任制”,贵阳市对4438条次干道、背街小巷及村寨道路分段细化,由6000余名路段长统筹责任路段范围内各项文明共建工作事务,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

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少荣说,下一步,贵阳市将补齐在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窗口服务、“五小”行业、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短板,大大提升便民服务能力。

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升级工程。

“保牌”只是阶段性的荣誉,保持城市文明,是贵阳市民的责任。贵阳市鼓励市民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主人翁作用,让“我参与、我共享、我快乐”深入人心。

贵阳市实施“镜头对准死角”“文明大决战”,文明正成为市民的积德榜单,内化为贵阳市民的日常习惯。

贵阳市践行“文明城市人民创、文明成果人民享”的理念,注重常态长效治理,探索出一条文明城市巩固提升之路。图为观山湖区城市建设。(贵阳市创文办供图)

“城市的文明最终由人的文明所决定。当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大人和孩子都投身于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就成了一颗有着巨大吸引力的磁铁。”李云说。

家住贵阳云岩区贵乌社区的62岁老人胡新泉除感受到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他还感受到市民的素质也逐渐提升,“乘坐公交车时,主动有人为我让座;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市民少了。”

观山湖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吴刚说,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但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车窗抛物等情况却不断减少。

文明行为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卫工人工作压力,他们相信文明城市这张名片在未来还会带来更多红利。

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的创建要求,贵阳市将全面开展地毯式“大督查”,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分管领导要包保到位,重点督查重点点位,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城市动态管理水平。

为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贵阳市制定《贵阳市城市管理条例》《贵阳市文明行为条例》等基础性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农贸市场管理标准化、“门前三包”管理法治化等。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正如龙华所说:“‘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称号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我们将以成功创文为新起点,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责任编辑 / 李坤)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贵阳市贵阳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夕阳下的鸟影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不做作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