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08 10:29乔飞艳张爱华
河北中医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盆腔

黄 萍 乔飞艳 张爱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142)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分析

黄 萍 乔飞艳 张爱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15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口服、灌肠及微波理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急性盆腔炎4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8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慢性盆腔炎29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7例,总有效率81.4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17.14%,对照组复发率37.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和应用。

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微波;灌肠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和盆腔子宫炎[1]。常见病因包括个人卫生及性生活不洁或过于频繁,经期盆浴,宫腔内术后、流产或产后感染以及盆腔周围脏器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脏器感染[2]。根据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其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患者常呈急性病容,如果不能彻底治愈,可迁延成慢性盆腔炎。文献报道,因慢性盆腔炎导致的不孕占不孕妇女总数的40%以上[3],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4]。目前,盆腔炎仍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但效果不佳,甚至可引起菌群失调,难以根治。2016-08—2017-03,我们对75例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7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依据《中西医临床妇科学》中的诊断标准[5],依临床症状,如下腹坠胀、疲劳、腰骶部痠痛、月经不调及白带增多等,结合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确诊。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近期4周内未使用与本病相关的治疗药物者;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能配合诊疗。

1.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盆腔肿瘤等其他导致相同症状及体征的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或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15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年龄22~48岁,平均(29.26±4.73)岁;急性盆腔炎46例,病程1~10 d,平均(5.54±3.16) d;慢性盆腔炎29例,病程1~8年,平均(4.08±2.17)年;剖宫产术后10例,人工或药物流产术后15例,阴道分娩后22例,经期性生活后28例;分型:输卵管炎27例,子宫内膜炎30例,输卵管卵巢炎18例。对照组75例,年龄24~53岁,平均(33.14±5.45)岁;急性盆腔炎48例,病程1~12 d,平均(6.13±2.47) d;慢性盆腔炎27例,病程1~7.4年,平均(4.35±2.64)年;剖宫产术后13例,人工或药物流产术后16例,阴道分娩后25例,经期性生活后21例;分型:输卵管炎25例,子宫内膜炎28例,输卵管卵巢炎2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2组急性盆腔炎患者均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给予充分的营养、补液、降温、消毒护理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照组加甲硝唑注射液(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4023605)1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24)0.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加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及微波热疗综合治疗。①中药口服。药物组成:赤芍15 g,蒲公英15 g,金银花15 g,败酱草12 g,连翘10 g,木香6 g,车前草10 g,黄柏10 g,桃仁12 g,牡丹皮10 g,白术10 g,当归尾12 g,茯苓10 g,川芎12 g。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 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14 d。②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败酱草30 g,蒲公英18 g,金银花30 g,赤芍18 g,牡丹皮9 g,白术20 g,桃仁9 g,木香12 g,茯苓12 g。气虚者加白术9 g、黄芪15 g。将上方药物浓煎取汁150 mL密封装袋,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灌肠前30 min嘱患者排空大小便,药液温度控制在38.0 ℃左右,以16号导尿管插入直肠内15~20 cm,接一次性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保留1 h以上,每日1次,连续治疗15 d。③微波热疗:患者取平卧位,将多功能微波治疗仪(TB-1-D型,天津市施耐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探头置于腹部子宫区或附件区,距离腹壁2~3 cm,输出功率40~60 mA,打开电源,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宜。隔日1次,每次15~20 min,治疗10次。

1.3.2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基础治疗同急性盆腔炎。对照组仍以甲硝唑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及方法同急性盆腔炎。症状缓解后改为甲硝唑片(长春万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623)0.2 g,每日4次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江苏方强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4028)0.2 g,每日2次口服,连续用药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及微波治疗,用药及方法同急性盆腔炎,连续治疗3个月。

1.3.3 其他 治疗期间患者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饮水排尿,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经期禁盆浴、性生活,适当活动锻炼。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复发率。

1.5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以及相关的体征消失,B超显示盆腔子宫以及附件恢复正常,无包块、积液;显效: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基本消失,B超显示盆腔子宫以及附件恢复正常,包块缩小>1/2;有效: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明显改善,B超显示盆腔子宫及附件基本正常,无包块、积液;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B超示盆腔包块、积液无明显变化[6]。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急性盆腔炎患者4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8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组慢性盆腔炎患者29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7例,总有效率81.4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急性盆腔炎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慢性盆腔炎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75例,痊愈35例,复发6例,复发率17.14%;对照组75例,痊愈24例,复发9例,复发率37.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盆腔炎主要是由感染引起,致病菌包括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结核杆菌、淋病奈瑟曲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多数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此外,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也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需长期应用抗生素,更易导致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在盆腔脏器中,炎症多发生于卵巢、子宫、输卵管及盆腔内结蹄组织,炎症增生、渗出,形成结节压迫局部神经纤维,导致疼痛,症状因劳累或经期盆腔充血加重[7]。急性盆腔炎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等,危及患者生命。而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成,也有患者直接表现为慢性盆腔炎。致病菌在盆腔内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出现盆腔积液、粘连,甚至导致输卵管堵塞,造成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后果。西医常以甲硝唑等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8],可有效杀灭感染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盆腔炎的致病病原体较多,因此抗生素治疗难以有效消灭多种致病病原体,从而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不愈[9]。尤其是慢性盆腔炎,疗程更长,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及耐药性的发生,治疗较为棘手,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10-11]。

盆腔炎属中医学癥瘕、妇人腹痛、痛经、带下病、不孕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胞脉受阻,伤及任带[12-13]。系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产后、术后气血不足,正气亏虚,湿热邪毒乘虚内侵,凝结胞宫胞脉,阻滞下焦气机,气血受阻,形成血瘀,血瘀、湿热相搏,结于少腹,不通则痛;瘀阻日久,则出现包块;湿热与瘀血互结,缠绵难愈。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本研究中药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桃仁、赤芍药、牡丹皮、当归尾活血化瘀;车前草清热凉血解毒,利尿通淋;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木香、川芎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目前,对于多种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盆腔炎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中药煎液保留灌肠,将药物直接注入肠腔,使其快速吸收直达病灶,提高了局部的血药浓度[14],同时药物直接进入直肠后经静脉丛吸收作用于盆腔器官及组织,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肝脏的首过效应。中药保留灌肠有利于借活血化瘀之药性加速盆腔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包块消散;另一方面,药物直接吸收作用于盆腔器官及组织,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对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明显,金银花水提取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道[15]。败酱草中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甾醇、香豆素及有机酸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6]。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灭杀作用,对多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能提高和改善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7]。黄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对抗多种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18]。当归挥发油中的藁本内酯能够作用于子宫肌层,降低炎症疼痛,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19]。

微波理疗仪是以微波为理疗因子的仪器,能够通过微波产生的热效应升高局部组织温度,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细胞营养,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致炎物质的吸收,有利于炎症的消散[20-21],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了疗程。微波治疗无痛、安全、高效,操作简单,且无副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盆腔炎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临床疗效更佳,且复发率低(P<0.05),疗效满意。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相互协同,标本兼治,长期疗效稳定,解决了急慢性盆腔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难题,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樊尚荣.盆腔炎的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1061-1063.

[2] 刘亚君.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J].当代医学,2007,4(17):90-91.

[3] 俞仑青,王冬梅,沈寅琛,等.宫炎康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9):1226-1227.

[4] 应艳,刘春丽,汪翠萍,等.盆腔炎方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97-98.

[5] 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5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M].北京,1993:252-254.

[7] 谢柳云,刘建平.化瘀清热祛湿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45例[J].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44.

[8] 王志舟.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21):3485.

[9] 朴永华.122例妇科盆腔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0):142-143.

[10] 王丹波,欧阳玲.慢性盆腔炎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1,28(8):601-603.

[11] 李耀忠,牛海静,孙海朝.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0):4741-4742.

[12] 盖咏梅.中西医结合治疗68例急慢性盆腔炎临床体会[J].中外医疗,2008,27(13):114.

[13] 马淑英.中西医治疗盆腔炎致不孕症1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7):144.

[14] 周英,李丽.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5-7.

[15] 林宏.金银花药理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1(6):82-84.

[16] 崔文燕,刘素香,宋晓凯,等.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3):482-488.

[17] 周震.蒲公英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9):1801-1802.

[18] 吴嘉瑞,张冰,张光敏.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60-162.

[19] 张焕,王一涛,严灿,等.当归与川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293-295.

[20] 冯伟华,周萍,刘瑞兰.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22-1423.

[21] 丛惠芳,郭金凤.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及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3):256-257.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1.022

R711.330.58;R454.13

A

1002-2619(2017)11-1687-04

黄萍(1965—),女,副主任护师。从事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

2017-07-03)

曹志娟)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盆腔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