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作用①

2018-01-04 00:58孙光涛姜晓雪吴成吉董淑欣黄作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蜡疗肩痛上肢

孙光涛,姜晓雪,吴成吉,董淑欣,黄作义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蜡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作用①

孙光涛,姜晓雪,吴成吉,董淑欣,黄作义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观察蜡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作用及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0例,分别纳入常规康复对照组(20例)和蜡疗组(20例);两组肩痛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为期4周;蜡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蜡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目测类比法VAS和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上肢运动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收集评估结果,对比两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4周康复治疗后,VAS评分均有降低,其中蜡疗组分数降低较常规康复对照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常规康复对照组和蜡疗组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蜡疗组FMA评分分数升高更为明显,与常规康复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蜡疗能够缓解卒中后肩痛症状,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是针对卒中后肩痛的有效疗法。

脑卒中;蜡疗;肩痛;康复;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

脑卒中(stroke)是我国尤其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的高发性疾病,发病率呈北高南低分布,南北差距较大;脑卒中又名脑血管意外,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首要致残原因,脑卒中患病后存活者中50%~70%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并发症,对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已成为家庭及国家重要的疾病负担和健康问题。

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6%~84%之间[1]。此症状可发生在脑卒中发病后任何时期,多发生在脑卒中发病后第2周内。患者出现严重的肩痛,常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症状;部分患者患侧肩部夜间疼痛明显者,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及次日康复效率。肩痛不仅增加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痛苦,同时偏瘫侧肩痛严重阻碍了患者的主动运动意愿及能力,延缓整体康复进程及住院时间。目前,针对脑卒中的各种后遗症及并发症,最有效的疗法就是进行康复治疗,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卒中后各种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使患者重新参与家庭及团队活动是目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议题。

蜡疗是利用医用石蜡作为导热体,将热能直接传至局部组织进行温热治疗的一种常用物理疗法。在临床康复过程中,因其自身优点而广受关注,己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研究依托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四科康复病房,针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给予蜡疗及综合康复治疗,探讨蜡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作用,以其为临床脑卒中偏瘫肩痛的治疗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1~2015-06,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四科康复科入院患者,符合入选标准,选取40例在院患者,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入组。将入选脑卒中患者分为蜡疗组及常规康复组两组,患者入组后常规采集一般数据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组间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病例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患者于治疗前经CT或核磁证实;②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第2~8周内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③病灶位于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症状患者;④患者年龄50~70周岁以内,患者神志清楚配合治疗,常规检测示机体各项生命体征平稳;⑤患者无明显的听理解障碍,同时患者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及治疗前后相关检査;⑥患者偏瘫侧上肢出现自发性肩部疼痛症状;或者患者在进行主动运动时,在偏瘫侧肩部外展动作或上举过程中出现明显疼痛从而无法完成动作的患者。

病例排除标准:①经历两次或多次的复发脑卒中患者;②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前,偏瘫侧肩部患有肩周炎和颈部相关疾病所致的肩部疼痛者;③具有感觉障碍、听理解障碍或偏侧忽略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④伴糖尿病、营养不良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⑤有长期酗酒史及有害化学物接触史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

①各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其中包括神经促进技术、Bobath疗法、言语治疗、运动再学习疗法、心理疏导和传统针刺疗法、推拿疗法等综合地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个体康复治疗方案,依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损伤特点,实施系统康复治疗;②蜡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蜡饼法进行蜡疗治疗:每日一次,患者每次蜡疗治疗时间为30min;蜡疗结束后即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治疗每15次为1个疗程,应用的石蜡蜡饼厚度为2~4cm,蜡疗治疗温度设定为45~55℃,蜡疗选用熔点为56℃的医用石蜡进行治疗。③各组以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

1.2.2 评估方法

①目测类比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为疼痛强度测定的经典方法:评分法由一条100mm的直线组成。疼痛强度由左至右逐渐增强,此评测法依据患者自身对肩痛的感受进行位置记录,评定者测量直线左侧端到患者自感肩痛记录处的距离,距离长度越长表示患者肩痛越剧烈;②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本课题选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的上肢运动评分量表部分进行评估蜡疗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所设定的上肢评定总分为66分,其中单项评分设置0、1、2分三等级;其中0表示无主动活动,1表示患者只有部分主动活动,2表示患者上肢有与健侧相同的正常活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总得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程正相关。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目测类比法(VAS)疼痛程度评定

康复组与蜡疗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组间相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为期四周的康复治疗后VAS评分结果显示:常规康复组与蜡疗组两组VAS结果均有降低,两组内VA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蜡疗组患者VAS评分分数降低更为明显,与常规康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VAS评分

2.2 FMA上肢运动评分量表评定

常规康复对照组与蜡疗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结果显示:常规康复对照组与蜡疗组患者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为期四周的系统康复治疗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组内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蜡疗组患者FMA评分分数升高较常规康复对照组明显,提示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常规康复对照组与蜡疗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FMA评分

3 讨论

肩关节为人体解剖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当脑卒中患者出现偏瘫症状,使肩袖的功能受到损伤,肩关节解剖结构相应改变,从而导致肱骨头和肩峰之间的冈上肌肌键损伤,进而引起偏瘫侧肩痛[2]。除了解剖特点外其他临床常见病因主要有:肌痉挛[3];肩关节半脱位[4,5]、肩手综合征[6,7]等;其他疾病:如周围神经损伤、丘脑痛、肩袖的撕裂、关节软骨退化也能引起类似肩痛症状。偏瘫后肩痛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需要康复医疗人员综合患者个体体征及相关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目前对于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主要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局部注射疗法、口服药物等等。一般认为综合性防治优于单一疗法,而运动疗法又是其中最为常用的疗法,但仍然缺乏严格对比的实验研究。

蜡疗采用外敷法,是临床常用的温热疗法之一,其疗效见效快、收效时间长,同时具有经济、方便且无创等特点,因而广受医患人群关注。蜡疗中石蜡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温热作用和机械压迫作用;其中温热作用主要应用石蜡熔点及导热系数低等特点,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及汗腺分泌,加速血肿消退,从而促进功能恢复。而其机械压迫作用主要利用其在冷却过程中体积缩小,对局部组织产生柔和压迫作用,从而促进渗出物吸收。依据偏瘫后肩痛的发病机制,蜡疗可以对多种病因的肩痛产生治疗作用。应用蜡疗治疗偏瘫后肩痛:①可以减轻偏瘫侧肩部疼痛;②扩张偏瘫侧肩部局部的皮肤血管、加速局部血流速度;③缓解偏瘫侧肩部肌群的肌肉痉挛、降低纤维结缔组织张力[8,9]。

在本研究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偏瘫患者对蜡疗的耐受程度极好,患者对此疗法易接受,治疗结束后患者肩部疼痛明显减轻,且伴随舒适感;目测类比法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蜡疗组疼痛缓解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蜡疗能够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蜡疗结束后,随即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可使训练项目易于完成,更好的完成康复任务,进而恢复肢体功能。尤其针对卒中后肩痛患者而言,肩部疼痛的缓解,可使其更大程度上参与康复治疗;针对上肢运动功能的FMA上肢运动评分结果显示,蜡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良好的肩关节活动能力,是上肢功能性活动的基础,对卒中后肩痛患者而言,缓解疼痛是进行康复训练的前提。蜡疗方法见效快,技术简便,效果持久。且无创、无痛,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临床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技术。

[1]Huang YC, Liang PJ, Pong YP, et al. Physical findings and sonography of hemiplegic shoulder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stroke during rehabilitation[J]. J Rehabil Med, 2010,42(1):21-26

[2]Klit H, Finnerup NB, Overvad K, et al. Pain following stroke: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J]. PLoS One,2011,6:27607

[3]Lindgren I, Jonsson AC, Norrving B, et al.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Stroke, 2007,38:343-348

[4]Barlak A, Unsal S, Kaya K, et al. Poststroke shoulder pain in Turkish stroke patien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factors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J]. Int J Rehabil Res, 2009, 32(4):309-315

[5]Tsur A, Ring H. Axillary nerve conduction changes in hemiplegia[J]. Journal of Brachial Plexus Peripher Nerve Injury, 2008,26:57

[6]Shah RR, Haghpanah S, Elovic EP, et al. MRI findings in the painful poststroke shoulder[J]. Stroke ,2008,39:1808-1813

[7]Pompa A, Clemenzi A, Troisi E, et al. Enhanced-MRI and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painful shoulder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a pilot study[J]. European Neurology, 2011, 66(3):175-181

[8]吕富岩,李君,王利江.泛析蜡疗的临床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06,(6):564

[9]边庆福.蜡疗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浅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781

[10]邹春颖,孙萍,盛宝英,等.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3):35-36

[11]戚询中,孙光涛,张伟,等.蜡疗对偏瘫患者肩部肌群痉挛状态的改善及对肩痛的预防[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 39(3):51-52

[12]戚询中,孙光涛,刘丽霞,等.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 39(4):6-7

[13]张宝君,郑丹丹.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 36(5):74-75

[14]赵华,陈丽,迟梅.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 28(3):111

1.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编号:2016-312;2.佳木斯大学基础研究类(自然类)面上项目,编号:JMSUJCMS2016-055。

孙光涛(1980~)女,黑龙江泰康人,硕士,主治医师。

姜晓雪(198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主管护师。E-mail:617han@163.com。

R743

B

1008-0104(2017)06-0052-02

2017-06-18)

猜你喜欢
蜡疗肩痛上肢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中医外治疗法疗法中蜡疗的探析
中药蜡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护理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蜡疗+疤痕霜防止烧伤增生性疤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