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的仁山智水与园林圣境

2018-01-08 23:37季熊
大观 2017年11期
关键词:儒家园林

摘要:在中国古代教学中读书人都是从儒家经典入门。作为造园主力之一的文人士大夫,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借儒家的“仁山智水”来表现“止于至善”的圣人境界。因而园中经常会以儒家经典作为园名,或作为园景点题。使人在游览园林的同时,得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儒家;园林;圣境

《论语》中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倡导借山水、礼乐来陶冶人的情操。孟子提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古人赞叹周王的灵苑再大也不为过,是因为平民可以自由出入,这就是与民同乐的典型。儒家思想体现最为明显的便是散布在东亚各国各地的文庙、书院和书斋。如山东曲阜孔庙、苏州文庙、云南建水文庙等。中国文人奉行“达者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即便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而东方文学艺术皆以自然、质朴、简素之美为最高境界,文人园林也多以简厚精雅的形式出现,如白居易的草堂风格,甚至影响到了日本茶庭的营造,“俭以养德”也由此得以彰显。

一、仁山智水

孔子“登东皋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儒家思想中,山水及其它自然物往往是君子德行的比赋对象。曹林娣先生在《东方园林审美论》中说:“儒家是以山水作为道德精神比拟、象征来加以欣赏的,它和儒家诗论所讲的比兴密切相关”。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寿,智者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故而有苏州怡园的“岁寒草堂”、天平山庄的“岁寒居”。“兰生幽谷,不因无人而不芳”,故庭园及文房中多养兰花作为点景。拙政园小沧浪对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抜乎其翠,宛若登天然。”上联内容出自《论语》,下联出自《孟子》。拙政园虽以隐逸为主题,却仍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网师园万卷堂前门厅内悬挂“清能早达”牌匾,意思是清政贤能,早年发达。厅门上有“天地君亲师”的龛位,门楼题额“藻耀高翔”,取自刘勰的《文心雕龙》,形容写文章应当像凤凰一样,文采华美而又寓意高远。万卷堂后墙门题额“竹松承茂”,内容出自《诗经》,寓意子孙绵延。园池畔的濯缨水阁,悬对联曰:“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上联说的是曾子一日三省吾身,颜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下联说的是大禹珍惜寸阴,东晋的陶侃珍惜分阴。园中客舍蹈和馆取《易经》中“履贞蹈和”的吉祥寓意。苏州文庙旁的沧浪亭,内有明道堂及五百名贤祠,园中月洞门砖刻题额“周规”、“折矩”,内容出自《礼记》:“周还中规,折还中矩”,以此赞扬五百名贤能够恪守儒家的礼法。对面半亭“仰止亭”,取《诗经》“高山仰止”的意思,也是在表达对五百名贤的仰慕之情。狮子林“正气凛然”碑,颂扬了文天祥及其《正气歌》。中国园林是文人读书养气的最佳场所,明张三丰有“读书十年,养气十年”之说。清张昭潜《十笏园记》有言,“昔南宋之世,真西山先生作南康曹氏观莳园记。其言曰:天壤间一卉一木无非造化生生之妙。而吾之寓目于此,所以养吾胸中之仁,使盎然常有生意。非以玩华阅芳为事也。”

二、园林圣境

中国园林里的文庙和书斋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之处。古代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座文庙,其中规模较大的要数山东曲阜孔庙,其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前后有八进庭院。前三进分别有金声玉振牌坊、泮桥、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和大中门,庭园中遍植苍翠古柏。第四、五进为奎文阁建筑群及碑亭院,第六、七进为孔庙主要建筑区,包括大成殿、寝殿、圣迹殿以及两侧的东庑、西庑等。第八进为后院。曲阜除了孔庙之外还有孟庙,以及象征孔孟思想渊源的洙水与泗水两条河流。云南建水文庙就以洙泗渊源作为牌坊名称,两旁配以礼门、义路牌坊,象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建水文庙内的泮池为国内最大,当地彝族在举行火把节的时候,夜晚火光映入泮池,形成了“群星入泮”的独特景观。每年春秋两季祭祀的时候,雅乐与八佾舞于庭不可或缺。文庙前多设泮池,池上搭建的拱桥用以规范人的行为,因为人在登桥之时必定会身体前倾作鞠躬状。另如韩国景福宫、昌德宫中大量门楣低矮,必须俯首弯腰人才能顺利通行。日本茶庭内的茶室入口,则更是需要俯首膝行才能进入。这些都是通过建筑的尺度及日常礼仪来使人懂得谦卑。日本东京的小石川后乐园,园名取自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园中得仁堂内,安置有伯夷叔齐的木像,是因园主读到《史记》中的《伯夷列传》,深受感动而修建此堂。《东方园林审美论》中还说:“日本园林深受儒学濡染,室町幕府第一代将军足利尊氏自号‘仁山,东山殿建立者足利义政取‘仁者乐山意,自号‘喜山,将园内东求堂北向书院名‘同仁斋”。如齐昭取《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之意,取“偕乐”为园名。儒家的等级秩序在园林中还表现于山水置石上,《作庭记》说:“或曰,作山水而立石意义深刻。以土为帝王,以水为臣下,故水在土允许而流,在土堵塞时而止。又云:以山为帝王,以水为臣下,以石为辅佐之臣。”足见儒家思想对东方造园影响之深。此外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保留了大量宗祠,为了纪念先人故土,因而保留着浓厚的江南风格。

就园林书斋而言,几乎江南每个园林都不可或缺,或显或隐,类型丰富。显者如耦园高耸的魁星阁,隐者如留园的还我读书处,其深藏于园中深奥处,五峰仙馆与石林小院夹缝处惟有小巷通达,游客极不容易发现,保证了清幽的读书环境。清戈宙襄为其园林取名为“广居”,“其心”戈宙襄宅很小,却自称“广居”,位于寒山寺东面。戈氏为清嘉道年间孝子,号小莲。戈宙襄为其“广居”记:“余居枫江寒山寺东门外,水环之。入门折而西,余书屋三椽在焉……茅屋纸窗,仅蔽风雨。”其《广居记》又载:“余于左置长几,积书其上。下一小榻,倦即臥中。容方几短椅,供三四人坐。客来小饮。恒肩摩而趾错然。”宅主戈宙襄自认为:“盖广居者,本在内而不在外。虽环堵之室,寻丈之间,而天下之广若皆了然心目而无所遁。”以上印证了以少胜多的东方造园手法。台北故宫旁的至善园,园名取自《大学》“止于至善”的儒家终极目标,园林借此来营造儒家圣境。

三、结语

园林不但是读书人“游于艺”的文艺生活空间,更是礼乐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文人士大夫眼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蕴含着文武周公及孔孟的圣人境界。因而文章中大量借园林来抒发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文章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又影响着不胜枚举的后学,其中不乏造园家和艺术家。他们将建筑布局、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运用人工的手法表现写意性的自然景观,将文人的兴趣爱好融入其中的同时,又兼备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园林中借实体的山水来象征儒家的“仁山智水”,使人在“游于艺”的过程中,进而达到“止于至善”的圣境。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东方园林审美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季熊.中国园林意境初探[J].文艺生活,2016(03).

作者简介:季熊(1983-),男,汉族,云南曲靖人。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景观。endprint

猜你喜欢
儒家园林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知命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缀玉集”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贝淡宁:儒家重视对社会的责任
中国人能否再次成为儒家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