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2018-01-09 01:4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谷氨酰胺益生菌菌群

洪 玲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5500)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洪 玲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55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复方谷氨酰胺; 肠道菌群失调; 黏膜屏障; 免疫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属于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重叠病情,常累及患者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1]。复方谷氨酰胺是小肠黏膜细胞、快速增生细胞及免疫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肠道损伤所致的炎性反应,保护肠黏膜,促进机体肠道功能恢复[2]。益生菌制剂可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且有报道[3]称,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尚无单一药物对IBS-D完全有效,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复方谷氨酰胺与益生菌制剂联合治疗IBS-D, 旨在探讨其对IBS-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机体炎症反应、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本院内科住院或门诊收治的IBS-D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中有关IBS的诊断标准[4], 且经血沉、血液生化、甲功5项、大便常规、腹部B超和钡餐、X线检查或消化道电子内镜检查确诊。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 近1周病情处于活动期; ③ 伴有慢性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者,同时具有腹泻和(或)便秘,且持续3个月以上者。排除标准: ① 近3个月内服用过本研究所用药物者; ② 对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 ③ 存在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者; ④ 伴有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疾病者; ⑤ 存在精神病史、重度神经官能症史者; ⑥ 伴有明显焦虑抑郁状态者; ⑦ 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⑧ 准备妊娠、孕妇及哺乳妇女。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且所有纳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 年龄23~59岁,平均(44.3±5.7)岁; 平均病程(3.7±1.1)年。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 年龄21~58岁,平均(43.9±6.6)岁; 平均病程(3.5±1.2)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51023598)治疗, 3粒/次,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益生菌制剂治疗,本研中益生菌选用复方嗜乳酸杆菌片,主要成分为嗜乳酸杆菌, 5×106个/片。口服, 1片/次, 3次/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新鲜粪便1 g置于离心管中,加5 mL蒸馏水稀释、涡旋离心,将上清液稀释至10-8倍接种于LB平板培养基,置于37 ℃培养48 h后,观察菌群数量及分布情况。②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另取患者晨起尿液,晨起排尿后患者口服尿乳果糖/甘露醇溶液(乳果糖10 g, 甘露醇5 g)50 mL, 6 h后再次收集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的变化。③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8、TNF-α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等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④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 计算CD4+/CD8+)及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变化。

2 结 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除双歧杆菌(×107CFU)显著升高外(P<0.01), 其余菌群均无显著变化(P>0.05); 观察组肠球菌(×107CFU)、肠杆菌(×107CFU)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乳杆菌(×107CFU)及类杆菌(×107CFU)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L/M值及血浆DAO水平明显升高(P<0.01), 而观察组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OT、GAS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 且观察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1 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L/M及血浆DAO水平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 *P<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ng/mL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P<0.01。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pg/mL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gA含量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对照组仅CD4+比例显著升高,而观察组CD4+、CD8+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相关免疫指标水平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方式改变, IBS-D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复方谷氨酰胺是治疗IBS-D的常用药物,其中谷氨酰胺是免疫细胞和肠黏膜细胞的主要能量原料,促进肠黏膜细胞快速更新,恢复IBS-D患者肠黏膜紧密连接[5]。近年来,众多研究[6]也表明, IBS-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或宿主对肠道菌群应答异常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适当补充益生菌对IBS-D的治愈至关重要。复方谷氨酰胺与益生菌联用治疗IBS-D, 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可调节并维持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其肠道菌群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7]。

DAO及L/M是机体肠黏膜通透性增高的主要反映指标,其中DAO是一种敏感的肠上皮细胞内酶,其酶活可直接反映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及修复情况, L/M是反应肠道黏膜通透性的重要指标,2者可用于评估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L/M值及血浆DAO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均有所升高,与刘思濛等[8]报道相似,提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更有利于患者肠上皮细胞更新,增加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降低IBS-D患者肠黏膜的通透性,预防并减轻肠黏膜屏障损害,增强患者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除双歧杆菌显著升高外,其余菌群均无显著变化,而观察组肠球菌、肠杆菌显著降低,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类杆菌均显著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沈哲等[9]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制剂明显有利于IBS-D患者肠道菌群正常结构的恢复,同时益生菌群分泌细菌素抑制致病菌生长,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提高机体肠道免疫。

IL-8属于强力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活化因子,在炎性反应中起直接介导作用。TNF-α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可促进炎性细胞对中性粒细胞产生趋化作用,导致一系列肠道病理生理变化。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血清IL-8、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孔红梅等[10]报道相似,提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可显著减轻IBS-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MOT主要通过激发消化间期Ⅲ相肌电活动,加速胃强力收缩,促进小肠分节和结肠运动,当机体MOT水平异常升高时,胃肠蠕动功能增强,显著缩短食物及水电解质经过胃肠道的时间,导致患者腹泻、腹痛。GAS能够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大量分泌,刺激加速机体消化道黏膜生长,使胃肠道平滑肌处于收缩状态的同时松弛幽门括约肌。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MOT、GAS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罗昭琼等[11]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可显著调节IBS-D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此外,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gA含量明显升高, CD4+、CD8+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谭玲婵等[12]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经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后, IBS-D患者肠道黏膜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得到显著提高。

[1] 洪霞, 古赛. 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22(7): 1022-1026.

[2] 林诚.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5): 149-151.

[3] 周慧茹, 王增平, 张方信.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甘肃医药, 2015, 34(11): 805-807.

[4] 张星玮.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的有效性评价及临床症状研究[D]. 天津: 南开大学, 2015.

[5] Co⊇ffier M, Déchelotte P, Ducrotté P.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s there a place for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J]. Gastroenterology, 2015, 148(5): 1079-1080.

[6] Kianifar H, Jafari S A, Kiani M, et al. Probiotic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pediatric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Electronic Physician, 2015, 7(5): 1255-1260.

[7] 郑秀丽, 符雪松, 王玉刚, 等. 奥替溴铵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J]. 临床荟萃, 2014, 29(10): 1168-1170.

[8] 刘思濛, 于泳, 黄煌, 等.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黏膜CRF-R1表达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26(9): 993-997.

[9] 沈哲, 马良. 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2): 234-236.

[10] 孔红梅, 程毅东.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屏障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3): 29-32.

[11] 罗昭琼, 朱永苹, 蒙晓冰, 等. 益生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2): 234-236.

[12] 谭玲婵, 孙晓宁. 肠易激综合征的肠粘膜免疫细胞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10): 1454-1456.

R 574

A

1672-2353(2017)24-107-03

10.7619/jcmp.201724042

2017-07-01

猜你喜欢
谷氨酰胺益生菌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谷氨酰胺酶活力研究
中国益生菌网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的支持作用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