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

2018-01-05 11:29陈慧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界定要素核心素养

陈慧安

【摘要】 课程改革的施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重心.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容要素已经确定,主要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人文三方面,然而,却没有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准确界定,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未来发展.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与界定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界定

在教育阶段,培养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其不仅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趋势,也承载着国家对人才竞争力提升的需求.本文主要讲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并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最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界定进行反思,以期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能力[1].简单来讲,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若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则学生可直接由数学角度看问题,以数学思维思考问题,以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以此快速、合理地将问题解决.一般来讲,数学核心素养与一个或者几个学习领域内容相关,某些核心素养与单一的学习领域内容相关,如,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某些核心素养与几个学习领域内容相关,如,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等.

二、我国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

20世纪90年代,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就数学方面落实在学生身上的便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2].在我国,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解释如下:以学生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后天环境影响以及数学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稳定状态.其中,先天生理特点是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对数学的灵性.后天环境影响是指生活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学教育则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逻辑能力等.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数学意识

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基本框架与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重点.实际上,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时,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数学结构形式[3].对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充分结合,如,在学习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例题,“在班级中,班级学生共有36名,坐了四排,同学们,每排共有几名学生”,此时,多数学生都是一头雾水,而某些学生却开始数起每排人数,并得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下面教师交给大家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引出除法,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以身边的事物出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习惯于该种教学模式,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将会习惯于利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总之,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主要包括抽象、推理与建模,提高学生数学思想,有效发展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理性能力.在小学阶段,想要提高学生数学思想,教师应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勇于探索数学中的种种奥秘,学生才能不断发挥自身思维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钻研数学知识,能够有效培养数学思想.同样,具有较高的数学思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两者间相辅相成.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答时,教师抛出主题,“老李现有鸡和兔48只,鸡兔同笼,共有152条腿,问鸡与兔各有多少只?”小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探讨,计算,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在学生解题时,某些学生利用即将学习的课程一元二次方程组解答了问题,而某些学生也想出了其他解题方法,最终,教师总结,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此种方法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数学人文

数学人文主要是指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感悟数学自身魅力,进而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探索数学奥秘,提高自身数学知识,而非教师强制性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数学人文,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存疑心理,只有学生心存疑虑,才能深入钻研解答.其次,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循善诱,增强学生自信心,避免学生放弃学习探索.最后,学生成功后,表扬学生,使学生真正喜爱数学.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逐渐感悟数学内涵,认识数学内在,提高数学人文.

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界定反思

(一)以开展学生为主的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培养创新型、个性化人才.对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推动学生进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为真正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笔者创新了几种教学模式.

角色体验式学习模式.简单来讲,在开设一节新课程时,教师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学生通过思考与计算,亲自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步骤.如,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教师不必提前告知学生长方体的面积公式,而是利用过去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如,矩形),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积与矩形之间的关联,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等于各个矩形面积的和,而矩形对边相等的概念,学生了解到,长方体相对的两个矩形相等,最终推测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为:S=2·(ab+ac+b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以此实现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开始前,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每名学生的数学水平,并依照学生学习能力均匀分配,将学生分为6-8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每次上课结束,教师可为小组学生分派不同任务,由小组之间相互探讨,共同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整体水平提升.并且,小组合作式学习还提高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能力等.另外,若教师分派的任务与生活相关,则学生数学思想得到提升;若教师分派任务与学习过的课程有关,则学生数学知识得到巩固;若教师分派的任务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关,则学生预习能力、课堂知识掌握等都有一定提高,总之,小组合作式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编制适当的数学测试题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教材有多个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教材出版社的不同,其内容难度与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而选择应用那种教材教学多是根据地区学生数量以及学生水平制订.纵观我国小学生考试试题与教材,不同地区小学学校中的测试题也有所不同.在学生考试答卷中,题型中规中矩,而学生填写的答案也多是依照步骤填写,则教导学生的教师必然在课堂上同样中规中矩,且以定理公式为教学重点.若学生考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而学生答题也相对灵活多变,则教师必然善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空间.对此,在编制试卷时,应以检验学生数学思想、举一反三等能力编制题型,使学生真正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如,在学生掌握完乘法口诀之后,为保障学生真正将口诀融 会贯通,进行考核时可出如下题型:9×8=(  ),(  )× (  )=36,(  )×5=40等.

五、总 结

郑毓信教授曾经说过,“如果缺乏足够的自觉的话,数学固有的特性可能在各个方面导致消极的后果,包括研究思想、学术态度乃至人生哲学等”,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明确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想与数学人文,加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育,编制地域性数学题,编制适当的数学测试题,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5.

[2]陈建.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构成的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1.

[3]吾懿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新课程·上旬,2017(4):14.

猜你喜欢
界定要素核心素养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也谈做人的要素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