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冷很冷的超导

2018-01-04 09:10大可
儿童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绝缘体超导体导体

文/图 大可

很冷很冷的超导

文/图 大可

今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宣布五项奖项的获奖名单。五项奖项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际科技合作奖。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

这次的获奖人是赵忠贤和屠呦呦。

获奖有多难

排在第一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所以是很难获得的。很多时候居然会空缺,比如2004年、2015年;有的一年只评选出一位。

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也很好懂,所以大家对屠奶奶比较熟悉。

赵忠贤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前,还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虽然排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面,一等奖也不是那么好获得的,曾经获奖的有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家吴文俊和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等等,而且有十多次是空缺的。

此外,赵忠贤曾获得马蒂亚斯奖,对这个奖,大家觉得不如诺贝尔奖那么耳熟能详——这个奖只跟超导有关呀!而赵爷爷所研究的超导,似乎很难懂呢!

绝缘体、半导体、导体、超导体

有一位书法家,是用嘴衔着毛笔写字的,因为他两只胳膊肘的下方已经齐齐断掉。

原来,他小时候和几个同学一起放风筝,风筝突然挂到了一条高压电线上,他爬上电线杆,就在伸手去拿风筝的一瞬间,只觉得双臂发麻,随即两只胳臂冒出一股焦糊味的青烟,然后就不省人事了。在医院醒来后,他震惊地发现:两只手臂没有了!

好在他没有消沉下去,不仅刻苦练习用嘴写字,还到很多学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同学们远离“电老虎”。

下面是书法家说的一些用电安全知识(除了下面提到的,他还说了好几点,只不过与我们的主题关系不大,你可以自己去查找这方面的知识):

看到裸露的电线或是电器开关冒出火花时,不可用手碰触。

看到有人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总开关。如果没有大人帮忙,赶快寻找干燥的木板或木棍等绝缘体,将触电的人与电源隔离,不能直接用手把人拉开,以免自己也触电。

注意到他说的一个词汇吗?“绝缘体”——以免你触电的物体,也就是说,是不会导电的物体。

除了干燥的木板或木棍外,绝缘体还有干燥的纸、橡胶、玻璃、陶瓷等。

注意他强调的以免触电的常识:不可用手碰触裸露的电线、冒出火花的电器开关,不能直接用手拉触电的人。为什么?因为人是电的“导体”。

金属、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也是导体。所以,潮湿的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去碰触没有异常的插头、电器开关,也很危险!因为虽然“纯”水(注意,不是我们喝的“纯净水”)不导电,但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有汗液等“杂质”,沾到水后,这样的水就有了导电性能。包括我们喝的“纯净水”,里面也有杂质,虽然它们对身体无碍。

你知道为什么要强调“干燥”了吧?因为一旦沾了水,它们的“性格”就会起变化!

请记住:人是电的“导体”!你即使把自己“晒干”了,还是导体!导临界温度。

水——导体

当然,电阻为零的材料不是人们一下子就发觉的。

人发现了电。因为电,我们有了电灯、空调、计算机;也被电欺负得丧失过无数生命、损伤过无数肢体,就如那位书法家。

不过,人不会被吓退,而是千方百计要了解它、掌握它。于是,发现了绝缘体,知道了哪些是导体、半导体……

越是了解,越希望它能帮助人实现更多的梦想,比如,电流如果能不受阻碍地跑,那该多好!

半导体收音机听到过吧,那么,什么是半导体?

当电流威胁我们的时候,我们需要绝缘体来阻碍电流通过;当我们需要电流通过的时候,我们希望电阻越小越好。

电阻的意思,就是阻碍电流。

半导体就是电阻比导体大得多,但又比绝缘体小得多的材料。

有时我们不仅需要电流跑,还要跑得很欢快——你可以拨开“超导”的神秘面纱了:超导就是超级导电,它的电阻为零。

某些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电阻会变为零,这一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也叫超

高温与低温的魔力

在说到导体、半导体材料的时候,往往会加上“常温”这个定义。

我们很熟悉摄氏度,符号是“°C”,比如37摄氏度,写成37℃,零下5摄氏度,写成-5℃。还有一种叫华氏度,符号是“°F”,零华氏度约等于-17.78℃。

1848年,英国科学家开尔文建立了绝对温标,它的单位就叫开尔文,符号是“K”。它的零度相当于-273.15℃,被称为绝对零度。

常温也叫一般温度或者室温,一般是指25℃、298.15K。

但是,常温又不是“死规定”,比如,我国很多工程是按20℃设计的,因为这是一般春秋天的温度。

许多材料的“性格”,除了随干燥、潮湿会起变化外,在不同温度里也会有变化。比如,烧红的玻璃也会导电!

我们用手摸摸,嗯,这个材料很烫、那个材料冰凉,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构成材料的最小单位——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在“变魔术”啊!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分子或原子在快速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分子或原子运动速度较慢。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细小的颗粒,也叫基本微粒。比如人类生存离不开的氧气、水,就是无数眼睛也看不见的氧分子、水分子构成的;铁、碳是铁原子、碳原子构成的。

速度变化,还能引起物质内部的变化。比如,运动加快,互相“撞来撞去”的次数增多,阻碍自然就强了;但同时,也使一种叫“自由电子”的家伙增加,而自由电子越多,更容易导电,也就是阻碍减小。这时就要看哪方更有“气势”,有“气势”的一方决定了绝缘或导体的能力。

超导的用处

科学家发现,在4.2K,也就是-268.95℃时,有的材料电阻完全消失,哇,超导啊!

而且,材料不仅有了超导性质,还有了抗磁性!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浅平的锡盘中,放入一个小磁铁,然后把温度降低,使锡盘出现超导性,这时,小磁铁离开锡盘,慢慢地飘起,悬浮不动。

你想到了什么?对,磁悬浮列车!从上海浦东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就可以乘坐磁悬浮列车。

因为超导体抗磁,如果有一个磁场(如锡盘那样),在电流毫无障碍地通过超导体的同时,超导体会产生排斥的力量,这个力量就使得列车悬浮起来。

也许你还听到过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

研究这些超导材料是为了发掘超导材料更多的特性,来为这个资源越用越少的地球服务。

虽然都是超导,高温与低温下表现出来的性能是不一样的,要“驯服”它们为人类服务,需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一开始,铁在超导上表现不好,但是赵爷爷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最高临界温度纪录,让它在超导世界靓丽登场。

随着不同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被研究出来,除了超导列车,可能还会有超导船、利用超导材料输电等等来为人类服务呢!

猜你喜欢
绝缘体超导体导体
多孔位插头绝缘体注塑模具设计分析
悬空
汽车电线用导体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发电厂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分析与处理策略解析
Hubbard模型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应用
《自然·物理》报道拓扑绝缘体/高温超导体近邻效应研究最新成果
双导体系统电容的计算
清华大学在拓扑绝缘体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相对论速度下导体杆内的动生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