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廉吏楷模季文子的政德教育意义

2018-01-03 10:13邱君帝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 季文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贤臣,政治成就与自身修养皆被后人广为称道,历代奉为廉吏楷模。文章从他节俭廉正,不断改革创新,重视民生疾苦,为人谨言慎行,胸怀容人雅量等方面阐释了季文子的一生。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干部政德建设。季文子的为政之道为领导干部提供了政德教育的丰富资源和良好借鉴,值得广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学习。

【关键词】 季文子;廉吏;新时代;政德教育;干部培养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谥文,史称“季文子”,春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官至鲁国正卿,宣、成、襄三代为相,执政33年。季孙行父一生清正廉洁,勇于改革创新,关注民生疾苦,为人谨言慎行,富有容人雅量。季文子始终严以律己,自身修养非常高,以高尚的品德华国荣身,历来被奉为廉吏楷模,其事迹富有教育意义,值得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一、节俭为清廉之始

季文子当政之时,集政、军大权于一身,食有费邑(今山东费县),完全有条件、有资格过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他却十分节俭。司马迁在《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季文子生前留下遗言要求薄葬,其死后,臣属搜集家中器物作为随葬用品,然而其家中却既无金银财宝,亦无一件器具重复,只能以他用过的几件旧家具陪葬。鲁襄公看到后大为惊奇,亲自“审计”了一遍季文子的收支情况后感慨道“廉忠矣!”左丘明在《左传·襄公五年》中如此评价:“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1]在季文子的躬行与倡导下,鲁国上下改变了奢靡之风,以俭朴行事,为后世传扬称颂。

清正廉洁是古今中外为官当政的基本要求,在从严治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如此。清廉为官,应从节俭开始,俭、廉之间互为因果,能够相互促进。清乾隆礼部尚书、纪晓岚的老师董邦达曾说:“贵而过奢,其势必至贪婪。”(《阅微草堂》卷九)官员如果追求奢华生活,其正当收入肯定是杯水车薪,必然贪污受贿,一旦挥霍无度,必然掠夺民脂民膏,站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节俭不仅对于领导干部个人是重要的,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公元前七世纪,法家就提出“(国)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韩非子·十过》)。唐代李商隐又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然而,杜牧描述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的现象却在不断重演,以致黄炎培找出了“历史周期律”。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国家昌盛均由勤俭而成,政权灭亡多为奢侈所致,淫逸奢侈就是盛衰的转折点。在中共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贪图享受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上下都必须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严厉惩治各种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2]要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必须从节俭开始。

二、革新是强国之基

春秋时期,诸侯国纷纷争霸,原有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管理方式等面临瓦解,季文子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活动。由于私田的广泛开垦,井田制濒临瓦解,季文子顺势进行赋税革新。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按土地数量纳税的“初税亩”制度,不论公田或私田都要按亩数交土地税。[3]初税亩开创了我国古代田税制的先河,使鲁国赋税收入大大增加,使土地占有关系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适应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为各诸侯国所仿效,包括后来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为了增强国力、对抗他国侵扰,公元前590年,季文子开始对军赋发动革新,实行“作丘甲”制度,大大增加了鲁国的军赋收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并在第二年春打败了入侵的齐军。季文子的改革创新对鲁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比较弱小的鲁国能够一直屹立于大国之林。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制度、政策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历史潮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的现实运用。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所谓“变”就是改革创新──改掉原有不合理的部分,创立新的更适合形势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华民族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中华文明成为地球上唯一持续至今的文明。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改革创新重要性的理解,只有改革才能發展中国,只有创新才能发达中国。要牢牢树立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倡导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治国理政的制度体系及其运用能力更加现代化,主动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拔除任何阻碍发展的思想枷锁和体制机制问题。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以创新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与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率与可持续性,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三、民生乃执政之本

季文子关注百姓疾苦,并认识到民众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认为“失民”是失政的关键:“无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国君是以镇抚其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他用“失民”即“失礼”、“得民”才“得礼”来劝导国君重视民生、获得民心。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也源于此。从“妾马论”中也可以看出季文子是真正爱民的,不仅愿意而且积极与民同甘共苦,要求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准和普通民众一样,认为“国人之父兄食麤而衣恶”(《廉吏传·卷上》),自己就不能“美妾与马”。初税亩的实行,解放了被束缚在井田上的奴隶、农民,使他们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和改善了经济条件,得到百姓的拥护,隐民纷纷归附。

作为忠实代表着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惟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首先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生活,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作为自己的追求,谋民利、解民忧。在新时代的今天,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维护、发展得更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解决好领导干部的“三观总开关”问题,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并忠实地贯彻到实践中去。在治国理政中,全面贯彻群众路线,把党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保持到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同时,要将反腐败进行到底,因为腐败是民生的大敌,腐败者益己而必损众。不管什么样的“老虎”“苍蝇”“狐狸”,都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地“打”光、“拍”尽、“猎”净,把腐化变质者坚决清除出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谨慎亦处世之道

季文子为人处事十分谨慎,每件事都要反复斟酌,注重有备无患,成语“三思而行”就源于他。据记载,公元前621年秋天,季孙行父受命出访盟国晋国,备齐聘礼后又要下属预备“遭丧之礼”随行。下属都觉得无法理解,季文子分析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左传·文公六年》)身处“礼崩乐坏”的漩涡中,季文子能够廉洁终身,其关键就在始终做到“三思而后行”,[4] 谨慎面对各种诱惑。

古人十分讲求“慎”,总结了“十五慎”,应对人生中的各种事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作为决策者、管理者的领导干部更要认真思考、谨慎决策,确保万无一失。习總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慎独慎微”、“谨慎用权”,严格自律,保持定力。[5]在十九大报告中又谆谆告诫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6]全党上下必须居安思危,保持好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做出更为艰巨和艰苦的努力。

今天,各种各样的诱惑都在或明或暗地引诱我们,对领导干部更是如此。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要三思而行,确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恩情与嘱托。作决策、干工作要反复考虑是否正确、科学,是否危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决不可以胡干蛮干、莽撞行事、乱作为,更不可以获利当前、遗祸于后,要留得住青山绿水。面对金钱、权利、美色,要谨慎思考是否取之有道,要经得起糖衣炮弹的轰击。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不良企图,要谨小慎微,绝不可以马虎大意。习总书记之所以一直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7],就是因为我们必须事事谨慎、时刻警惕,三思才能后行。只有这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地实现。

【参考文献】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002).

[3] 张颖.清官记之季文子:以俭为荣尽忠报国[J].中国监察,2014(06)64.

[4] 刘伟.廉吏楷模季文子[N].光明日报,2007-08-24(009).

[5] 郭小强.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定力[J].红旗文稿,2017(19)30-31.

[7] 肖妍玎.廉政文化建设应“以史为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06)95-96.

【作者简介】

邱君帝(1972—),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