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没有影响力的人,影响我们最深

2018-01-04 20:49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张帅康辉会务

记者手记

每年,我都是在本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荣誉盛典的准备工作和会务服务中辞别旧岁的。

今年的年度公益人物环节着实是一份惊喜。两个自闭症少年的表演,并非出于安排,而是对方主动要求的。尤其是17岁的张殊玮,属于“低功能自闭症”者,几乎沒有自主语言交流能力,但他的口风琴声悠扬,干净,带出一个特殊少年的内心感情,全场观众不禁用有节奏的掌声轻轻为他打拍子。这样的时刻,令人动容。

印象深刻的,还有年度体育人物张帅的获奖感言。她说,8年间,她在连续14次网球大满贯第一轮中一次都没有战胜过对手。但网球其实有的时候,曙光就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到来。她希望,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能够带给大家更多坚持下去的力量。

今年宣读“年度致敬”词的还是本刊副总编陈晓萍。晓萍是海南人,普通话不标准,去年颁奖典礼前一天半夜她还在查字典为致敬词中的平翘舌音注音,今年索性放弃了这无用的努力。但事后,反而收获了一致点赞。她告诉我,正是张帅的这段真挚的心路历程分享,带动了她的情绪。她在正式宣读致敬词之前加上的那句话,尤其令我动容。她坦言,致敬“城市建设者”这个群体,是我们编辑部在年底时临时决定的。

晓萍宣讲的时候,我注意到,主持人康辉和敬一丹都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偶尔低声交流一两句。讲完后,康辉说,他特别希望未来会有人写一本书,叫做《公元2017》。城市建设者可能不会占据太多篇幅,但一定会有书写他们的笔墨,因为正是他们构成了这本书的底色。

敬一丹说,她刚才听致敬词时,在想什么叫“影响力”。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一个人默默无闻,貌似没什么影响力。但他们真的就没有影响力吗?其实,我们都是在互相影响。“谢谢《中国新闻周刊》,将最后的致敬,给了这样一个群体。”她说到这里时,许多人都注意到她眼中的泪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当晚的微信朋友圈中感慨,一年一度的繁琐会务令人疲惫,唯有这样的时刻,让人在工作职责之外,真正感受到意义。

封面反馈

@高能E姐:陈凯歌和第五代导演,是最辉煌的一代,也是最波折的一代。在充满困境与诱惑的转型中,口碑下滑的作品一次次把他们逼到商业与艺术的临界点。这次,那个大师陈凯歌能回来吗?

读者来信

《国科大:用最好的资源培养本科生》

国科大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同,势必会有形式上的差别。国科大的小班精英教育,目前来说,已是国内能提供的最好条件。希望它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以成就年少时的科学梦。(笔墨初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帅康辉会务
康辉泪别丁克岁月:那一场目送,那一炷灼光
康辉: 我在演播室“不务正业”的日子
青年演员张帅
鲸会务
“央视boys”,粉丝喊你们原地出道
给“调皮鬼”换座位
Talking about the Design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
张帅作品
做好学术交流活动会务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一流院校办公室业务管理的提质增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