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三心二意,提升孩子专注力

2018-01-04 21:57从容
现代家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整橡皮荔枝

从容

儿子征征在房间写作业时,我给他送杯水,发现他正在玩一块橡皮。那是一块黑色橡皮,已经擦成了椭圆形,被他当成陀螺在书桌上转着玩。

我问他:“作业写完了?”他慌忙把歪在一边的作业本正了正,慌乱中把那块橡皮碰掉,滚到了椅子下面。他起身去捡橡皮时,又把铅笔带到了地上,捡完橡皮又去捡铅笔,等他终于坐下来写作业时,时间至少过去了一分钟……

发现征征写作业时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个月底的一天,我下班晚,回到家,只见征征正拿着乒乓球拍对着墙壁打乒乓球。当时我以为他作业写完了,一问才知道他只写了一道题。还有一次,我去征征房间给他送水果,发现他正在画画,仔细一看,他是在临摹挨着书桌的墙壁上贴的一幅动漫人物篮球小子,那是他以前参加动漫展时购买的。

回想起开学之初,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说的,每天作业量为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可自从开学以后,征征每次写作业都要超过一个小时。我知道,他拖延时间的背后,一定与写作业时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有关。

然而,我还未想好对策,儿子三心二意的毛病就引发了严重后果。期中考试后,征征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告诉我,征征的语文成绩很差,原因是题没写完。当我跟班主任提及征征做作业不专心时,班主任提醒我,对于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甚至关系到孩子将来各个阶段的学习,家长从一开始就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开始反思:儿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刻意为他营造好的家庭氛围,比如我会在他写作业时给他送水,送水果,看他写错了或是字写得不工整,还会在旁边指指点点。而一贯宠爱征征的婆婆,更是喜欢在他写作业时送点零食什么的。还有,晚上婆婆喜欢看电视剧,因为耳朵背,她会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是不是也会影响到征征?

意识到这一点,我决定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缩短征征写作业的时间入手,培养他的时间观念和专注力,提高他的学习效率,进而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早上吃饭的时候,我问征征:“听班主任说,这次期中考试你的语文试卷没写完?”征征点头。

我又问他:“出现这种情况,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听老师说,这次语文考试时间很充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提前交卷的。”

征征支吾道:“还是——时间不够。”

我说:“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说过,你们每天的作业量是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可据我观察,你好像总是超时啊。这次题没写完,是不是跟平时写作业效率低有关呢?”征征显然有些心虚,头一低,往嘴里扒了一口饭,什么也没说。

我清清嗓子,郑重宣布:“为了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从今天起,咱们定个规矩:每天晚上吃完饭以后,四十分钟内是写作业时间,这段时间里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只能用来专心写作业,就像在学校上课一样。喝水、吃水果都不行。把作业写完了,你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玩、画画,或者看课外书。你看行吗?”征征犹豫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看我态度坚决,只好点了点头。

为了让新规定真正得以贯彻落实,我把征征贴在墙壁上的动漫人物取下来,放进了书柜,并拿走了他书架上的几本漫画书,以及放在地上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所有可能导致他分心的东西,我统统拿走。与此同时,我还把婆婆和老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主旨是齐心协力为征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认真讨论,我们制订了一个“三不”原则:不在征征写作业期间大声说话或把电视机声音开得很大,不给他送任何吃的喝的,不因为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打扰他。与此同时,为了做好监督工作,征征写作业时我陪学——在主卧室看书。我告诉征征,不光他要学习,要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妈妈也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我家的主卧室和征征的儿童房正好门对门,我让征征把房门开着,我也开着房门,这样一来,我们母子虽然各在各的房间,但一转脸就能看到彼此。

制订规则很容易,但要严格遵守却没那么容易。新规定执行的第二天,就遭到婆婆的阻挠。那天晚上,征征的姑姑送来一袋新鲜荔枝。征征平时极喜欢吃荔枝,姑姑一走,婆婆就拣了一碗荔枝往征征屋里送。当时征征正在写作业,为了不让征征分心,我赶紧示意婆婆把荔枝端走,等征征写完作业再吃。婆婆却不满地嘟囔道:“吃几个荔枝,能花几分钟?正鲜呢,剩了就变味了!”我告诉婆婆,这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有了规定是不是严格执行的问题,不然,我们开家庭会议制订规则还有什么意义?“就你们理儿多,我还不是疼孩子!”婆婆完全忘记了我之前的告诫,陡然抬高了声音说。征征也听见了我们的争执,从房间里跑了出来,说:“奶奶,你们吵什么呀?”

其实,不只是婆婆,就连征征自己,最初也有些不适应。他倒是在写作业,但效率实在太低,总是不停地擦、擦、擦,每写几个字就要用橡皮擦一下。如此频繁地使用橡皮擦,自然很耽误时间。刚写了十几分钟,就说:“妈妈,我要上厕所。”上完厕所回来,又写了不到两分钟,听见我放在客厅的手机滴地响了一声(来了一条短信),他跑得比兔子还快,从他的房间一下子蹿到我身边,说:“妈妈,你的手机响了,在客厅,有短信。”其实,我把手机的音量调得很小了,但他还是听到了,说明他的心思并没有真正放在学习上。

“不管它,现在是学习时间。”我说。见我一动不动地盯着书,他乖乖回到书桌边写起了作业。我偶尔偷偷瞄他一眼,他有时在发呆,有时在玩笔帽。我假装没看见。但最终的结果往往不甚理想——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总是要延长十来分钟才能写完。当我提出和他一起找原因时,他不耐烦地说:“老师说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可以完成作业,又没有规定必须在四十分钟内完成。”面对儿子的强词夺理,我没有当面与他争辩,而是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耐心,太急于求成?毕竟,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纠正过来的。这样一想,我决定改变思路,从鼓励入手,比如对征征没有用橡皮擦过的那部分作业提出表扬,说那部分写得工整,一点儿也没有擦过,看上去很整洁。被夸后征征很开心。他整理好书包后,我随即拿出准备好的卡通贴画,奖励他一个大大的笑脸,夸他比以前进步了。以前写作业经常要一个小时,甚至更多,今天只用了五十多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一直进步,他很快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業了。

征征得意地笑了,说:“你不是说,早些写完我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嘛,我当然得抓紧。”趁他心情大好,我说:“这次你其实还可以为自己省下更多的时间,比如你可以再减少用橡皮擦的次数,肯定能节约更多的时间。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把问题想清楚了再下笔。还有,即便字写得不是那么工整,也用不着那么频繁地去擦,只要争取把下一个字写工整就行了。”我没有揭穿他写作业时玩笔帽的事,而是指着他嘴唇旁边若隐若现的一条淡黑色的笔痕问他:“是不是咬笔了?嘴上都留下印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说:“如果把这块时间省下来,或许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了。”征征点了点头。我还告诫他,作业不仅要保量,还要保质,如果仅仅赢得了速度,却出现了很多差错,当然也是不行的。

就这样,我通过暗中观察进而分析原因的方法,把导致征征分心的因素一个个都排除掉,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则不忘适时口头鼓励:“你克服了咬笔帽的坏习惯,真是太好了!”“你能这么专心地写作业,妈妈真高兴!”“儿子,你专注地坐在那里的样子真的很帅!”终于在第四个星期,我真切地看到了征征的转变。那天晚上,他不仅第一次在规定的四十分钟内完成了作业,而且做的题全部正确。

心理学家指出,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看来,征征写作业三心二意的坏毛病已经彻底改掉。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让初步形成的习惯得以巩固,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看着儿子每天利利索索地写完作业,整理好书包,我不由得暗自感慨: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不仅对孩子是一次考验,对家长更是,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韧性与智慧。但只要我们用心,终会迎来收获的一天。

【编辑:冯士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整橡皮荔枝
拼写小明星
吃荔枝
悯农二首
Fruit of the South
荔枝红了到灵山
我喜爱的橡皮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橡皮收了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