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08 19:32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张晶黄亮华赵守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制种技术糯玉米特征特性

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张晶++黄亮华++赵守光

摘要 廣紫糯6号是以母本FYZ1122、父本ZPN1711杂交育成的紫色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11—2012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3年、2014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广紫糯6号产量与品质性状均与对照粤彩糯2号相当,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系统介绍了广紫糯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质量保证。

关键词 糯玉米;广紫糯6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021-05

Abstract Guangzinuo No.6 is a new waxy corn variety bred by FYZ1122(female)and ZPN1711(male). The variety participated comparing test at different region from 2011 to 2012,and showed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quality,strong resistance and broad adaptability. The variety participated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4,and showed that its quality and yield traits were comparable to the control Yuecainuo2.This paper introduced 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istic,high-yield cultivation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uangzinuo No.6,in order to ensure good quality seed suppl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Key words waxy corn;Guangzinuo No.6;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cultivation technology;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糯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糯玉米的糯性是由wx基因控制的隐性纯合体,wx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胚乳中100%淀粉全为支链淀粉,因而表现为糯性。广东省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糯玉米以白色籽粒的品种为主,其次为紫色和彩色品种[1]。糯玉米也称为黏玉米或腊质玉米;糯玉米皮薄、香甜宜人并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活性膳食纤维。

近年来,糯玉米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消费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一方面,体现在喜欢食用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糯玉米深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加工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将成为更大的的需求增长点。从日常食用习惯来说,南方鲜食为主,北方加工为主导,糯玉米是北方人的“饭后点心”。为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鲜食糯玉米育种要求选育多样化的品种色泽、外观、籽粒大小与形状等。针对育种材料的突出特点,利用培育创新的优质、抗逆的纯合自交系,通过广泛测配、品比、区域、示范等程序育成抗病、优质、高产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于2015年3月6日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选育过程

2007—2010年,从由沪紫黑糯1号、天紫23、美玉5号、珍珠黑糯、黑包公等5个品种组成的自然混粉群体中,经严格选株套袋连续自交6代得到FYZ1122等一批稳定自交系。同理,由黑糯17号、紫糯208、黑糯518、燕禾金紫糯等4个品种组成的自然混粉群体中,经严格选株套袋连续自交6代得到ZPN1711等一批稳定自交系。在2011年春组合鉴定试验中筛选出强优组合FYZ1122×ZPN1711,命名为广紫糯6号。

母本FYZ1122从由沪紫黑糯1号、天紫23、美玉5号、珍珠黑糯、黑包公等5个品种组成的自然混粉群体中,经严格选株套袋连续自交6代而成。该亲本全株17片叶,茎叶青绿,幼苗叶鞘青色,株型较紧凑,株高155 cm,叶片直立,茎秆坚韧抗倒,根系发达,花丝青色,吐丝整齐寿命长,籽粒紫黑色,穗长粒较深,糯性强,皮较薄,口感好,雄花大,分枝8~11个,花粉量充足,散粉持续时间7 d左右。

父本ZPN1711 由黑糯17号、紫糯208、黑糯518、燕禾金紫糯等4个品种组成的自然混粉群体中,经严格选株套袋连续自交6代而成。该亲本株型半紧凑,全株19片叶,株高160 cm,叶色较绿,株型半紧凑,雄花大,分枝10~13个,散粉性好,雄穗从开始散粉至结束为6~7 d;穗大粒深,糯性强,鲜食口感香软;花丝青色,吐丝整齐寿命长;根系发达抗倒。

双亲株型良好,生长势好,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果穗发育良好;雄雌正常,散粉、吐丝顺畅,两亲本的花期差距不大,容易制种。经2011年秋、2012年春的品比试验、试种示范表明:广紫糯6号双亲杂交后实现优良互补,杂种优势强,具有果穗长粗、籽粒饱满、高产优质、健壮、中秆、茎叶持绿长、抗病抗倒性好、出籽率与一级果穗率较高等综合优势。选育过程如图1所示。

2 产量表现

广紫糯6号在2011年秋季参加品种比较试验,产鲜苞13 530 kg/hm2,较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增产11.83%。2012年春品比试验产鲜苞13 294.5 kg/hm2,较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增产1 383 kg/hm2,增幅11.61%。endprint

2012年春在广州花都镇、南沙基地、增城朱村镇、珠海和汕头等地示范、试种,产量11 997.0~13 732.5 kg/hm2之间,较对照种粤彩糯2号增产283.5~1 309.5 kg/hm2,增产幅度2.11%~10.78%(表1)。

2013年、2014年2年春造参加省区试,7个试点间均较对照品种增产,平均产鲜苞分别为13 060.5、11 991.0 kg/hm2;2013年较对照香白糯增产8.02%,增产显著;2014年较对照品种粤彩糯2号增产6.94%,增产不显著,生育期78~81 d,较香白糯迟熟3 d,较粤彩糯2号早熟1 d。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调查高抗茎腐病,抗纹枯病,中抗大、小斑病。该组合区试表现植株壮旺,整齐度好,抗病性和抗倒性较强,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果穗美观,籽粒饱满,糯性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品质较优。2014年同期参加糯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鲜苞12 844.5 kg/hm2,较对照种粤彩糯2号增产5.89%,7个试点有6个点较对照品种增产,有1个点产量超过15 t/hm2,田间表现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斑病、小斑病(表2)。

3 特征特性

3.1 植株特性

植株壮旺,整齐度好,株叶形态合理,后期保绿度高,前、中期生长势强,通风透光性好,株型平紧凑,群体光合效率高,花丝青色,花粉量大,先吐丝后散粉,吐丝整齐寿命长,利于增产稳产;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抗病性和抗倒性强。植株高167~189 cm,穗位高69~72 cm,全株17~18片叶。

3.2 穗粒性状

果穗筒形,籽粒紫色,穗长16.4~18.4 cm,穗粗4.3~4.4 cm,秃顶长0.5~0.6 cm。单苞鲜重233~254 g,单穗净重181~184 g,单穗鲜粒重128~129 g,千粒重285~304 g,出籽率69.48%~71.28%,一级果穗率80%~81%。

3.3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0.77%~1.65%,果皮厚度测定值62.90~67.84 μm,適口性评分分别为87.4分和86.4分。

3.4 抗逆性

经多点品比试验和试种示范田间表现高抗南方锈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抗纹枯病。

3.5 生育期

广州地区从播种至采收生育期78~81 d,较香白糯迟熟3 d,较粤彩糯2号早熟2 d。

4 高产栽培技术

要求种植地选择排灌良好的地块、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四周400 m内不要种植其他类型玉米,时间隔离花期相差25 d以上;广东春播2月底至3月,秋播8月至9月上中旬。春季播种期的土壤温度以高于12 ℃、秋季以低于32 ℃为宜。播种密度以5.25万~5.70万株/hm2为宜,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施足腐熟有机肥作基肥,苗肥轻施,适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注意防旱防涝,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抓苗期地下害虫、大喇叭口螟虫、抽雄期的蚜虫防治,可以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

5 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田间操作难度大,外围条件要求高而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制种具体技术、科技人员、组织形式、制种农户管理规范等技术环节[2]。制种产量高低受品种、温度、湿度、光照、营养、土壤、水分、密度、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管理科技人员业务水平要高,农户制种积极性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制种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做细、做实、做好,切实认识到制种技术的严肃性、重要性,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合格杂交种,为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质量保证。

制种要求:父本自交系的繁制种植密度一般6.0万~6.3万株/hm2为宜;母本自交系的繁制种植密度6.30万~6.75万株/hm2为宜;注意去杂去劣,最好人工辅助授粉1~2次。父本ZPN1711分2期播种,各占1/2,父本先播第1批,之后第3天播二期父本,父本播后第8天播母本,父母本行比1∶4,母本尽量不带叶去雄;从出苗至采收前都要严格反复进行去杂去劣,去杂时根据叶鞘色、叶型、长势、长相、株高、株型、雄穗大小形状、护颖花药花丝颜色等特征特性确保种子纯度。一般制种产量在4 500 kg/hm2左右。

5.1 亲本自交系繁殖、保纯

亲本自交系的扩繁是杂交制种的第一步,亲本种子的纯度直接关系到一代杂交种纯度,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亲本自交系变异和混杂退化(纯度低)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在亲本繁殖过程中,搞好自交系的防杂保纯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王艳影[3]、多来提尼牙孜·阿卜杜拉[4]、邵思全等[5]研究表明,亲本种子纯度的高低对杂交种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混杂退化(纯度低)的自交系制种比用原种(纯度高)自交系配制同名杂交种在生产上一般减产10%~20%,且杂交种优势衰退明显。因此,为保证高纯度亲本自交系,保证种源安全,一次性繁殖较多的原种或套袋自交繁殖一部分原原种,将其干燥密封分别低温保存,分年使用,定期更换生产用亲本,确保亲本遗传纯度,作为繁制种用亲本。

亲本质量是制种成败的关键,亲本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制种产量和质量,要生产高质量杂交种子,要求亲本自交系具备种子发芽势强,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 ≥95%,易于保苗,雌雄花期协调,散粉通畅,花粉量大(尤其是父本),吐丝较畅快,结实性好,母本自交系具有较高籽粒产量,便于繁殖和制种。

5.2 杂交种制种地选择和安全隔离

要求选择交通方便、地力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尽可能做到田块集中连片、方整、地势平坦、灌排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无自生玉米及中间不能种植其他玉米品种或有其他品种的制种、有一定制种经验的地方作为种子生产基地。亲本自交系的植株比较矮小,生长势弱、适应性差,对环境要求严格。如果选地肥力条件差和光温条件不足,造成前期没有形成高产长势长相,后期早衰,籽粒不饱满,出芽力差,种子达不到标准而报废。endprint

隔离方法包括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自然屏障隔离等。采用时间隔离时,需要特别注意,花期间隔时间应在20 d以上才能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空间隔离,玉米制种田四周的隔离范围内严禁种植不同品系的玉米,空间隔离区不少于500 m;自然屏障隔离,即利用山沟、大片树林、河流进行隔离。同时禁止在制种田方圆内放养蜜蜂,防止传粉混杂,影响杂交种纯度。

5.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核对亲本真实性,进行种子精挑细选,挑出霉变、破粒及与亲本种子不一样的种子,选择大粒,饱满,无损伤的种子翻晒1~2 d。也可采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5.4 适期播种

适宜的播期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6-9]。大量研究表明,生态因素(光、热、水、土壤)决定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广州地区春季适宜播种期一般为3月,以气温稳定通过15 ℃(需保证地温稳定在12 ℃以上)作为开始播种的温度指标;秋季适宜播种期一般在8月下旬至9 月上中旬,其他地区可参考当地气候条件和时间间隔确定播期,防止过早或过晚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

种植方法:播种一般采用点穴播,每穴播2~3粒种子,一般大粒种用量52.5~60.0 kg/hm2,小粒种用量37.5~45.0 kg/hm2,也可采用育苗盘或营养杯育苗移栽,既可节省种子,又可减少间苗、定苗工作量。为了保证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必须加大播量,为给去杂去劣和保苗率差时充分补救余地。崔晓红[10]、郭建芳等[11]研究表明,耕地质量差,土墒不足是造成亲本自交系缺苗、断条或不出苗的主要原因。因此,播种前整地要求达到地平、土细、土壤疏松软绵,无大土块、无杂草、无作物残根、墒足(土壤湿度保持80%左右)、上虚下实,确保一次播种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以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春季由于播种前期气温较低,种子吸水、发芽、出苗比较缓慢,如播种前温水浸种,可以增强种子的新陈代谢,缩短出苗时间,利于出苗齐、全、壮。要注意提高播种质量,土壤质地疏松、干燥的砂质土壤适当深些,土壤黏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做到下種均匀、用种精量,同时确保株距均匀、播种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厚度一致,实现一播全苗。

5.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充分发挥群体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播种密度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品种、不同地力水平等因素而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实现高产高效的保证[12]。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的特征与性状、土壤肥力、生产水平等综合因素来合理安排,土壤肥力高,生产条件好宜密些;早熟品种、植株矮小、紧凑株型宜密些;种植密度因亲本栽培水平和土壤肥力不同,依据父母本特征特性,确定适宜播量、行比、密度。种植规格父母本行比1∶4、1∶6、1∶8,规格播种是根据父本雄花情况,花粉量大,散粉时间长,可增加母本行数。

5.6 确保花期相遇

制种时,父本散粉和母本吐丝必须同步。调节播种期的原则是使母本吐丝先于父本散粉2~3 d[13-14],由于亲本生育期随播种季节、墒情、气候、土壤以及对光照反应的程度等条件而变化,因此错期播种的天数必须因时、因地而异。对于错期播种的父母本的错期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亲本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实际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但其需要的积温相同,最好以两亲本的有效积温调节,并结合当地生态气候变化随时注意观察调节及时做好花期的预测和调控,确保花期相遇,务必在拔节前调节完毕,否则比较被动。

杂交玉米制种中,突出以产量和质量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母本果穗结实有关,母本产量高,质量好,发芽率高,容易去雄,高纯度,高活力的种子才完全起到良种的增产作用[15-16]。母本果穗结实率来自父本花粉量及活力,只有父本为母本提供充足的花粉,才能保证制种质量和产量。

5.7 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结实率的补救措施,授粉时间应在每天的上午。辅助授粉应掌握在父本散粉量最大和母本吐丝集中时进行。郭建芳等[11]、姚传军等[17]研究表明,根据试验在自然授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20%~30%,一般可增产8%~10%,此措施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结实率和增加制种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人工辅助多次授粉,促进穗大、粒多、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芽力。

5.8 严格去劣去杂和保证母本去雄干净

去劣去杂:去杂是保证制种纯度的关键[18],由于亲本自交系特征特性是在不同的生育期表现出来,必须在充分熟悉父母本特性基础上分期多次严格进行,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根据株型、叶色、叶形、长势及抽雄期雌雄穗穗形、花药花丝颜色等加以鉴别,凡不具备亲本典型性状的单株、变异株,异品种杂株和生物学混杂的杂株、劣株、弱株、优势株、矮脚株均应彻底拔除干净。更为重要的是父本行中的杂株必须反复清理干净。

母本去雄:母本去雄是杂交玉米制种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玉米种子纯度和质量,是获得高标准杂交种的关键。生产实践证明,母本务必超前去雄,不仅能有效防止母本自花授粉,还有利于养分调节供应,促进雌穗的生产,增加制种产量。去雄要做到及时彻底干净、百分之百抽完,去雄就是拔除母本雄蕊,由于株间生长快慢不同,母本雄穗出的时间也有差异,要每天拔除1次,自抽雄期限之日起至结束止,去雄一旦开始,必须无间断地进行,风雨无阻,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关键步骤。

5.9 查苗补苗与定苗

出苗后应早管、勤管,及时查苗、补苗、定苗可为避免苗与苗之间拥挤、出现争光、争肥现象。间苗、定苗之前抓紧补苗,补苗结合去杂进行,发现缺苗及时补栽预植的苗,不能直接播种子。三至四叶期间苗,五至六叶期定苗,间苗的原则是“拔除双夹株苗,去病苗留健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弱苗留壮苗”,每穴留1株,不能留双苗,留均匀一致的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株数。父本有意留大、中、小均匀性状一致苗,母本留整齐一致典型苗。endprint

5.10 加强土肥水管理

中耕除草最好在幼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结合追肥进行。杂草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草害的防治主要通过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结合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进行,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超过40%[19]。追肥遵循科学施肥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与氮、磷、钾 合理搭配施用,以大量元素为主,微量元素为辅,根据玉米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做到施足基肥,稳施拔节肥,重施穗肥。玉米苗期对肥料的要求不多,但又不能缺肥。对弱苗、薄地、基肥少的地块,在定苗后早施苗肥壮秆,结合浅中耕除草小培土,轻施拔节肥,重施穗肥,保证开花以后的肥水供应。每次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进行。

水分是限制玉米高产稳产的障碍因素[20-21]。曹云者等[22]研究表明,玉米各生育期需水动态基本上遵循“苗期较小,拔节到抽雄达到最大,抽雄至灌浆的需水强度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因此,前期要控水;中后期耗水量大,适当增加灌水量;从抽雄至成熟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之间,利于灌浆攻粒,促进養分运转,保证籽粒饱满[23]。切忌大水漫灌。如遇到洪涝积水,应及时排水除涝,必要时应进行浅中耕松土散墒,不旱不涝。

5.11 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消灭、控制或减少各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播种后的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蝼蛄、老鼠等,苗期防治粘虫,如不注意防治,容易造成严重的缺苗;拔节后螟虫、粘虫、斜纹夜蛾也常发生危害;抽雄期易感蚜虫,均发生在雄穗上,若不及时防治,常因蚜虫的黏液粘住花粉囊,使花粉不易散出,影响结实、灌浆期玉米螟虫、蚜虫危害造成减产,应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可以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早防早治,以防为主。

5.12 适时收获

选择最佳收获时期是保证高质量高活力玉米种子生产的关键[24]。高活力的种子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随着种子成熟度的不断提高,其活力也不断上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也均随之增高[25]。因此,在籽粒生理成熟后及时收获,严把种子质量关,过早收获种子未完全成熟,发芽率和种子活力低。

6 结语

玉米育种和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良、不断超越已有的品种的过程。对育种者而言,材料是基础,思路是关键,实干是保障,每个育种家在开展育种工作时,都要提出自己的育种目标,依据所处生态区域的主要特点,搜集适应性强、配合力高的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育种目标,作为选择鉴定的依据和预期的育种结果,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不同的生态条件对玉米生育、品质、产量、抗性、适性影响不同,自然生态条件有些是人们无法改变的,只能经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与之相适应,以适应不同的种植区域、不同生态条件以及不同的种植习惯的需要。综观整个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秩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解决品质与产量、抗性、适性、熟期等性状间的矛盾使综合性状更趋优良的过程。优良品种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产量和稳定状态的特征,没有稳定整齐的品种,就难以保证品种的质量和品质。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生产过程始终以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农民、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为出发点,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无论是从品种选育角度,还是品种栽培角度来说,都要努力使品种达到较高的纯度,玉米杂交种的纯度是衡量种子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玉米杂交种、保证种子纯度,是确保我国玉米生产安全的关键[26]。

不论高产育种还是高产制种,都必须考虑优质因素,这是未来玉米生产对新品种的要求,也是对育种者的要求[15]。近年来,玉米育种取得长足进步,育种技术不断改良更新,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使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和选育效率都有很大提高。品种的适期更换对发展生产是有利的,品种更换速度受到育种水平、种子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因素的限制,品种更换过快和延长都不利于生产[27]。

7 参考文献

[1] 黄绍力,陈同良,周显奴,等.广东省糯玉米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2(1):9-13.

[2] 赵伟荣,杨嵩明,韩曙,等.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J].现在农业科技,2011(11):110-111.

[3] 王艳影.玉米自交系防杂和保纯措施[J].现代农业,2012(5):113.

[4] 多来提尼牙孜·阿卜杜拉.玉米自交系提纯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9(3):19-20.

[5] 邵思全,李琰聪.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与防杂保纯措施[J].种子科技,2009(8):37-38.

[6] 李潮海,苏新宏,谢瑞芝,等.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3):311-316.

[7] 李绍长,白萍,吕新,等.不同生态区及播种期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3,29(5):775-778.

[8] 魏杰,陈亚鹏.夏玉米播期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6-39.

[9]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等.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47-1253.

[10] 崔晓红.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2010(1):35-36.

[11] 郭建芳,武忠,王世荣,等.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五个关键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5(2):120-121.endprint

[12] 赵燕.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农艺措施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46-53.

[13] 关抗胜,王树芳.浅谈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J].长治学院学报,2008(增刊1):101-102.

[14] 杨帆.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J].农村科技,2012(7):22-23.

[15] 邵方海.玉米杂交制种结实差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269.

[16] 胡炜.玉米制种田父本花粉量及活力的研究[J].种子科技,2003(1):33-34.

[17] 姚传军,窦云同.小议杂交玉米高产制种的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142.

[18] 李新海,袁力行,李晓辉,等.利用SSR标记划分70分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22-627.

[19] 曾宪坤.中国化肥工业的现状与展望[J].土壤学报,1995,32(20):117-125.

[20] 刘玉涛.旱地玉米施用有机肥的定位研究[J].玉米科学,2003,11(2):86-88.

[21] 郭慶海.中国玉米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J].玉米科学,2010,18(1):139-145.

[22] 曹云者,宇振荣,赵同科,等.夏玉米需水及耗水规律[J].华北农学报,2003,18(2):47-50.

[23] 郭善维.杂交玉米制种后期管理技术[J].中国种业,2011(3):61-62.

[24] 樊廷录,王淑英,王建华,等.河西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5):2960-2970.

[25] 周海宁,雷志刚,韩登旭,等.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J].玉米科学,2016,24(3):110-116.

[26] 孙卫永,尹航,郝德荣,等.玉米杂交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措施[J].中国种业,2015(50):17-20.

[27] 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种技术糯玉米特征特性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如何提高糯玉米的深加工价值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