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2018-01-04 12:04彭明凯
躬耕 2018年10期
关键词:薛涛元稹白居易

彭明凯

大巴山自古以来偏安一隅,古代有许多官员及才子贬谪于此地。这里秀丽的青山绿水引得众多怀才不遇的文人才子在此借景抒怀,感时伤事。他们在以州河洗尘,借巴山疗养,于世事沧桑中找到了莫大的心理慰藉的同时,也给这里的秀美山水涂上了诗情画意的色彩,为大巴山染绘了浓浓的古文化气息。李白有“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日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杜甫也留下了“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的名诗;李商隐一首《夜雨寄北》让多情的大巴山名播海内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唐著名文学家元稹,在此任通州司马时更是将诸多人生际遇化成诗篇寄情抒发于大巴山:“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蠡盏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滟滟。泪消语尽还暂眠,唯梦千山万山险。水环环兮山簇簇,啼鸟声声妇人哭。离床别脸睡还开,灯灺暗飘珠蔌蔌。山深虎横馆无门,夜集巴儿扣空木。雨潇潇兮鹃咽咽,倾冠倒枕灯临灭。倦僮呼唤应复眠,啼鸡拍翅三声绝。握手相看其奈何,奈何其奈天明别。”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稹被贬为通州(今达州)司马,虽任职时间不长,但其人其诗文对达州的影响不可忽视。

元稹一生,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稹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旨含讽喻,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稹诗中最具特色的是爱情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爱情诗的泛描。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颇有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传说《莺莺传》就是元稹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只是故事男主人公的姓名换成了张君瑞。据说,唐贞元年间,一个年轻的书生张君瑞进京赴试,途经蒲地的普救寺,恰遇一崔姓贵孀携女崔莺莺归长安,就下榻在该寺中。当时驻军将领浑瑊在蒲地去世,失去管束的部下便四处劫掠扰民。崔家显富且携带漂亮的女儿,崔夫人惧怕遭劫正惊惶失措时,张君瑞与蒲地的另一位将军是好友,请来了军队保护崔家,让她们得以安全度过。后新将到任,乱军归营,地方安定下来后,崔夫人设宴答谢张君瑞。席间张君瑞见崔家小姐莺莺美貌动人,便爱上了她,便托小姐的贴身丫鬟红娘多次向莺莺致意均无下落,后来红娘告诉他说小姐爱诗词,张君瑞便提笔写下了这首七绝托红娘转交小姐。“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次日红娘带来一彩笺,上有莺莺的诗一首:“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君瑞揣摩诗意,以为莺莺邀他晚上翻墙幽会,去后却被莺莺严肃地批评了一番,张君瑞失望而回,遂而郁郁得病了起来。过了几天,红娘突然领着崔小姐来探望他了,张君瑞羞得抬不起头,病立时就好了。两人此后偷偷来往了月余,后张君瑞要进京赴考,便与莺莺相约取得功名后娶她。不料张君瑞两次都没有考取,只得滞留长安不归。两年过后,张君瑞取得功名并未如约来迎娶崔莺莺,而崔这时也嫁作他人为妇了。后来张君瑞经过崔的夫家,便托名崔的表兄求见被莺莺拒绝,张君瑞有些生气了,莺莺得知后作了一首诗交予他。“自从销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傍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越数日张君瑞将走,莺莺又赋诗一首谢绝张的探望。“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原来元稹在贞元十八年他二十四岁时,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韦丛。元稹当时的官做得并不大,只不过是秘书省的一个校书郎。官很小收入也相当低,生活自然很穷困。但韦氏很贤惠,她虽然出身富贵名门,却从不抱怨丈夫贫穷,还能勤俭持家。七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四年,元稹做到了监察御史一类的高官了,而韦丛却因劳累成疾而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元稹对韦丛爱得深沉,为了追悼亡妻,元稹写了很多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首《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中借用两典,深深地寄托了对爱妻的眷恋和深情。花再好,不想看,思再苦,不想逃。满腔情愫,化作一首首悼亡诗,表达了自己对爱妻的无限相思之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如此用情至深的痴情者,真让人感慨不已!他另外还有三首悼亡诗据说是在元和六年创作,元稹因事被贬到江陵作士曹参军,在抑郁中想起亡故的妻子,有感而发所作。另还有《遣悲怀三首》,这三首诗虽是叙述往昔琐事家事,但不加华藻,平实之间感人至深。对曾经相濡以沫的亡妻,诗人在回忆中用款款深情表达了妻子与之同苦而未能同甘的悲叹,也寄托了他对黄泉之下的亡妻深切思念和哀悼。

历史上关于元稹花红柳绿的传闻不少,比如女诗人薛涛就是元稹众多情人中比较出名的一个。元稹比薛涛小11岁,元稹去了扬州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还是中断了这份感情。元稹离开成都时,薛涛写过一首《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这首送别诗,表现出女诗人对情的执著。分别在“月寒”、“夜有霜”的深秋季节,本来就教人伤怀,可诗人偏说“谁言千里自今夕”,反伤感之意而安慰对方,其伤感之深沉可见一斑。一张薄薄的桃色纸笺,终究留不住情场中是是非非的情感。薛涛对元稹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她相信元稹说过要回成都见她的话,不惜以全部身心等待与心上人再度相逢。最终她还是明白过来了,自己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为此她退隐浣花溪,不参与任何诗酒花韵之事,只一门心思在溪水边制作精致的粉笺,过了近二十年清淡的生活,直至孤独地老去。

在元稹的一生中,与大诗人白居易经风历雨深笃的友情更被后人传为佳话:“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当年,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时,白居易也因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权贵,贬到了江洲任司马。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是的,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翻阅《唐诗鉴赏辞典》,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抒写元稹和白居易两个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篇,品读这些凝结血泪深情的诗作,我们会震惊元稹和白居易之间那种超越生死、荣辱与共的友情,惊叹他们之间那份天各一方、灵犀相通的默契。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元稹在通州,白居易在江州,两地千里迢迢,通信十分困难。白居易写了一首诗,临风怀想,叙梦生情,诗歌有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诗人在诗中表现了他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也写尽了两人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的深情厚谊。元稹收到白居易寄来的诗后,当即赋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诗人想念老友,朝朝暮暮,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在希望和絕望之间挣扎。两个朋友,天各一方,一位因有所梦,便猜想对方有事,深深惦记,而另一位确是染病在身,也正陷入对老朋友的思念之中,若是没有深厚的友谊,没有时时的牵挂,何来这种灵犀相通?这种沉甸甸的感情,读来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猜你喜欢
薛涛元稹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元稹:你不懂我的忧国忧民
共苦的爱
元稹与灯影牛肉
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