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工作举措及成效

2018-01-08 15:59吴植王洁周霞甄霆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举措成效

吴植++王洁++周霞++甄霆

摘要 本文结合泰州市姜堰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现状,详细阐述了工作举措、工作特色及成效,以期全面调动养殖户科学饲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姜堰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落到实处。

关键词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举措;成效;江苏泰州;姜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257-03

2016年江苏农牧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推进会议”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融合,让学院的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姜堰区农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学院在服务“三农”方面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学院严格按照苏农计〔2015〕42号和苏财农〔2016〕18号文件精神,与姜堰区深度对接,以家畜和家禽两大主攻方向为突破点,以专家精准指导服务为着力点,以科技服务协议为考核点,全面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2016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泰州市姜堰区深度对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推广新品种4 个、新技术7项、新模式3个;推广农产品4种;帮助制定“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1个和特色村产业发展规划5个;建成“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5个、养殖示范基地5个、养殖示范镇3个;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5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43 场,受训人数2 200人次,发放资料逾5 000份;设立村级科技服务示范站5个;专家平均累计蹲点天数212 d;主导产业规模平均增长11.1%、示范户增产增效20.76%、“三新”入户率达97%。

1 工作举措

1.1 四到位全面落实,夯实工程实施基础

1.1.1 组织机构到位。学院专门成立了由副院长任组长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督促工程实施。与泰州市农委、姜堰区农委等全方位对接,专门召开科技服务工作会议。领导小组与驻村专家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派人赴姜堰区实地检查工程实施进度,驻姜堰科技服务工作组及时向领导小組汇报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共召开各类协调会、研讨会、推进会等10次。

1.1.2 制度建设到位。学院出台了《关于组建六大科技服务团队,服务于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通知》《对外科技服务运行与管理办法》等专门文件。2016年新出台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服务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驻县科技服务人员的选拔原则、蹲点时间、考核目标与要求,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

1.1.3 专家团队到位。在全院范围内遴选出了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组建成专职驻姜堰科技服务工作组,同时组建了由若干名专家组成的后援科技服务团队,打造出“5+N”专家团队格局。驻姜堰科技服务工作组成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长期坚守工作第一线,人均月驻点时间达到21 d,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1.1.4 配套资金到位。对省下拨的工程实施专项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使用比例符合规定。学院专门下达了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驻村专家的学习调研,积极为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的引进与推广提供资金支持。

1.2 广泛调研磋商,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可行

驻村专家认真分析姜堰区农委提供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及产业发展等基本信息资料,驻镇进村入户实地调研逾200次,了解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与姜堰区农委、姜堰区兽医站等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与各乡镇和村组干部深入交流,最终确定了家畜产业和家禽产业为两大主攻方向,制定了适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驻村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对接模式、科技服务方式、培训计划、工程实施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排出了工程实施时间表,在各村醒目位置设立公示牌,可以更好地接受村民和当地政府的监督。

1.3 紧握主攻方向,全面推进示范“村—基地—镇”建设

以家畜产业和家禽产业为两大科技主攻方向,分别成立家畜产业、家禽产业2个项目组,以对接双方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以驻村专家为组员,全面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养殖示范基地、养殖示范镇建设,使姜堰区优质生猪产业饲养总量同比增长11.8%,生态蛋鸡同比增长10.2%,优质肉羊同比增长11.3%。

1.3.1 “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建设。驻村专家制定或修订了对接村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扎实稳步推进专业村建设。工作组建成了5个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分别是蒋垛镇界河村,为生猪养殖专业村;张甸镇梅垛村,为生猪养殖专业村;大伦镇大伦村,为肉羊养殖专业村;张甸镇严唐村,为蛋鸡养殖专业村;兴泰镇西陈庄村,为蛋鸭养殖专业村。在每个对接村设置了“五统一”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充分保障了专家入户技术指导的成效。项目实施1年来,培养了村级农技员10名、示范带头人 25 名、科技示范户98名、科技示范户带动户392名。示范户所占比例为15%,较非示范户增收20%以上;示范村内农户养殖规模占全村50%以上,产业增产增效较全区同业农户增幅10%以上。

1.3.2 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驻村专家以当地原有的企业为抓手,将其培育为养殖示范基地,5位专家均被聘为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实施1年来,建成了5个养殖示范基地,分别是泰州沪江农牧有限公司,位于蒋垛镇界河村,为生猪养殖示范基地;泰州市恒龙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张甸镇梅垛村,为生猪养殖示范基地;泰州市海伦羊业有限公司,位于大伦镇大伦村,为湖羊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泰州市华杰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张甸镇严唐村,为优质节粮型蛋鸡养殖示范基地;江苏腾达源农牧有限公司,位于兴泰镇西陈庄村,为生态蛋鸭养殖示范基地。驻村专家组织周边养殖户现场观摩、培训、学习累计12次,受益人数近400人。苏姜猪肉、姜海香猪肉、苏牧乌香鸭、金鸡林草鸡蛋等4个产品打入新市场,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畜禽养殖提档换速、转型升级。endprint

1.3.3 养殖示范镇建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蒋垛镇建成了生猪养殖示范镇,截至2016年11月,蒋垛镇生猪饲养总量16.52万头,同比增长17.1%;将大伦镇建成优质肉羊养殖示范镇,截至2016年11月,大伦镇肉羊饲养总量1.95万只,同比增长13.6%;将兴泰镇建成蛋鸭养殖示范镇,截至 2016年11月,兴泰镇饲养蛋鸭规模4.59万羽,同比增长110%。此外,实施工程的其他2个村所在镇的饲养规模同比增长在10%以上。

1.4 “三新”技术推广落到实处,加速畜牧业转型升级

1.4.1 新品种。工作组紧密围绕两大主攻方向,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在姜堰区推广自有新品种——苏姜猪,向梅垛村恒龙养殖有限公司苏姜种猪扩繁场赠送了苏姜种猪50 头,扩大扩繁基地的基础母猪群,优化种猪结构。在大伦镇继续推广优质肉羊品种湖羊,经过3代育种后新品种湖羊基因已稳定,并投入大规模饲养,由于品种纯、适应能力强,大伦镇海伦羊业的湖羊远销全国各地。在姜堰区蒋垛镇界河村推广了学院新品种苏牧1号白鹅近2 000只。苏牧1号白鹅是学院充分利用国家水禽基因库中我国繁殖性能高、肉质好的地方鹅品种和生长速度快、体型大的国外品种培育出的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繁殖率高的白鹅产品。在兴泰镇推广黑羽番鸭3 000只。通过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使当地的良种普及率不断提高。

1.4.2 新技术。工作组通过在兴泰镇推广蛋鸭强制换羽技术和粪污无害化技术,在张甸镇推广蛋鸡高效养殖技术,在蒋垛镇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在大伦镇推广高床养羊技术和秸秆养羊技术,使各个对接镇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同时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学院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在姜堰区进行集中科技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43场次,125户科技示范户全部参加了培训,受训农民人数逾2 200人,培训内容包含猪人工授精技术、肉羊养殖与疾病防治、生猪养殖与疾病防治、蛋鸡养殖与疾病防治、蔬菜种植技术等方面,培训期间共发放生态健康养殖管理书籍逾2 000册,相关科普宣传资料逾1万份。通过培训和宣传,对接村农业“三新”技术入户率达97%。

1.4.3 新模式。一是推广种养一体化模式。驻村专家帮助泰州市恒龙养殖有限公司从学院引进苗木,形成了与其养殖规模相配套的树林,指导养殖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粪尿直接还田,沼气发电通过地暖供猪舍取暖,实现了种养一体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林下养禽复合经营模式。驻村专家在泰州市华杰养殖有限公司指导利用闲置树林,在林下建造鸡棚饲养土鸡,家禽吃食林地的虫子产蛋,粪便可作为优质肥料,减少肥料投入,实现了林禽的复合经营,做到了农牧结合发展养殖业。三是水禽旱养模式。驻村专家在江苏腾达源农牧有限公司推广蛋鸭笼养技术,提高单位面积鸭舍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饲养效益。

为了推进姜堰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协助姜堰区兽医站重新制定了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蛋鸡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山羊产业发展规划和姜堰区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各产业规划详细阐述了相关产业发展的科学生态养殖模式和可持续道路,对各产业的发展方向、养殖规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1.5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机制体制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工作组通过宣传、示范引导,领办或帮办了溱湖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州市华联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州市高曹畜业专业合作社、泰州市左佐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州市达文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入社成员逾800人,带动农户逾2 000户,农民组织化程度达56%,并协助做好章程制定、注册、登记等工作。通过组建合作组织,社员可以享受国家资金政策支持,定期交流,抱团销售农产品,集体抵御市场风险。工作组借助成立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传授养殖新技术、疫病防控新方法等现代养殖技术,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6 践行“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做到蹲点指导不断线

为了促进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控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工作组创建了“挂县强农牧院驻姜堰团队”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微信逾20期。积极推广应用江苏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暨“农技耘”APP客户端近30户,养殖户与驻村专家在平台上及时交流养殖和疾病防控技术。养殖户在网上反映问题时,学院专家和工作组成员在线上及时答复,使养殖户足不出户也能及时获得养殖最新技术、市场相关信息、活动信息等资讯,有效提升了科技服务效率,做到了蹲点指导不斷线。

1.7 物化补贴发放规范到位,充分调动养殖户积极性

物化补贴是“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物化补贴主要突出品种推广、疫病防治、环境消毒等工作。主要围绕两大主攻方向,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组织选购消毒药品、抗菌药品、动物保健中兽药、优质后备苏姜母猪等畜牧业生产物资。通过物化补贴,让更多养殖户了解并学会了使用各种药物和营养添加剂,全面掌握畜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充分调动养殖户科学饲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姜堰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工作特色及成效

2016年在学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在姜堰区政府、区农委的积极配合下,驻村专家在蹲点指导的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苏农环〔2016〕6号)《关于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苏农牧〔2016〕15号)《关于加强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苏农办牧〔2016〕43号)等文件精神,将学院学生引入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123”显著成效,即“创新一个服务机制”“实施两大行动”“实现三方共赢”。

2.1 创新一个服务机制

工作组驻村专家与姜堰区农委、江苏省委组织部选派蒋垛镇界河村第一书记三方共同将近2 000只苏牧1号白鹅鹅苗送到姜堰区蒋垛镇界河村村民手中,建立苏牧1号白鹅养殖示范基地,将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落到实处。前期专家组5位成员与姜堰区畜牧兽医站、界河村多次赴现场调研、考察,对养殖场内部设施和周围环境的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工作组的专家们在进镇驻村入户服务过程中,主动与姜堰区农委对接,与村第一书记协调,建立了创新服务机制和多方联动机制,践行学院“品种+技术+基地”科技推广模式,共谱姜堰区强农富民新乐章。endprint

2.2 实施两大行动

一是实施兽药使用“零增长”行动。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工作组驻村专家推广学院的科研成果,从学院中药科技园将紫锥菊引入泰州市恒龙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示范基地,指导利用猪场闲散土地种植紫锥菊,添加到饲料中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项目实施1年来,该公司兽药使用量大大减少,降低成本逾3万元,带动周围26家养猪户种植紫锥菊养猪。二是实施粪便污水“零排放”行动。在大伦镇帮建泰州市泓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建立了粪便收集、运输、集中处理和终端利用“一条龙”处理机制,实现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2016年收集畜禽粪便逾1.5万t。泰州沪江农牧有限公司是生猪养殖的龙头企业,每年出栏生猪10万头,但环保压力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驻村专家了解到企业困难后,主动帮助该公司与浙江一环保企业对接,改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做到粪便污水的深度处理,实现粪便污水“零排放”,成功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2.3 实现三方共赢

学院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学模式引入项目,着力在与地方的深度对接上取得突破。工作组通过与示范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课堂搬至养殖场开展技术服务、引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2016年工作组与5个示范基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引导近200名素质高、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带领学生驻镇进村入户指导300人次,开创出“把课堂办在养殖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播向新农村”的职业教育新道路,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对接县主导产业规模,实现了三方共赢。

2.4 社会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双高

在“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工作组认真、系统地进行总结,相关媒体对学院在姜堰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不断扩大学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的影响力。省农委宣传情况统计表显示各指标均为全省第一。工作组组织参加江苏为农服务网专家视频诊断直播1次,扩大了工程实施的效应;3个案例入选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案例汇编;参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录制节目22期,累计660 min,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致富快车”栏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乡村讲台”栏目中播出;先后有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为农服务网、《江苏农村经济》杂志、《农家致富》杂志、农家致富手机报、泰州电视台、泰州农业网、姜堰电视台、《泰州日报》《现代快报》《姜堰日报》等10家新闻媒体逾130次报道了学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接县、特色村、示范户满意度达100%。姜堰区蒋垛镇界河村村民特地为工作组全体专家送上“心系农民、科技扶貧”的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3 参考文献

[1] 张建,薛为旭.高校“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社会效益分析:以淮海工学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119-121.

[2] 桂文龙,王健,张伟,等.创新科技服务机制 推进挂县强农富民工程[J].江苏农村经济,2016(1):51-52.

[3] 叶浩,林伟.“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以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4):49-51.

[4] 白和盛,林玮,詹存钰,等.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实施成效与体会[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8):106-109.

[5] 张素琴,缪卫民.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河口镇实施的成效[J].江苏蚕业,2013,35(4):25-27.

[6] 张建.政产学研联手推动“三农”发展的新模式:“科技强农富民工程”政策评析[J].特区经济,2012(9):164-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举措成效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