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赔千金”素材解读及导练

2018-01-06 05:04韩延明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店家维权公交车

韩延明

[素材呈现]

在面馆吃牛肉面,吃出一根长头发,你会怎么做?当你跟店家理论,店家不予理会还叫你去告他时,你是会忍气吞声还是真的去起诉?相信不少人怕麻烦就这么算了……然而,宁波有个小伙子较真了,他真去了法院。最终,他拿到了1016元赔偿款!网友“海花”在知乎网上分享了自己这次维权经历,迎来数千网友为他的较真手动点赞。

网友“海花”点的一碗牛肉面价值16元,因为面中有一根头发,最终被赔付1016元。这样的“意外收获”让许多网友“想不到”,纷纷表示自己“错过了很多1016元”。实际上,此事的最大看点不在一碗有头发的面居然可以赔千元,而在于网友“海花”具有许多人不具有的较真精神。虽然是金额很小的案子,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也非常重视。据说,哪怕是一分钱的案子,他们都一样审理,更好地呵护老百姓的利益。

还是回到那碗有头发的牛肉面,法院让店家退一赔千,过分吗?并不过分。一者,店家确实很霸道——发现头发的“海花”本想只要店家道个歉,未料店家不但不道歉,还表示“有根头发很正常”,并且还抛出一句“你去法院走程序啊”!“海花”便打定主意走法律程序,给他们一个教训。二者,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为1000元。

一碗有头发的面赔偿千元,之所以会成为“网红事件”,是因为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面对一些看起来微小的食品安全与侵权事件时,往往害怕麻烦,或者认为得不偿失,而选择息事宁人。莫说一根头发,即使饭菜里出现苍蝇、蟑螂等恶心之物,“沉默的绝大多数”也只会要求店家重新换一碗,基本不会、不愿或不敢和店家对簿公堂。正因为不善、不愿或不敢维权者实在太多,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所以变相纵容了侵权行为,才会频频有商家喊出“去法院走程序啊”之类的霸道之言。从这层意义上说,退一赔千成为稀奇事,不是因为那位网友太牛,而是因为我们普遍太软弱。

可以说,网友“海花”为一碗牛肉面维权这件事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示范课: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沉重,只要身体力行地学法用法,谁都能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据报道,这是“海花”在20多年的人生中头一次跟法院打交道,法院会不会受理、受理后会不会认真审理、这事情会被拖多久……对这些,他心里没底。但是,最终法院不推诿,不偷懒,不和稀泥,替弱势者做主,“海花”赢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害怕依法维权的呢?

网友“海花”为广大消费者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千萬不要怕麻烦就不较真维权。这起“一发千金”案也给其他各级法院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案件有大小,公正无大小;无论案件大小,只要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都应具有一样的办案态度。只要事关公众利益的案件都能得到认真的对待。这样,或许绝大多数老百姓也就不那么害怕麻烦,而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多维解读]

1.当今社会需要有较真精神。只因一碗牛肉面里有一根长头发,而店家的态度蛮横霸道,“海花”将店家告到法院。或许有人认为,此等区区小事,何必大动干戈!岂不知,这种因为怕麻烦而“冤死不告状”的心态不但使自己蒙受损失,更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败坏了社会风气。“海花”的勇敢之举,不仅仅是为自己挽回了损失,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赔偿,更重要的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让违法者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训,给更多的人上了一堂很好的示范课。如果没有这种较真精神,“海花”则只会像众多受害者一样,永远忍气吞声,任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任意践踏。而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不因案小而不为,他们迅速立案,快速审案,公正判案,用他们的较真精神,呵护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维护了法律的神圣尊严。“海花”和法院的较真精神,无疑会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意义重大。

2.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律体系非常完整。无论何时何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法律成为自己的“护身符”。首先,要学习掌握法律法规,明确不同法律的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惩处条例,保证维权时做到有法可依,在第一时间提出合理、合法的诉讼请求。其次,要摒弃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无论案件大小,损失轻重,只要自己被侵权,就要勇于同违法者对簿公堂,不能采取私了或默默忍受的方法,因为如果大家都这样做,被侵害的人数会更多,违法者会更加肆无忌惮,社会风气败坏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再次,要充分相信执法机关,相信法律的威严。当前,依法治国力度更大,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更扎实,工作责任心更强,工作效率更高。只要是合法诉求,法律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最大限度地维护百姓利益。

3.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只因面里有一根头发,“海花”将店家告到法院,如此鸡毛蒜皮的事法院会不会受理?受理后会不会认真审理?事情会被拖多久?凡此种种,“海花”心里没有底。但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正如他们一贯的工作作风那样,哪怕是一分钱的案子,都认真审理。他们对“一根头发”案不推诿,不偷懒,不和稀泥,最终作出公正的判决,充分表现出法院办案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发赔千金”案让民众明白,执法人员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依法维权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沉重。同时,这一案件也给其他各级法院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案件无论大小,公正自在人心。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案件,要高举正义之剑,明镜高悬,公正执法。由此推而广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忠于职守,心为民所想,力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无愧天地,无愧我心。

4.敬畏法律,知错改错。面里有头发,也不算稀罕事。“海花”本想只要店家道个歉,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不料店家非但不道歉,竟还霸道地抛出一句:“你去法院走程序啊!”由此不难看出,店家要么是心存侥幸,认为“海花”不会去告他;要么是藐视法律,以为此等小事法律也奈何不了他。他可能忘了,在我们这个法治国家,违法必究,不会因为你的霸道或无知而任你逍遥法外。再者,店家明知自己理亏,却不肯认错道歉,还口出狂言,正是自己死不认错的蛮横态度,招致自己吃了官司,信誉和形象受到双重损失,赔了夫人又折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店家那种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肯认错,不愿改错的态度,以致于错上加错,最终被众人唾骂,甚至受到法律的惩处,千夫所指。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以来,全国各地媒体屡屡爆出公交车司机拒载乘客,乘客不惜花高价搭乘出租车追赶公交车司机讨要说法的事件。对此,有人认为乘客过于冲动,既费时又费钱,得不偿失;有人认为乘客的做法是明智的理性的,值得点赞;也有人认为,司机拒载也有他的苦衷,要宽以待人,不必小题大做。

对此你怎么想?请权衡利弊,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航]

毋庸讳言,从公交车司机拒载乘客,到滴滴司机劫财劫色,除了制度管理层面的漏洞外,一些司机的道德水准低下、服务意识淡漠也是重要原因。如果人们对诸如公交车司机拒载乘客的行为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不但乘客的个人权益受到侵害,而且也助长了司机的不良习气。长此以往,我们的文明程度、法律意识将会大大降低或减弱。由此看来,被拒载的乘客追赶公交车,向公交车司机讨要说法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明知这样做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甚至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义无反顾,显然这就不是一个“时间”和“金钱”的问题,这是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讨回公道,有利于促使人们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当然,如果司机拒载没有对乘客造成损失,或者乘客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去办,也可以放公交车司机一马,不必因小失大。一个成熟的公民,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人,忍让谦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关系的融洽。那么,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讲,不但应该具有服务意识,更应该尽可能地提供优质服务,他们的拒载行为是违背职业道德的。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实在不便让乘客乘车,也应该热情地说明情况。这样,就能求得乘客的谅解,避免矛盾冲突。公交车司机时刻不要忘记,服务是你的天职,乘客满意是对你最好的肯定和褒奖。

[佳作示范]

该较真时就较真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高级中学 刘怡辰

乘客因被拒载而追赶司机“理论”,并非小题大做。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依法维权,无可非议。我以为,拒载“论理”本无错,该较真时就较真!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革命先驱的教导,犹言在耳,启人心智:唯有“较真”,才可明真理,成功业。

曾记否?当年,朱镕基总理在湖南视察,恰逢我国最长的洞庭大桥竣工,地方官满面春风请总理检阅。朱总理兴冲冲地喊来三个人:建筑经理、监理、总指挥。“来来来,我跟你们三个人照个相,你们三个最重要,很辛苦!”三人激动得浑身发抖,没想到照完相总理话锋一转:“你们三个人的像都在我这里了,将来要是大桥出了问题,就找你们三个,谁也跑不掉!”多么“较真”有远见的总理,留个生活照都考虑得如此周详,将“把柄”牢牢攥在手中!有了这种较真精神,谁敢慵懒懈怠?有了这种较真精神,豆腐渣工程到何处藏身?有了这种较真精神,大国雄风怎能不名扬天下,威震八荒?

再看看那些被“拒载”的乘客,他们不惜费时费钱与司机“理论”,依法维权,讨回公道,彰显了天地正气。如果人人都如他们那样,何愁不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然而,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遇事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就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也麻木不仁,不敢“路见不平一声吼”。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有许多事情都只剩下一个空名和假样,就为了不认真的缘故。”

君不见,遇到困难推出去,见到麻烦绕着走的愈来愈多;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愈来愈多;会说漂亮话,善于和稀泥的愈来愈多;看见小偷掏包,假装没看见的愈来愈多;任由贪官横征暴敛,老虎屁股不敢摸的愈来愈多……难怪赵本山的一句“忽悠”竟然成了传世名言。

放眼古今中外,倘不是较真,司马迁怎能腐刑之后写成千古巨著《史记》?倘不是较真,牛顿躺在樹下挨了一苹果,怎么会执拗地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倘不是较真,在外敌入侵时,中华儿女又怎么会甘洒热血写春秋?

当然,“较真”不是“教条”。否则,就可能被人诟病。康有为说:“治国之有法,犹治病之有方也,病变则方亦变。”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对于那些无伤大雅之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必太“较真”。

有人说,较真的人太累!也有人说,这个时代太多装睡的人,太多睡死过去的人。然而,当权益被侵害时,当尊严被践踏时,当规则被破坏时,当正义被亵渎时,当主权被侵犯时,当领土被蚕食时,我们必须要“较真”。

世人皆醉我独醒,该较真时就较真。

[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和命题要求提出论点,旗帜鲜明,逻辑严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在是非得失中凸显“该较真时就较真”的观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在素材使用上,经典事例与名言警句相结合,点例和面例相结合,古今中外兼而有之,内容充实丰富,繁简起伏多变。大量排比句、反问句和整句的运用,增添了文采,增强了论证力度,令人深思,给人启迪。开头与结尾两个对句遥相呼应,整齐优美,朗朗上口,强化论点,首尾圆和。

猜你喜欢
店家维权公交车
第一次坐公交车
“过程复杂”成维权痛点
维权诉讼知多少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3·15 维权特别活动
湖北移动12315消费者维权站创新维权方式
秀才写招牌
公交车上的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