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德育思想下如何通过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8-01-04 16:05邱颖飞
求知导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物体

邱颖飞

摘 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应以“德育为本”,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文章作者作为,在德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完成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的实践活动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的内容,力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有趣的搭拼”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比赛环节:让学生用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比赛,每四人一组,每人选择一种物体参加比赛,所选择物体要求每组不同。

学生选好物体后开始比赛。第一项是“滚一滚”。学生通过将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斜坡上滚动发现,球无论怎样放都是滚得最快的;而圆柱只有用侧面才能滚下来,用底面却滚不下来;正方体和长方体无论用哪个面都滚不下来。学生通过第二项比赛 “堆一堆”发现,在上一轮比赛中获胜的球却怎么也堆不起来;而上一轮失利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却表现出色,不仅堆得高而且牢固;圆柱体仍然存在两种情况,无论用侧面还是底面堆都能堆起来,但是都不稳定。在这一系列有趣的比赛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是高昂的,注意力便被牢牢吸引了,而且对四种形状的物体的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主动性

对于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似乎有些乏味,而数学实践活动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再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含义,接着再让學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学生来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有多少种方法,通过交流学生发现有三种:(1,3)、(2,2)、(3,1)。在这摆摆弄弄的主动学习中,学生不知不觉便掌握了新的知识,学生主动探索的劲头就足了。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胆尝试、不断探究,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思想的方法。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出长方体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能发现什么。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了什么是相对面及相对面的相关知识,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性的人才,创新性人才需要教育有效的培养。而实践活动又是达成这一目的的主要渠道,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同时,也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齐 欣.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01(10).

[2]肖唐娜.小学“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物体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表面积是多少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谁和谁搭档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