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的探索之路

2018-01-05 00:06黄浩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变革趋势

黄浩龙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塞尚开始讨论西方现代艺术(以下简称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艺术为何会产生,等等诸多问题困扰着笔者,笔者结合艺术家的作品等材料以个人的观点阐释一些视觉变革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艺术;趋势;变革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075-01

保罗·塞尚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既然塞尚作为艺术变革时期一位重要的人物,我们就试看能否从塞尚的作品中察觉出艺术时代之变革。

把塞尚作品《果篮》与卡拉瓦乔的作品《捧果篮男孩》中的水果比较一番。我们就会发现卡拉瓦乔画中水果更为我们熟悉。当然不是塞尚技艺次于卡拉瓦乔 ,而是另有其目的。塞尚决意在印象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场变革。其实,在印象派诞生之时,传统之准绳已变,但塞尚还是不满意,因为“塞尚厌恶凌乱”。①因此塞尚想保留印象派优点之同时也获得秩序感。

一个时期类新艺术之产生,必然有一段长时间酝酿再到成熟之过程,同时也需要滋养它的土壤。在那段时期,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该书在自然科学以及哲学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弗洛伊德也创造了精神分析美学。各种新的美学流派层出不穷,这些美学与传统的价值观大相径庭。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艺术必然会向“现代”这个大方向发展,塞尚个人只是浪潮中的一个偶然而已。

19世纪上半叶摄影术诞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认为“摄影可以作为一种记录事物的手段,但它不是艺术,因为它降低了其选择的客观实在的审美标准,從而是对审美情趣的庸俗化。”②波德莱尔的批评虽过于偏激,但是对自然简单之复制的绘画热度的确受到了遏制。

中世纪没有透视之法,艺术家们随意布置画面,宣讲教义与美丽的图案俱可兼得。文艺复兴之时,透视法之运用,绘画有了“空间”。过了很久人们才意识到户外的人们看起来并不像单一光源照射下那么棱角分明,印象派随之诞生。但塞尚不太喜欢印象派乱糟糟的画面。

我们来审视塞尚早期的作品《普罗旺斯的山峦》,从画面中不难看出画面下半部的山石被艺术家加强了体积感,这样做不只是为了避免整幅画面过于平面。塞尚曾在一封信件中写道:大自然以柱体、球体、椎体等不同形体展示自己。也许这封信就导致了后来的立体主义之产生,但我认为大概从那个时期开始,人们对图像之解读明显会带来更多的含义。塞尚晚期的作品《圣维克图瓦山》中一切的景物几乎不可辨认出具体的细节。你只知道那有一座山的样子,山下有树木、房子,仅此而已。当我们近距离观察画面时,几何的笔触组成了画面的语言,我们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解读整幅作品,有点像用积木拼装玩具。单个的积木只是一些类似的带有凹凸接口的元件,用智慧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才会成为我们所熟知之物。“心理学家埃姆斯的椅子实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切图像的多义性,并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很难察觉的原因。”③这个原理和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作品《小侏儒的小故事》中那个有趣的变形原理类似。举一个反面的例证,重庆大足石刻有一组“华严三圣”造像。我们在脚下仰头观赏时,感觉符合人体的正常比例,可实际上古代的工匠们是加大了头部的比例,缩短了胸部,加长了脚部,身躯前倾25度。根据我们视觉观看时近大远小的客观规律,我们才会产生他们是正确比例的三维形体之错觉。因为制造得“错误”,我们看上去才“正确”。我们的眼睛会被暗示着配合图像的错觉指示这个事实就像“又有多少人意识到镜面上映照的人脸那一部分所占的面积永远恰恰是脸部大小的一半呢?”④错觉的完美甚至可以瞒天过海。

塞尚也在潜意识里认识到这种原理之存在,他不停地探索与实验。我认为他晚期的《圣维克图瓦山》已经趋于平面化和符号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我们先前的任何视觉经验在这里已经被弱化,在他的早期作品《埃斯泰克的海湾》 之中,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审视这幅画,我们会发现塞尚早已开始挑战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则,斩断纵深感对我们眼睛的控制。正因为改变,我们受到训练的眼睛对这幅画会很不适应。

后来产生的立体主义其实也是弱化了错觉,仅限于我们所知其物,比如说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小提琴和葡萄》,欣赏这幅作品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知道小提琴和葡萄的样子。以至于更多的作品像《亚威侬少女》、《弗拉尔肖像》等等,我们已经无法根据视觉经验来判断这些人物图像了。我们的眼睛“困惑”了,透视、正常的比例等等这些因素在此起不了任何作用。我们的眼睛只能“从头”开始。

更极端的例子则是美国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系列作品,我们的视觉能从这些迷网般的线条、泼色、滴色中察觉出和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一样的错觉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能单纯地从他的笔迹中去体会这种感觉,波洛克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我们也许仍然会从这些杂乱的似乎是有一定规律的线条中产生透视的幻觉。这也许是我们视觉中顽固的经验在作怪。实际上我们只能单纯地去感受线条带给我们的运动感。

现代艺术也许就是要让我们摒弃我们传统视觉经验的桎梏,在无休止的实验中找到另一种阐释世界的新方式。

注释:

①贡布里希.引用自《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07):302.

②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569.

③想细致的了解艾姆斯椅子实验的原理请参考《艺术与错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06):209-211.

④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06):136.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变革趋势
卷首语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动画与现代艺术语境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