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精神探析

2018-01-03 10:13李依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

李依

【摘 要】 本文阐释了1947年至1948年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的转战精神内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转战陕北的动力源泉;实事求是是转战陕北的思想路线;依靠群众是转战陕北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是转战陕北的精神保障。

【关键词】 转战陕北;延安精神;转战精神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个坐落于西北一隅的黄土高原小城——陕北延安,是当时无数青年志士心之所往的梦中圣地、自由故乡。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到延安去”成为最时髦、最能体现个人政治觉悟的口号。陕北的窑洞、石桌、土炕以及每一寸草木都无不承载着那个红色年代最久远的真实与生动,代表了中共中央13个春秋的风雨兼程。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转战陕北,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军旅诗人张永枚这样描述转战陕北的景象:“红日催骏马,山路映彩霞,转战陕北千里地,夜宿山村贫农家……”,可见,转战陕北途径的12个县,37个村镇,2000余华里的行程里的周折艰辛。但就是在这一场艰难的岁月里,在这移动不定的沟沟峁峁的指挥所里,毛泽东导演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革命胜利的奇迹。本文试对这一伟大军事胜利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转战陕北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毛泽东在1938年给抗大的亲笔题词中也鼓励青年学生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1947年3月-1948年三月在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始终坚定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理想,与敌周旋,从内线防御打到外线进攻,最终离开陕北,东渡黄河,迎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在重温历史过后,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辈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有方向、有理想、有信念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定如一,不会因困难重重而放弃求索,让理想信念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成为我们奋斗的意义之所在。愿我们的理想信念终能折射出夺目的光芒。

二、实事求是是转战陕北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實事求是的思想贯穿了转战陕北的整个历程。转战陕北的英明决策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结果。在转战陕北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就深刻分析了敌军与我军兵力上的巨大悬殊,就算集中所有主力也敌不过装备精良,来势汹涌的敌人,并且深刻认识到死守延安必定人地皆失的道理,毛泽东积极开导军队干部们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转战陕北的伟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党能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政治思想觉悟。不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始终要把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以贯之,不断学习、深入思考,积极调研、探求真理,争做实事求是派。

三、依靠群众是转战陕北的重要法宝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在战争初期曾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始终心系于民,同陕北的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己任。正因如此,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党的拥护和爱戴。依靠人民群众是转战陕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全边区的男女老少都踊跃地参与在支前活动中,他们进行担架运输、粮草供应、挑水送饭、做鞋洗衣、带路送信、救护伤员、站岗放哨、坚壁清野等,边区呈现一派军民同心的繁荣景象。陕北的人民群众成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最坚实的靠山。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2]有了边区人民竭诚至亲的拥护和支援,必将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转战陕北必将胜利。转战陕北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它启发我们青年学生永远铭记人民群众是伟大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应该积极向人民群众靠拢,自觉向人民群众学习,竭诚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效夯实自己的成长根基。

四、艰苦奋斗是转战陕北的精神保障

毛泽东表示:“我们党是艰苦奋斗,军民兼顾的,和蒋介石统治区的上面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一定要胜利的”。[3]转战陕北的胜利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始终秉承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结果。转战时期,我党在武器装备不如敌军,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艰苦条件下,始终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用小米加步枪打赢了一仗又一仗;在物资匮乏、粮食枯竭的生活环境里,党中央与毛主席等同志与陕北人民一起吃黑豆榆树叶子面,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敌军枪林弹雨的围攻下,我军始终艰苦奋战,夙兴夜寐,以人民解放事业为己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党在转战陕北时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同样,艰苦奋斗也是党中央转战陕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保障,是转战胜利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塑造绝不是让我们重归到那个吞糠咽菜的艰苦岁月,更多是为了让我们习惯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地、更好地塑造自已。

【注 释】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81.

[3]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1.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2] 申沛昌,任学岭.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0.

[3] 郭必选.延安精神论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1.

[4] 刘卫平.转战陕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5] 马航.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历史解析[N].榆林日报,2017-3-18.

[6] 王建柱.毛泽东转战陕北[J].文史春秋,2017(12).

[7] 晋申钊.艰难的1947年——毛泽东率昆仑纵队转战陕北[J].党史文汇,1986(4).

【作者简介】

李 依(1991—),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西安思源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辽宁省丹东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举行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
贯彻“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弘扬延安精神工作
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省总工会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贺信
丹东市延安精神展馆正式开馆
渭南市首家县级延安精神研究会富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
延安精神
陕西省市一级延安精神研究会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