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训练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研究

2018-01-09 01:42王陶黎赵奕超黄龙珠许嘉宁仲荣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痛点上肢肩关节

王陶黎, 解 骏, 赵奕超, 黄龙珠, 许嘉宁, 仲荣洲

(1.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 上海, 20162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节外科, 上海, 200052)

等速训练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研究

王陶黎1, 解 骏2, 赵奕超1, 黄龙珠1, 许嘉宁1, 仲荣洲1

(1.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 上海, 20162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关节外科, 上海, 200052)

等速训练;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上肢功能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肩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畏寒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目前,临床常采用痛点封闭、肩关节松动术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康复较慢[3]。近年来,等速训练被广泛应用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4]。本研究对96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分组采用肩关节松动术、痛点封闭治疗与等速训练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两家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 年龄32~68岁,平均(55.85±4.25)岁; 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8.57±1.98)个月; 患侧: 左侧23例,右侧25例; 疾病类型: 外旋障碍16例,前屈障碍17例,外展障碍15例。研究组男19例,女29例; 年龄31~69岁,平均(55.41±4.36)岁; 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8.91±1.93)个月; 患侧: 左侧22例,右侧26例; 类型: 外旋障碍20, 前屈障碍11例,外展障碍17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研究。

给予对照组患者肩关节松动术和痛点封闭治疗,肩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对关节囊未受压部位实施小幅度关节牵伸,以对关节疼痛进行缓解; 适度的关节滑动或牵伸使周围组织变紧,对关节反应进行评估及对关节活动度进行维持; 极大力度、大幅度地关节滑动或牵伸,对关节囊及周围组织进行牵伸,对关节活动度进行扩大。根据疼痛位置及受限范围选择相应松动术进行治疗。痛点封闭的操作措施如下: 用拇指指端在患者患侧三角肌止点、肩峰、冈上窝、大小节间沟、大小圆肌、肩胛骨内侧缘、冈下窝等处对压痛点进行寻找,选择3~5个比较明显的压痛点并做好标记。对标记的压痛点实施常规消毒,将5 mL的2%利多卡因与1 mL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当针头针尖触及痛点时,患者可明显感到酸胀感,回抽无血后推注药物, 1mL/次,治疗次数≤4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等速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应用ISOMED 2000全身多关节等速肌力康复评估训练系统中等速训练模式,采用等速向心训练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速度,对患者后伸、前屈、外展、外旋肌群实施向心训练。在实施等速训练前,先评价患者肩痛程度,若VAS评分不低于3分,应暂停当天等速训练,先对症处理疼痛症状; 若VAS评分低于3分,则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实施等速训练。等速训练先进性热身活动5~10 min, 主要实施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再测量肩部主要关节活动度,根据测量最大值90%对等速训练最大关节活动值进行设定,初期选择中速(120°/s), 中期选择慢速(60°/s), 后期选择重复次数多、高速的多功能适应性训练(180~270°/s)。

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部疼痛程度、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① 采用VAS评分评价肩部疼痛程度,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5]。② 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价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得分越高上肢功能恢复越好[6]。③ 临床疗效[7]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2 结 果

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6.21±1.57)分,对照组(6.54±1.65)分; 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4.32±1.34)分和研究组VAS评分(2.17±0.98)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31.97±3.52)分,和对照组(31.57±3.6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Fugl-Meyer评分(40.34±6.52)分和研究组Fugl-Meyer评分(53.12±8.67)分在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6/48)(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发病率2%~5%, 高发于40~50岁,且女性更多见[8]。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发病人数不断增加[9]。临床诊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主要依靠问诊和体格检查,而磁共振及超声波检查能排除其他情况并提供更好的受影响组织的信息[10]。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年龄、环境、物理等因素有关[11]。长期姿势不良、过度活动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主要的激发原因[12]。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病变部位主要在于盂肱关节周围,常累及内层肩胛下肌、岗下肌、岗上肌及小圆肌等及外层三角肌,上述病变部位病理改变主要为炎性细胞浸润及渗出,出现关节内外粘连及纤维化,从而导致功能受限及疼痛的发生[13]。因此,对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治疗应以镇痛、消炎、主动功能活动及松解粘连为主[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采用等速训练,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原因为痛点封闭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复方倍他米(得宝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对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患肩的炎症进行消除,利多卡因是临床比较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可对痛觉传导进行阻断[15]。肩关节松动术可有效保持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部肌肉的延展性,对肌肉痉挛进行缓解,充分牵张肩周软组织和肩袖肌群,提高关节的活动度,从而使肩周肌群可以得到充分训练[16]。此外,肩关节松动术可增加本体反馈,抑制脊髓和脑干释放的致痛物质,提高痛阈,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促进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17]。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由于肩部疼痛使肩部肌肉处于保护性痉挛状态,为长时间制动会降低肩周组织弹性,进一步降低肩周肌肉力量,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严重影响上肢功能[18]。等速训练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等速装置产生的阻力进行调节改变,训练过程中运动角速度大小横笛,使肌肉不能产生加速度,是患者在任何角度、任何时候均可以使出极限力量,从而增加上肢肌肉力量。在训练初期,采用中速训练,运动速度相对较快,对关节面压力小,训练中期采用慢速训练,可有效增强肌张力,促进肌力恢复,训练晚期采用选择重复次数多、高速的多功能适应性训练,可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对正常肢体功能进行重建。采用等速训练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可改善肌肉自身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自身修改和炎症的消退[19]。此外,采用等速训练可以使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肩关节拮抗肌、主动肌通过训练不断牵伸和收缩,提高肌肉力量,反复牵张关节囊、肩袖肌群肌肉及韧带,使其软化和松弛,松解粘连,对关节活动度进行扩大,从而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1] 董庆鹏, 郑婧, 李圣洪, 等. 体外冲击波联合痛点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效果[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01): 71-73.

[2] 吴洪, 刘丽平, 兰才生, 等. 玻璃酸钠注射辅助综合康复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12): 1377-1379.

[3] 王敏, 吴洪, 冉春风, 等. 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1(6): 540 - 542.

[4] Merolla G, Sperling J W, Paladini P, et al. Efficacy of Hylan G-F 20 versus 6-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 in painful shoulder osteoarthritis: a ret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J]. MusculoskeletSurg, 2011, 5(3): 215-224.

[5] 梁志鹏, 蒋劲, 熊东林, 等.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 20(12): 913-915.

[6] 周小军, 杨小龙, 王云霞, 等. 体外冲击波联合痛点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效果[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1): 71-73.

[7] 范宏元, 向开维, 孙珺, 等. 刃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7): 4286-4288.

[8] Chiang J, Dugan J. Adhesive capsulitis[J].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6, 29(6): 58.

[9] Mariotto S, de Prati A C, Cavalierii E, 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inflammato-rydiseases: molecularmechanism that triggers antiinflammatory action[J]. CurrMedChem, 2009, 16(11): 2366-2372.

[10] Vaishya R, Agarwal A K, Vijay V. Adhesive capsulitis: Current practice guidelines. Apollo medicine, 2016, 13: 198-202.

[11] 付中华, 张金剑. 高频超声在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5): 107-109.

[12] 吴霜, 刘春风, 楚兰, 等. 等速运动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肌耐力和社区步行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12): 900-903.

[13] 施方方, 武建福.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30例及对肩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05): 555-556.

[14] 程少丹, 陆念祖, 张天伟, 等. 功能锻炼配合青鹏膏外用治疗轻度肩关节周围炎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19(07): 17-19.

[15] 赵亚平, 陈建权, 胡文江, 等. 肩关节软组织炎症与正常肩部周围软组织的声像图比较[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1): 35-38.

[16] 韩震, 赵胜利, 朱传英, 等. 高频超声在肩周炎、肩关节周围肌肉粘连定位诊断及治疗观察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疗, 2011, 30(7): 180-184.

[17] 吴玮, 陈雪青, 叶乐, 等.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与非甾体抗炎药对比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12): 942-944.

[18] 林家东, 李建锋, 麦春华, 等. 高频超声与核磁共振对诊断肩关节疾病的对比分析[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 32(4): 486-487.

[19] 施加加, 罗艳, 孙莹. 等速力量训练对女性肩周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6, 31(01): 45-47.

R 684.3

A

1672-2353(2017)24-067-03

10.7619/jcmp.201724023

2017-12-08

上海市残联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2014KFA01YK)

猜你喜欢
痛点上肢肩关节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