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人格魅力

2018-01-04 22:34闫涛
现代家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女同学老爸爸爸

闫涛

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或许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才能深刻领悟到。比如老爸的宽厚胸怀和高尚情操,值得我终生学习和修炼。老爸为人处世的方法是:对钱没有概念、对人没有仇恨、对事儿不计较,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老爸以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全家,他的这些为人处世之道也渐渐变成了我们的家风。

1964年,爸爸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开封工作。当时他的一位女同学,家是开封的,却被分到了驻马店的新蔡县。女同学想家又娇气,哭哭啼啼思想不顺畅,老爸便主动向组织请求与那位女同学调换工作单位,解决了她的实际困难。他去了新蔡县工作,一去就是十年。那时条件差,又没有妈妈在身边照料,他没少吃苦,妈妈也没少受累。直到1973年,我出生后,老爸才调回遂平县,全家得以团聚,我们的生活状况才得以改善。

老爸吃得下,是因为他心地善良,从来都是吃亏、吃苦在先,这世上最难吃的“苦”都能吃下去,还有什么吃不了的呢?

老爸饮食方面从不挑拣,萝卜白菜津津有味,美味佳肴更不在话下。每次吃饭,老爸都是啧啧有声,大汗淋漓。我爱跟他开玩笑:“老爸,我要是开饭店的,我一定会聘请你。”“那为啥?”他笑眯眯地问我。“聘你当托儿呀,安排在大堂里,吃得这样香,吸引食客呀!”老爸被逗得开怀大笑。小时候尤其是冬季,饭桌上除了孩子们的说笑声,老爸头上的汗和热气就是一景,我总是指着他大叫:“快看,我爸头顶能蒸熟小笼包子喽!”老爸总是能把妈妈的抱怨、家里的剩饭剩菜等一并吃下,然后抿嘴笑着走开。对老爸的食量,我更是佩服。那时候姐姐在郑州上学,爸爸带我去看她,我们在郑州的德化街老字号店吃羊肉火锅,几盘羊肉被爸爸一扫而光。我当时认真地提醒他:“爸,你别吃撑着了。”“没关系,软饱!”老爸呵呵一笑,我目瞪口呆。

老爸是单位屈指可数的老牌大学生,一直是写材料的笔杆子。那年月没有电脑和打印机,所有材料全靠手写,通宵达旦地加班是常有的事儿。老爸任劳任怨,精益求精,正是凭借他的敬业精神和能力,走上了教育系统的领导岗位。平时,老爸把工作当乐趣,工作时聚精会神,休息时充分放松。所以,老爸只要处理完工作上的事儿,脑袋一落在枕头上,立马就能酣甜地睡去,对家里的琐事、妈妈的絮叨、小孩子的打闹一概充耳不闻。妈妈常调侃道:“窗外打雷也不会影响你爸睡觉。”所以养成了我们的“恶习”,他休息时,我们该干吗干吗,不必蹑手蹑脚地怕弄出声响惊扰到他。他睡得香,可苦了媽妈,家里一切事无巨细,都得她打理。妈妈虽然嘴上抱怨个不停,但爸爸躺下休息,她从来不叫爸爸,总让他睡到自然醒。

老爸对钱没概念,我这样评价他,并不是溢美之词。因为无论是困难时期,还是现在的宽松状态,老爸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帮别人,从钱到物,从不吝惜。他的名言是:“越慷慨的人越富有,越吝啬的人越贫穷。”一次,老爸从外地出差回到家,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倒是带回来一堆杂物:破旧的镶铜鼻架太阳镜、几本书、钢笔等。“爸,你怎么弄回家这么多破烂儿?”“哦,我回来时在火车站碰上一个落难的人,我帮了他一把,他过意不去,就送了我这些东西。”“爸,那人要是骗子呢?”“没什么,随他去吧。”老爸依然笑容可掬。对一个路人尚且如此,对亲人、朋友和同事们,老爸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忙。

20世纪90年代,单位分配住房,人人都想先挑,可本来可以先挑的老爸却说:“你们挑剩下的我要。”就这样,等同事们挑完了,中间对着路口没人要的房,老爸欣然接受,还对我们说:“这房子好呀,亮堂、阳光充足,出门又方便。”工作上有了难题或者被人责难了,他也是一笑了之,回到家照样耐心地听我们讲学校里发生的事,为我们小孩子的打闹公正地调解。妈妈实在无话可说时,就来一句:“你爸呀,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老爸总是这样,不管你是风火雷电,还是刀枪剑雨,他一贯平和淡定,宽厚儒雅。老爸心中没有怨恨,看任何人都好,他常说:“这一生,谁都对得起我。”如今,看着身边的同龄人,有的家庭生活不顺畅,有的身体不太好,还有的已悄然离去,老爸很是感慨:“要珍惜生命,儿女们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

“这一生,谁都对得起我。”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真能这样想,就太不简单了!我要把老爸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女同学老爸爸爸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老爸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
我和爸爸
爸爸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