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植棉区机采棉中后期管理及机采应注意的问题

2018-01-03 00:04王献礼戴翠荣贺美球
棉花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

王献礼 戴翠荣 贺美球

摘要:为有效提高机采棉的脱叶质量和采收质量,通过近几年的机采棉示范实践,总结了南疆机采棉田中后期管理要以“促早熟、提品质、防贪青晚熟,加强棉花铃病预防和虫害防治”为目标的管理要点,提出以“降杂质、降三丝、保品质”为目标提高机采脱叶质量及采摘质量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棉花机采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南疆植棉区;机采棉;栽培管理;脱叶;采收

中图分类号:S56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143(2017)06-0015-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6.004

0 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及农业劳力的紧缺等现状,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强,南疆植棉区棉花机械采收面积逐年增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植棉面积12万公顷,机采面积6.7万公顷。虽然机采面积占50%~60%,但是机采棉的质量不可乐观,而影响机采棉的采收质量涉及到棉花长相、成熟效果、脱叶质量、棉田清洁、采收机械等多方面。因此,作者通过机采棉示范实践,总结了提高棉花机采质量的一些经验与教训,供同仁们参考,旨在提高机采棉的采收质量。

1 机采棉管理

1.1 以“促早熟、提品质、防贪青晚熟”为主要目标,加强棉花中后期水肥管理

一是控制好打顶时间,在7月5日前完成打顶工作。二是施肥以P、K肥为主,严格控制N肥投入,要因地制宜进行棉田分类并适时停水停肥,一般8月10~15日停肥、8月15~20日停水,确保棉花株高不超过80 cm,单株果枝数8个左右、有效铃7~8个,9月10日吐絮率在40%以上。三是缩短轮灌周期,增加滴水次数,保证不旱不涝,提高棉花落叶效果和品质。

1.2 加强棉花铃病预防工作

2017年棉花铃病普遍发生,且发生程度偏重,主要表现为铃壳顶部颜色变褐结痂、铃室开裂、发霉等,建议使用农用链霉素加多菌灵,或噻菌铜加多菌灵普防1~2次,以降低损失。长势偏旺的棉田建议适当控水,揭净残膜,或进行整枝,降低田间湿度,提高通风透光性。同时,加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跟踪调查,并科学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1.3 加强虫害的防治工作

根据病虫害监测预报,阿拉尔地区2017年棉铃虫二代成虫羽化高峰时期为7月28日~8月12日,三代卵孵化高峰期在8月2日~8月15日,三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在8月4日~8月20日。建议在达到防治指标的8月10日左右使用甲维盐、杀铃脲、氟铃脲、毒死蜱进行防治。同时做好秋蚜的防治工作,防止秋蚜反弹。

2 合理开展棉花脱叶工作并进行残膜回收

目标是“降杂质、降三丝、保品质”。 机采棉的脱叶质量直接影响机采棉的采摘质量,是决定棉花含水率、含杂率的关键环节[1-2]。

2.1 明确脱叶时间

脱叶剂过早使用会造成棉花成熟度不够,影响棉花品质,过晚使用气温降低,影响脱叶效果。脱叶剂的喷施时间要求棉田自然吐絮率在40%以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6℃,最低温度在12℃以上,否则将影响棉花的采摘品质。阿拉尔地区的最佳脱叶时间一般在9月15~20日,要按照播种时间顺序,结合棉花长势安排脱叶剂喷施时间及机采顺序。

2.2 喷施脱叶剂前适时进行轻推行,提高喷施质量

主体棉田采取一次性喷施脱叶,但对种植密度大、株高较高,贪青晚熟的棉田可采取两次喷施脱叶,第一次喷施棉株顶部来“打开天窗”,7~10天后喷施棉株下部促使下部叶片脱落,这样可降低机采棉含杂率。采取两次脱叶的其两次用量要一致,第一次不加乙烯利,第二次加乙烯利1050 g/hm2。

2.3 脱叶剂的剂型选择

结合田间棉花长势、吐絮情况,选择脱叶剂种类。对使用脱叶剂早的棉田选择不含除草剂类型脱叶剂瑞脱隆加乙烯利,瑞脱隆用量为375~450 g/hm2(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情况等定量),乙烯利用量为1050 g/hm2。对使用脱叶剂稍晚的棉田选择含除草剂类型脱叶剂脱吐隆加乙烯利,脱吐隆用量为180~225 g/hm2,乙烯利用量为1050 g/hm2。

2.4 药液配制严格执行母液配制程序

脱叶剂和催熟剂必须分开配母液再进行二次稀释,避免起化学反应,影响脱叶效果。喷施时水量控制在450~600 kg/hm2,保证脱叶效果。

2.5 统一喷施机械,加强机械检修力度

喷脱叶剂的机械最好统一选择吊杆喷雾机,在8月15前完成施药机械检修验收工作。喷脱叶剂一般将吊杆喷头的位置往下调5~10 cm,以增加喷雾时的压力,达到棉株上、中、下部的叶片着药均匀,确保脱叶质量。

2.6 积极开展残膜回收工作

为了减少地膜对棉花机采和加工品质的影响,棉田破碎地膜和悬挂在枝秆上地膜要在机械采收前全部捡拾干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机采。

3 棉花机械采收及要注意的问题

3.1 机采前工作准备

一是机采棉田的地头要人工捡拾,并必须达到15 m,供机车转弯、装卸棉花;二是拔除地中杂草,避免造成染色棉;三是机采棉田地中滴管带和地膜接头必须掩埋;四是采棉机作业时采净率达不到95%的要停车检修;五是机采棉作业地头必须要有消防用水及设备,作业时单位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

3.2 必须把残膜残渣处理干净,杜绝“三丝”污染

2017年新疆生產建设兵团对农用薄膜全部改用厚0.01~0.012 mm的膜,解决薄膜易破损,分化老化快,揭膜难的问题。机采棉田棉花生长发育期不揭膜,待棉花机械采收后一次性揭净地膜。机采籽棉交售前,对混入籽棉中的“三丝”等杂物要进行人工挑选,对个别水份偏高的籽棉要进行翻晒,以降低籽棉含水率、含杂率,使之达到双12标准(即水份≤12%,杂质≤12%),为籽棉加工创造良好条件。

3.3 适时机采,确保采摘质量

一是机采棉田脱叶率达到90%,吐絮率达到95%开始机采,要求采净率大于93%、含杂率≤10%、含水率≤10%;二是采摘前棉田横头人工捡拾15 m的宽度,以便机车转弯;三是采棉机作业速度不宜快,行走速度控制在3.5~4.0 km/h;四是严格限制采收时间,阿拉尔地区的作业时间一般在11:00~23:00;五是作业过程中要每两圈清除一次棉箱上棉杂和尘土,及时清理采摘头、脱棉盘及棉刷之间的杂物,以提高采净率,减少含杂率,确保机采质量;六是正采和复采的棉花应分开堆放,复采后的棉花要单独堆放,不得混入正采的棉花内。

4 小结

综上所述棉花生产面临皮棉销售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品种选育繁育、耕作制度、栽培技术、脱叶采收、加工、销售、政策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皮棉质量及产量,才是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献礼, 戴翠荣,贺美球,等. 新疆长绒棉品种性状分析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种业,2014(11):28-30.

[2] 康启慧. 机采棉如何发力[J]. 中国纤检,2015(19):54-55.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
甜瓜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
片马镇秋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温室桃栽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马喜良早熟富士王果优效益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