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二代”儿童阳光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8-01-08 08:51潘晨阳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儿童

潘晨阳

摘要: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年,“独二代”的教育也成为研究的新领域。对比“独二代”儿童与非“独二代”儿童的个性特征,二者在情绪性、活动性、智能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在自我意识、亲社会性、意志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基于“独二代”儿童的特点,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构建阳光情怀教育体系,从成长德育、校本开发、家校协同、合作学习、自我管理五个方面,致力培养“阳光情怀儿童”,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独二代”儿童;阳光情怀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1A-0022-04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创办于1912年,由“恺乐小学”和“人范书院”合并而来。怀着“恺乐”的伟大理想向前,大济苍生,广施教化,宣扬民主,提倡科学;怀着“人范”的崇高目标向前,教人之学识,育人之高品。“恺乐”“人范”成了学校的文化源流。

学校走过百年,在探索中前行,在传承中创新,逐步形成了以“解放”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解放双手变得更能干,解放头脑变得更聪明,解放心灵变得更阳光。这是学生培养的目标指向。

学校坚持关怀儿童、研究儿童、发现儿童。近五年来,学校对儿童的关注触角深入到“独二代”儿童这一群体。所谓“独二代”,指的是孩子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或者父母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即独生的父母与独生的孩子组成了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双独”的特征汇聚到孩子身上,从而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独二代”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学校于2013年7月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独二代儿童阳光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阳光情怀教育的提出

阳光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理念,最早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等学者提出。周洪宇认为,阳光教育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它强调教育的“阳光化”,即学校教育阳光化、家庭教育阳光化和社会教育阳光化。其中,学校教育阳光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活动阳光化,即校务公开和民主决策;二是教学活动阳光化,即多元教学和因材施教;三是学生活动阳光化,即学生身心健康和合作互助。[1]

从2013年起,我校“独二代”儿童在学校生源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调查统计,“独二代”儿童占全校总学生数的58%。对比“独二代”儿童与非“独二代”儿童的个性特征,二者在情绪性、活动性、智能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在自我意识、親社会性、意志特征方面差异显著。为此,基于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现状,我们进行了“阳光情怀教育——面向‘独二代儿童的素质教育”的校本建构。

二、阳光情怀教育的基本框架

阳光情怀教育以“三个解放”——“解放双手变得更能干,解放头脑变得更聪明,解放心灵变得更阳光”的理念为基石,培育阳光情怀儿童。我们构建了阳光情怀教育的“1-3-2-5S”框架表(见表1),研制了“阳光情怀儿童”发展指南(见表2)。

三、阳光情怀教育的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一:开展“独二代”儿童成长主题德育活动

当前儿童,尤其是“独二代”儿童,承载着太多的来自社会、家庭的约束和学校的规范。学校如何帮助孩子解禁围城?如何规划孩子成长方向?如何让外控转化为内控?带着对道德外控现象的思考,基于学校现状,我们设计了系列成长主题德育活动,实施阳光情怀教育。(见表3)

成长是指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阳光情怀教育理念下的成长主题德育活动关注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整体成长,追求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多维和谐,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我与他人”的关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群体生活,处理好“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关系,拥有阳光般的活力,阳光般的热情,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多彩。

实践探索二:建设“独二代”儿童教育三级校本课程

学校三级校本课程建设立足“独二代”儿童,以培养阳光情怀儿童、成就人文关怀教师为目标。(见表4)

学校从三个维度来建设“独二代”儿童教育三级校本课程:校级课程聚焦“独二代”儿童的关键素养;年级课程立足于“独二代”儿童在小学六年成长的关键节点;班级课程充分关注班级“独二代”儿童的个性特点。开发“独二代”儿童教育三级校本课程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诉求,是学校课程发展的追求,是学校文化与内涵发展的要求。

实践探索三:营造“独二代”儿童成长支持环境

5S板块中的三维协同行动是指在培养“独二代”儿童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沟通、同步协调、资源共享,结成一种协作行动关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整合,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平台,为培养“独二代”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行动,形成系统力量。学校教育积极争得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赢得社会的配合,实现三维协同行动的互补优势,发挥三维协同教育的系统合力,助力儿童形成自信自强、活泼合群、包容开放、好奇求真的优秀品质,成就教师的人文关怀品格。

实践探索四:打造“独二代”儿童合作学习课堂

阳光情怀教育合作学习课堂是自主的课堂,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参与;是互动的课堂,互相交流、互动探讨、互相促进;是共享的课堂,过程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是尊重生命的课堂。我们针对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展开“独二代”儿童课堂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课堂的模式与实施流程。(见表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社会发展需要合作精神,课程改革呼唤合作学习,学生发展需要合作能力。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是否拥有合作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独二代”儿童特点,我们进行了“独二代”儿童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并致力于这种良好品性养成的课堂探索与实践,旨在促进“独二代”儿童的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实践探索五:提升“独二代”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指学生为适应内在和外在的需求,主动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和行为准则,并以此为引领和约束,通过积极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的目标的过程。“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着重关注我校“独二代”儿童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见表6)

自我管理能力是儿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应对未来的必备技能。我们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就“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做深入研究,探索培养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让“独二代”儿童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更加阳光的心理品质。

“阳光”是一种比喻、一种意象。它给人以温暖,又给人以光明,点亮人的智慧。它意味着积极、向上和创新,体现了公平、正义和无私。阳光情怀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进阳光”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顺从天性、追求阳光、宽容失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的教育。阳光情怀教育使我校“独二代”儿童的优势和特长更加突出,弱势和不足得到不断克服,更加具备阳光情怀。

参考文献:

[1]周洪宇,广少奎.“阳光教育”论[J].中国教育学刊, 2004(01):17-20.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