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视角下看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发展之路

2018-01-07 22:26孟晶晶
参花(上) 2018年1期

摘要:新世纪以来,长春电影制片厂以不断改革创新的姿态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新世纪电影的个性化、在观念和艺术上的自由、电影的社会诉求多样性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果要在新媒体发展大潮中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我们应该在新的视角下探究一条适合长春电影制片厂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长春电影制片厂 审美创新 发展之路

一、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史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在1955年2月28日,国家文化部将“东北电影制片厂”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题材选取上严谨认真、工作上兢兢业业,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0年,原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如今“中国电影在面对全球化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文化焦虑,近些年来出现的诸多内容苍白空洞的国产影片就是最好的映射。2011年,中国电影年产量超过580部,票房总量130亿人民币。2012年,仅10个月就生产了638部国产电影,票房133亿。”[1]长影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探索、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二、新世纪长影在审美题材上的创新

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正处于红色电影时代。这一时期,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多是抗战题材,生活故事和爱情等多被穿插、融入到抗战的影片中,一大批优秀的抗战题材涌现出来。《上甘岭》这部影片,再现了我军战士在连长张忠发的带领下,朝鲜战场上与美国“鬼子”浴血奋战、殊死搏斗的战斗场景。影片塑造了众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志愿军形象:有勇有谋的连长张忠发、热情高歌的指导员等。影片密切联系实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人物的个性,既体现了浓烈的英雄气概,又清晰地体现出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2009年上映的一部黑色喜剧影片——《斗牛》,由当红明星黄渤主演。“粉丝电影”虽没有完整的定义,但在业内已经有了普遍的共识。“‘粉丝电影通常要迎合粉丝们口味,主打粉丝群体,重点消费粉丝的购买能力。”[2]讲述了村民们保护共产党员留下的一头奶牛与农民牛二共同经历生死的故事,幽默性的影片迎合了当今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缓解生活压力的需求。没有着重塑造英雄人物形象,通过一些机缘巧合、幽默地塑造人物“牛二”,在幽默的同时告诫人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对战士们的怀念激起爱国之情。

《斗牛》与以前的影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题材的创新不局限于革命、农村题材,还有城市、少数民族和现实题材。其次,人物塑造的方法上创新,新世纪的影片并没有塑造众多的英雄形象,而是通过主角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讲述故事,使人们得到启发。最后,在人民的需求上创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多抗战题材的电影。新世纪长影的发展,不仅局限于电影领域,还有电视剧、译制片、纪录片等。密切关注现实生活,触及社会热点,以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三、展望长影的发展之路

第一,要有自己的“革命”根据地。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需求量大。国内的电影市场潜力巨大,长影必须要依赖本土市场,再扩大在全球电影市场上的份额。找准人们的需求点,在题材上进行综合的选择。

第二,要加强和国外其他电影产业的合作,跨国跨地区合作。“当年好莱坞进入并占领欧洲电影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合作制片和发行,如在德国,派拉蒙公司等投资德国的UFA建立合资发行公司,争取电影的发行和制作权,培养观众的好莱坞趣味和发行好莱坞电影,最终支配了电影市场。”[3]迪士尼在电影事业上有所发展,还在世界各国建立了世界影视娱乐中心。长影旗下的“长影世纪城”也是将这所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娱乐园、“东方好莱坞”“世界特效电影之都”展现给世界人民。

第三,电影要注重彰显“中国特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艺样式来考察,注重考察中国电视剧在中国民族主义语境下,它所承载的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内涵、民族特色表述形式以及背后民族审美心理支撑等。”[4]要注意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本土化的叙事道路,弘扬传统文化。

总之,长影在发展时,要尽可能地去避免“艺术与商业失衡”的问题,通过建立电影产业集群、影视旅游、娱乐一体的主题公园,创新品牌,为影视创作奠定经济基礎。把握发展的方向,掌握好一个“度”,既要迎合人们的需求,注重大众文化的主导地位,又要理性认知,拒绝低俗。我们要敢于认清现实,正视与国外影片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宋红岩.全球化视野下的影视艺术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7.

[2]陈犀禾.电影与都市[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210-211.

[3]尹鸿.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6-77.

[4]杜悦.新世纪国产电视剧的中国特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8-9.

(作者简介:孟晶晶,女,本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卞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