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乡镇供水发展规划

2018-01-05 08:00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平昌县水源饮水

(平昌县水务局, 四川 巴中 636400)

平昌县乡镇供水发展规划

张继鑫

(平昌县水务局, 四川 巴中 636400)

本文利用《平昌县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结合平昌县乡镇供水实际需求、乡镇供水管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乡镇供水发展规划思路,为建立起责任明确、服务优质、收费合理、管理科学的乡镇供水管理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平昌县;乡镇供水;发展规划;管理模式

1 供水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平昌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56个农村乡镇场镇及社区均建有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3.2万m3/d,供水人口32.55万。目前56个乡镇及社区供水工程中,净化工艺完整的有27个,其他29个工程净化工艺较落后或者供水规模不足。纳入平昌县乡镇供水管理总站统一管理的有39个乡镇供水工程、6个社区供水工程。其他3个乡镇供水工程和8个社区供水工程由村民自管或个体经营。

全县乡镇及社区人畜饮水水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红层(砂页岩)裂隙水是主要的地下水资源,70%的泉点出露在砂岩和粉砂岩的底部或砂岩顶部,是解决少部分社区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其矿化程度一般小于0.5g/L,pH值6.8~7.5,水质良好,一般无超标成分。解决农村场镇饮用水的主要水源为溪河、河流或塘、库地表水,其水质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汛期由于降雨充沛,循环交替积极,水中滋生微生物甚微,其浊度和色度较高,水质相对较好;枯水期虽浊度和色度低,但循环交替缓慢,水中滋生物较多,水质相对较差。供水水质情况主要受工程管理和工程硬件设施影响,通过对疾控中心水质检测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由县乡镇供水管理总站管理的供水站水质达标率较高,水质达标率在85%以上,超标指标主要为汛期或枯水期浊度超标。由个体户或者村民自管的供水站水质达标率较低,水质达标率在50%以下,主要超标指标为浊度、细菌、大肠杆菌。

2 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平昌县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截至2015年底,平昌县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2.97万人,其中乡镇及社区供水工程涉及人口16.39万。

2.1 工程方面

a. 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平昌县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秦巴山区腹地,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同发达地区对比还很落后,地方财政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比较困难。加之受劳动力和建筑材料等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工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除国家补助外,地方财政配套困难)。

b. 工程设计标准低。受资金限制导致工程设计标准低,自动化水平低,净水工艺简易。

c. 工程投资大,受益面小。农户居住分散,管网铺设线路长、高差大,导致建设成本高,工程实际投资大,而受益面小。

d. 工程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平昌县有32个乡镇农村引水安全工程建设在山梁上,占总数的74.42%,工程最高海拔1338.8m,最低海拔267.6m,相对高差1071.2m。居住点又是山隔山,缺少大型水源,水源基本分布于地势较低的山脚,这就形成了平昌县农村饮水工程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的特点。

e. 重返缺水人口增加。由于自然灾害,部分工程损毁,受气候变化、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工程难以运行,水源水量不足,甚至枯竭,致使工程原受益人口重返缺水生活。

f. 供水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居民多向场镇和新农村聚居,早期修建的场镇供水工程规模偏小,设备管网老化,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

2.2 水质方面

2.2.1 水源保护

a. 水资源保护意识差。虽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爱惜水”的宣传每年都在进行,但公民对环境的保护,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仍不到位,破坏、浪费、污染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b. 水源保护机制缺失。在水源保护方面,明确当地政府为第一责任人,但政府投资不足,且缺乏社会公益投资,设施设备不齐全,管理人员不落实,执法不到位,致使水源保护难以落实。

2.2.2 水质净化处理

a. 检测力度和额度不足。原水由县环保局进行检测,出厂水由县疾控中心检测,由于财力物力人力不足,饮用水水质不能按照规定要求及时进行检测。

b. 水处理工艺不能满足要求。“十二五”以前修建的场镇供水工程,水处理工艺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消毒设施简易,水处理效果不佳。

2.3 管理方面

a. 维护养护资金不足。根据《平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由县财政每年预算一部分,从水务行政事业性非税总收入中划拨一部分,村镇供水工程水费收入计提一部分。但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工程维护资金难以到位。

b. 工程维护难度大。平昌县大部分乡镇建设在山梁上,其场镇供水工程多采用高扬程提水或远距离输水,村级供水工程受山区地形条件影响,工程建设小而分散,导致运行维护难度大。

c. 运行成本高。由于制水成本高,而执行水价不到成本水价的50%,致使部分工程难以良性运行。

d. 供水人才匮乏。平昌县乡镇供水由于历史原因,职工数量严重超员,并且年龄偏大,管理型人才、技术性人才严重匮乏。

e. 个体经营和村民自管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差。个体经营户基本采取的是掠夺性经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工程维护、水质处理、人员安排方面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凑合运行,工程设施设备、材料配置不到位,处理水质难以达标。村民自管工程由于效益差,管水员工资较低,加之群众用水意识差,导致了工程运行不正常,个别工程甚至报废。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国家投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3.1 规划指导思想

从平昌县实际出发,把乡镇饮水安全工程与“文明新村”建设、“中心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小集镇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居民获得安全饮用水,维护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 基本原则

a. 全面解决乡镇场镇及社区饮水不安全问题,统筹解决覆盖周边及沿线村社不安全人口。乡镇场镇及社区力争在2020年实现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

b. 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与监测并重。

c.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和“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和规模,避免重复建设。

d. 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原则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计划。

e. 乡镇供水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乡镇供水依托智能化网络收费平台进一步延伸用户服务和基层供水站管理。淘汰老式水表,逐渐向远传磁卡预付费水表发展。在所有乡镇及社区建立乡镇供水便民服务中心。职工队伍进一步优化,高素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

3.3 规划总体思路

根据以上原则,规划的总体思路如下:

a. 尽可能规模连片,集中规范制水,原工程作为备用,保证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

b. 尽可能由提水变自流、高扬程变低扬程,节省动力费用,降低运行成本。

c. 不能规模连片的场镇,新建或改扩建场镇集中供水工程,实施管网延伸,尽可能覆盖更多的村社。

d. 加大科技含量,尽可能采用自动加药、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供水保证率、保障水质安全。

3.4 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3.4.1 发展目标

到2020年,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综合采取配套、改造、联网等工程措施,以及建立健全工程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巩固好已有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3.4.2 主要指标

a. 建设方面: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到2020年,使全县乡镇及社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水质达标率100%,供水保障率达95%以上。

b. 管理方面:ⓐ56个乡镇及社区供水工程全部由平昌县乡镇供水管理总站管理;ⓑ平昌县乡镇供水管理总站经营收入突破2600万元;ⓒ成立专门的水质自检中心;ⓓ用户水表实现远传智能化率达到50%以上;ⓔ56个乡镇及社区供水站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优化职工队伍,大专以上学历职工和专业技术性人才占比均达到50%以上。

4 工程规划与分区布局

4.1 工程建设内容

4.1.1 水源保护

a. 技术措施。为保障饮水质量,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保护已有工程和规划工程的饮用水水源。水源保护区应征得相关部门的认可,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相互配合,治理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对建设保护区而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要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b. 建设内容。在水源保护区内,发展有机农业,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涵养水源。开采地下水时,要封闭不良含水层,以浅层地表水为水源时,要采取防洪、防冰凌等措施。

4.1.2 工程建设

a. 水源选择。水源选择要经踏勘与论证,达到技术可行、成本低、供水安全可靠。有两个以上水源可供选择时,进行方案比较,择优确定。

b. 工程选型。根据自然条件(水源、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程类型。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打破村、镇行政区域界限,尽可能发展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依托乡镇自来水厂延伸供水管网,供水到户。首先根据水源,重推规模联片;其次是完善现有乡镇供水工程,实施管网延伸。

c. 水处理措施选择。由于各地水源种类不同,水质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水质条件和设计供水规模,参照类似供水工程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供水水质处理措施。

对于原水水质不含高氟、高盐、高铁、高锰等,采用常规净化工艺即可达到生活饮用卫生标准的要求。由于技术与维护原因,在净水构筑物中尽量少用净水设备。供水管道及其他材料设备应推广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地表水泵站扬水集中供水系统见图1。

图1 地表水泵站扬水集中供水系统

d. 材料设备选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材料设备,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确定,要性能可靠、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卫生安全要求,优先采用耐腐蚀、耐老化、节能、节水、环保的产品。

4.1.3 水质检测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SL 308—2004)的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验。“十三五”期间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规模在1000m3/d以上的供水工程,设置水质化验室,其他较小规模的乡镇供水工程配备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进行常规检测。

4.1.4 供水方式

考虑电力影响,尽可能采用重力式供水。对确受地势条件限制的供水工程,也可采用变频恒压供水,但要考虑备用电源。

4.2 分区布局

4.2.1 规划分区

为了分区、分类指导,规划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和水资源等条件,将全县分成西南、中北、东部三个片区见图2。

图2 规划分区示意图

4.2.2 分区规划

4.2.2.1 西南片区

西南片区以土垭陡嘴河水库为水源,新建高阳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3000m3/d。以青山水库为水源,新建岳家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900m3/d。改造高峰、元石和六门现有水厂,改建净水构筑物,完善加药消毒设施,供水规模提高至500m3/d,供水区域不变。

4.2.2.2 中北片区

中北片区位于平昌县中北部的灵山元山片区是新村规划点,计划在元山镇长岗村修建元山供水工程,以双桥水库(中型水库)作为水源,设计供水规模5000m3/d,新增受益人口2.5万人。以即将修建的冉家沟水库为水源,新建得胜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3000m3/d,与石马供水工程、五木供水工程串联运行。改造双鹿、澌岸现有水厂,改建净水构筑物,完善加药消毒设施,供水规模提高至500m3/d。新建坦兰供水工程,覆盖坦溪、兰草场镇,解决乡镇1.5万人和沿线村社0.4万人的饮用水问题,设计供水规模为2000m3/d。

4.2.2.3 东部片区

新建凤凰供水工程。以牛角坑水库(中型水库)作为水源,设计供水规模10000m3/d,受益人口5.65万,其中场镇人口3.55万人。改造镇龙现有水厂,改建净水构筑物,完善加药消毒设施,供水规模提高至1500m3/d。岩口供水工程完善加药消毒设施,对老化管网进行改造并延伸部分管网解决新增供水人口0.49万人饮用水问题。马鞍场镇供水工程新建补充水源。改建云台供水工程,提高供水规模至2000m3/d。改造板庙现有水厂,改建净水构筑物,完善加药消毒设施,供水规模提高至800m3/d。以双鹅水库为水源,新建石垭供水工程,供水规模500m3/d。以蔡家河水库为水源,新建青凤供水工程,供水规模为500m3/d。

除片区规划的供水工程外,为了实现平昌县乡镇供水管理服务精细化、智能化,还需设置水质自检实验室、完善智能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水表智能化建设等。

a. 建设平昌县乡镇供水水质自检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00m2以上,专职员工3人,配齐水质检测设备,水质指标检测能力达到42项指标。负责全县乡镇供水水质检测,检测结果纳入基层供水站绩效考核。基层供水站配置快速检测设备,检测能力达到20项指标。

b. 智能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包含三大部分:ⓐ信息化管理中心;ⓑ基层便民服务大厅,负责基层站各项业务办理,服务咨询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在满足水质、水量达到饮用水要求前提下,以提升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决策、最大程度降低系统运行费用为目标,利用多种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实现信息共享、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设备养护自动化管理、系统故障实时告警、事故预案智能提示、生产报表自动统计生成等功能。

c. 水表智能化建设。智能IC卡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目前乡镇供水水表智能化建设正在试点,预计2020年乡镇供水用户将达到4.6万户,实现智能化水表管理的用户达到50%以上。

5 工程建后管理

5.1 管理体制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产权,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乡镇供水管理总站负责运营管理,各级政府负责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进一步将乡镇供水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政策支持,逐渐回购由私人和村民自管的乡镇及社区供水工程。积极探索公有制联合经营管理模式试点,明确责权利,争取乡镇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5.2 运行机制

平昌县乡镇供水管理总站采取人事、财务、内务和服务“四统一”管理的机制。ⓐ人员实行统一调配、竞聘上岗、轮岗轮训;工资与绩效挂钩,绩效工资与当月收入、成本、利润等综合考核挂钩。ⓑ统一核算收支,经费包干,每月报账,实行派工单、采购申报制等严控各项支出,七项经济指标(抄表率、固定用户水费回收率、设备完好率、能源单耗、水费成本、经营效益、水质检测)与绩效挂钩,逐月考核,年终奖惩兑现;ⓒ对生产、运行各个环节的内务管理进行统一规范,制定了《平昌县乡镇供水管理制度》,实行电脑收费系统管理,一户一表,全部采用新型防滴漏水表和表前闸管理用户;ⓓ统一服务,设立服务专线,开展便民服务,在乡镇建设便民服务大厅(兼顾收费大厅功能)。按区域成立驷马、白衣、云台3个应急抢险分队,负责处理突发性问题,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1]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摘要[J]. 中国水利, 2007(10): 1-14,22.

[2] 陈宇, 倪福全, 卢修元, 等.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风险分析与管理[C]//第六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 2008: 323-328.

[3] 潘晓荣. 浅析原州区农村安全饮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18): 29-30.

[4] 李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2(2): 90-91,98.

[5] 郝德光. 潍坊市坊子区农村饮水安全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TownshipwatersupplydevelopmentplaninPingchangCounty

ZHANG Jixin

(PingchangCountyWaterBureau,Bazhong636400,China)

In the paper, ‘Rural drinking water engineering current status and demand survey report in Pingchang County’ is utilized, practical demand of township water supply in Pingchang County, township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defects are combined to propose township water supply development plans and ideas, thereby laying solid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a township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mode characterized by clear responsibility, high service quality, reasonable pric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Pingchang County; township water supply; development plan; management mode

10.16616/j.cnki.10-1326/TV.2017.12.005

TV212

A

2096-0131(2017)12-0017-05

猜你喜欢
平昌县水源饮水
保护水源
简易饮水鸟
平昌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南水源头清如许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寻找水源
对平昌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的探索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