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泪液中炎性因子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018-01-09 01:43郝丽丽陶雯璇刘春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聚维酮泪液氧氟沙星

吴 群, 郝丽丽, 陶雯璇, 刘春香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聚维酮碘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泪液中炎性因子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吴 群, 郝丽丽, 陶雯璇, 刘春香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聚维酮碘;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糖尿病性白内障; 血清; 泪液; 炎性因子; 抗氧化指标

白内障是以晶状体混浊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眼科疾病,据相关统计[1], 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患病率约为25%, 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致盲性疾病。研究[2]显示,糖尿病(DM)具有促进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DM患者同时罹患糖尿病性白内障(DC)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而DC的手术治疗会通过视网膜光损伤、视神经视网膜缺血性损伤、机械牵拉、炎症损伤等机制促进DR及黄斑病变的进展。氧自由基损伤是诱发白内障因素作用的共同途径,与晶状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临床常将抗氧化指标作为白内障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而炎性因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3-4]。本研究对DC患者术前行左氧氟沙星滴眼和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探讨对血清、泪液中炎性因子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DC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 年龄47~78岁,平均(62.5±6.1)岁; 2型糖尿病(T2DM)病程2~12年,平均(7.8±2.4)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 年龄47~77岁,平均(62.4±6.3)岁; T2DM病程2~12年,平均(7.7±2.5)年。2组均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核硬度分级分别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2组年龄、性别、T2DM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均有典型的白内障临床症状与体征,并经B超确诊; 入院1周内未用过抗菌药物,未进行泪道冲洗; 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剔除标准: 玻璃体出血、青光眼、视网膜脱落及其他眼部疾病或眼部手术史;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 与治疗相关药物过敏者。

对照组术前给予降糖治疗,控制空腹血糖<7.0 mmol/L, 术前3 d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48)滴眼, 2~3滴/次, 3~4次/d, 连用3 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0.5%聚维酮碘(广东南国药业,国药准字H44024860)冲洗眼结膜囊。术前20 min观察组给予聚维酮碘冲洗眼结膜囊,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 30s后用平衡液冲洗。

采集用药前后血液、泪液标本,血液标本离心提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过氧化氢酶(CAT), 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C)。

2 结 果

2组患者用药后血清和泪液中IL-2升高, sIL-2R、IL-6降低,与同组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用药后血清和泪液中IL-2高于对照组, sIL-2R、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用药后血清和泪液中SOD、CAT、TAC升高,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用药后血清和泪液中SOD、CAT、TA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用药前后血清、泪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用药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用药前后血清、泪液中抗氧化指标比较

与用药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DM是一种以慢性血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疾病,其中DC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5-6]。聚维酮碘属亲水性较强,通过发挥载体作用将所络合的碘转移至细胞膜,并氧化菌体蛋白氨基酸活性基团,使细菌、病毒变性坏死,起到杀灭作用[7]。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广谱抗菌药,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Ⅳ、DNA旋转酶活性发挥抗菌作用,常用于白内障术前准备、角膜炎等的治疗[8]。

研究[9]显示,氧化应激是白内障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由基清除功能减低或产生过多则会引起自由基堆积,长期慢性氧化损伤,细胞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组织损伤[10-11]。白内障患者RNS、ROS大量产生,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功能与结构损伤,上皮层屏障功能被破坏,最终导致蛋白质交联、聚积发生晶状体混浊[12]。SOD、CAT、TAC为反映抗氧化水平的有效指标, SOD可催化超氧化物经由歧化反应转变成过氧化氢(H2O2)和氧气(O2), CAT催化H2O2分解成O2和H2O, 存在于细胞过氧化物体内,而TAC值越大表明抗氧化能力越强[13]。有学者[14]采用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准备,结果冲洗后血清及泪液中SOD、CAT、TA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认为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抗氧化指标水平。本研究观察组用药后血清和泪液中SOD、CAT、TAC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1] 刘澍, 马楠, 王首雁, 等. 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对干眼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5, 9(2): 238-242.

[2] 张胜利. 糖尿病合并眼底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和视力观察[J]. 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12): 1311-1313.

[3] 李福强, 熊雅红. 氧化应激指标在白内障患者体液中的改变及与年龄的关系[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13(3): 105-107.

[4] 刘琳琳, 曾祥云, 王辉. MMP-2及TIMP-2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液中的表达[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 36(4): 574-576.

[5] 徐淑丽. 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疗效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5(7): 68-69.

[6] 苏静, 朱秀玲, 轩爱军, 等. 超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J]. 华西医学, 2016, 31(2): 318-320.

[7] 周一龙, 庞昕, 李勤杰, 等. 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2): 2840-2842.

[8] 李荣新. 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预防白内障手术术后感染45例临床评价[J]. 中国药业, 2014, 23(21): 26-27.

[9] 王骥, 文丰, 陆斌. 马齿苋水煎剂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泪液氧化应激产物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6): 108-110.

[10] 李琪, 刘会彬, 李英卓, 等.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和房水抗氧化系统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4, 36(13): 1931-1933.

[11] 黄艳. 白内障患者房水、血清及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和NO表达水平的变化[J]. 眼科新进展, 2015, 35(5): 467-469.

[12] 刘惠芳, 谢欣. 白内障患者血清、房水及泪液中IL-2, sIL-2, NO, TAC及SOD的变化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 14(9): 1635-1637.

[13] 范晓静, 张国芳.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白内障合并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12(36): 121-123.

[14] 刘曦, 姜兴华. 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泪液中炎性指标、NO以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7): 125-127.

R 587.2

A

1672-2353(2017)24-123-02

10.7619/jcmp.201724049

2017-07-05

河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2014-101)

猜你喜欢
聚维酮泪液氧氟沙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聚维酮k30在医药中的应用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