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地一治”为抓手 探索平原区矿政管理新机制

2018-01-03 01:27嘉兴市国土资源局韩向宇康占军
浙江国土资源 2017年12期
关键词:土地质量嘉兴市嘉兴

□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 韩向宇 康占军

以“三地一治”为抓手 探索平原区矿政管理新机制

□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 韩向宇 康占军

▲2012年,嘉兴市运河农场运热1号井成功出水

嘉兴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腹地,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59平方公里,耕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目前在采矿山仅3家,其中建筑用石料1家,地热2家,已探明地热资源储量4797立方米/日。

近年来,针对全市矿产资源禀赋实际,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及时转变思路,勇于探索创新,将地矿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刨土制砖、炸山采石、地下水监测等,转型到以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地质调查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地一治”工作上来,探索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矿政管理之路。

一、主要做法

1.以地面沉降为重点,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嘉兴地势低平,市域内无突发性地灾,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上世纪60至90年代,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诱发全市性地面沉降,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205毫米,造成地面标高失真、排水不畅、洪涝加剧和内河通航能力降低、农田渍害等灾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2005年,经省有关部门评估,全市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395亿元,相当于地面每沉降1毫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7亿多元。近年来,嘉兴市大力推进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全面禁限采地下水、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编制防治规划、建立监测结果与防治方案年度通报制度、建设覆盖全市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和精确到毫米级的地面沉降监测水准网、GPS网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沉降趋势。至2016年底,市域内3858.06平方公里年沉降速率已控制在5毫米以下。

2.以两个规划为统领,科学引导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先后在嘉兴部署了多个地热调查项目,基本查明了嘉兴地区地热地质背景。目前,已累计完成嘉善惠民、嘉兴运河农场、秀洲王店等地区的地热勘查项目7个,完成钻探施工10眼,共有7眼地热探采结合井出水量达到300立方米/日以上。2008年,嘉善县大云镇成功打出杭嘉湖平原第一口深部热矿水;2012年,运热1号井成功出水,日出水量2592立方米,井口温度64℃,是迄今为止省内打出水量最大、水温最高的地热井,率先实现了浙江省地质找矿“攻深找矿”的重大突破。为推动地热资源的科学勘查与可持续开发,嘉兴市高起点编制《嘉兴市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合理划分矿产资源开发区块,规划期内将部署地热探采结合井钻探5眼,新增地热(水)矿山4个。同时,编制《嘉兴市地热资源规划》,推动市政府出台《嘉兴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嘉政办发〔2015〕59号),圈定了8个地热勘查与开发利用重点区块。

3.以土地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全域地质调查

近年来,嘉兴市国土资源局以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为重点,以服务土地管理等地方需求为导向,以成果应用为核心,开展了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海岸带地质等多领域、多目标、立体式、全覆盖的地质调查。2014年,嘉兴市成功申请并实施“浙江省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及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与示范”大型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一县三镇”全国试点工作。2015年,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工作在嘉兴召开,嘉兴·海盐经验获肯定和推广。2016年,全省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嘉兴市政府作为全省唯一的地市级政府代表作了经验介绍。会后,市局制定下发了《嘉兴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四化”提升行动(2016-2020年)实施方案》,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市域1∶5万土地质量详查、基本农田建档和成果应用项目,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

4.以资源保护为先导,切实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嘉兴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为目标,推进矿地综合利用,实现矿山治理和土地再造的双赢局面。在采矿山全部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关停矿区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园则园”的治理思路,利用关停的海盐紫云矿区,兴建了汽车驾驶培训中心;海宁尖山新区利用复绿修整的废弃矿区建成了10万平方米的休闲公园和国际标准室外轮滑运动场。推进“四边三化”矿山治理项目,海宁市忠建石料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矿山边坡及台阶绿化面积,恢复矿区可利用土地面积333.5亩。同时,围绕“五气共治”,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和在采矿山粉尘防治工作力度。嘉兴市国土资源局每年获全市生态考核优秀。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嘉兴市的地矿工作紧紧围绕地方需求,强化成果应用,在党政所急、民生所需和地矿所能的三维交叉点上科学定位,在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和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精准服务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利用调查成果,将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建档作为突破口,探索土地质量调查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治以及耕地生态安全保护等土地管理服务保障的机制。实践中,海盐县澉浦镇利用调查评价成果,将养分含量低、遭受污染地块划出永久基本农田,将养分含量丰富、清洁连片的富硒地块划进来,划定前后,养分丰富级的土壤面积较原先增加8%,清洁的土壤面积增加3%。同时,出台多个文件,将土地质量调查结果写入永农划定依据,并指导基层将调查评价结果纳入表土剥离复垦再利用等具体项目考量,使其成为土地管理的重要标尺和决策依据,推动土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管护。

2.有力助推新产业培育和经济转型

地热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已成为嘉兴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梯度开发、综合利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的原则,嘉兴市国土资源局提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布局相结合的理念,推动形成地热+旅游、地热+地产、地热+养生、地热+会展、地热+种养植等多种开发模式。“地热+”新型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兴起,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嘉兴市规划期内(2013-2020年)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预计可减少碳排放总量为28479吨。此外,通过开展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适宜性评价,系统查明了嘉兴浅层地温场中变温层、恒温层及增温层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进行适宜性分区,考虑土地利用系数的情况下,嘉兴市120米以上浅层地热能年开发利用总能量相当于标准煤483万吨,节煤量169.2万吨。

3.科学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

为打破嘉兴市有限的空间资源,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度接轨上海,提升城市能级,2012年,嘉兴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施通过开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嘉兴)城市群地质调查这一部省市合作项目,系统收集了全市陆域海量地质数据,探明了地下0-100米可利用空间资源储量,建立了数据总量达100余GB的嘉兴城市地质综合数据库和开放、动态、实时的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系统;对地下岩土体和含水系统的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了科学模拟,系统分析评价了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下空间资源、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地质环境效应,首创了嘉兴市地下空间辅助分析决策平台,实现了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近年来,嘉兴市利用该项调查成果先后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场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市规划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比选提供地质适宜性评价和工程防护措施建议,受到省国土资源厅及嘉兴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同时,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评审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下一步嘉兴市将谋划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全国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城市地质调查成果。

4.大幅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改善民生

率先全省试点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工作,出台了《嘉兴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成果应用实施办法》,将全市划分为22个评估区块,推出政府向用地单位公布告知地灾评价成果、用地单位承诺防治措施制度,改变了以往每个建设项目均需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做法,成为减少评估环节、改善投资环境、填补政府服务空白、提高服务效率的创新举措,每年可为用地单位直接节省成本上千万元。自2015年统计以来,全市实施地灾防治承诺书的项目累计达2464个,用地面积达74302.2659亩。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省推广。在全市农业地质调查中发现了10.5万亩富硒土资源,及时将调查成果移交当地政府,推动将富硒土壤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产业规划,引导农民种植高附加值的富硒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富硒米市价为普通米的5倍,仅嘉善干窑一地当年可为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为嘉兴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海宁尖山新区利用复绿修整的废弃矿区建成休闲公园

三、评价和启示

1.更加突出创新

嘉兴市根据自身实际,突破省规限定,创新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率先全国实现“多规合一”和“市县合编”,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中首创了以“文、图、卡、库、码”为核心的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建档体系,为土地质量管理提供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可问责的制度基础,并指导海盐县出台了全省乃至全国首个耕地质量档案建设管理办法,将土地质量调查地调成果与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系统无缝对接,率先实现两库融合和成果共享;在城市地质调查中,首创的“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适宜性三维动态评价与政府辅助决策平台研发”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更加突出转型

积极探索地矿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从资源开发向生态保护转型,从单一的矿产管理向“三地一治”地矿综合管理转型,从项目化实施向制度化推进转型,从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向服务经济社会多领域转型,等等。如正在开展的浙江省海岸带嘉兴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标志着嘉兴市地质工作跨入海洋时代。通过分析研究杭州湾未来演化趋势、岸线变迁和海底冲淤变化等地质问题,将补齐全市海域地质短板,推动实现地质工作的陆海统筹。

3.更加突出应用

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四化”提升行动中,确立了“一县一品”的工作思路,推出海盐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土地质量监测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体系融合等全市首批10个地调成果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全力推动市、县两级国土部门调查成果的转化应用。2016年11月,嘉兴市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挂牌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国地质调查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土地质量研究示范基地”,为全国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应用提供了样板。

4.更加突出借力

借力市、县人民政府签订涉山地区7处不稳定边坡治理工作责任书,压实治理任务,限期完成,拉高标杆全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借力人大、政协专题调研和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土壤污染防治、富硒土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成果应用等内容,推动将地矿工作纳入决策考量;借力部门协同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扩大调查成果应用领域;借力媒体大力宣传嘉兴市地矿工作服务保障土地管理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扩大社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以及省、市等主流媒体共刊发嘉兴市相关专题或实时报道200余篇。

猜你喜欢
土地质量嘉兴市嘉兴
《初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关于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浙江嘉兴卷
陕西省三原县丁留村农田硒含量特征及成因浅析
宁夏玉泉营酿酒葡萄产区土地质量研究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