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合作共发展

2018-01-09 19:38
青年与社会 2017年36期
关键词:湄公河云南机制

第二届澜湄合作国家展暨澜湄合作滇池论坛于2017年11月24日—29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澜湄合作国家展仍然以“同饮一江水,合作共发展”为主题,展会设国际标准展位3600个,展览面积不低于8万平方米。

澜湄合作与云南作为主题论坛,提升为澜湄合作滇池论坛,跟一带一路倡议一样,没有任何国家和民族限制,没有任何时间限制,没有任何产业和行业限制,只要有意愿关注和参与澜湄合作的个人或机构,均可参加。

澜湄国家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主要成员,澜湄合作机制将推动和提升中国-东盟合作进程。澜湄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的缩微版,将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示范。澜湄合作是云南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必然内容,通过一条河流的交流合作,更有物质基础和地缘文化基础,将首先形成澜湄互相辐射的经济合作走廊。澜湄合作国家展与澜湄合作滇池论坛,将作为澜湄国家外交的二轨支撑机制,为澜湄合作外长会议、首脑会晤走好先手棋,做好预热和方案支持,打造澜湄国家全面互联互通的开放格局,推动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本期特别策划将对澜湄合作进行回顾与展望。

潜力巨大 空间广阔 满怀期待

所有人都看好云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看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展开,云南从过去改革开放的边界、末梢,逐步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前哨和前端。

要实现这些宏大的构想,要把握这么好的发展机遇,主要的突破口在哪里?

有人说,必须要补上基础设施这个短板。

有人说,做大经济“蛋糕”是当务之急。

有人说,改变观念很重要。

都对也都不对,或者说,不完全对,因为我们既要见木,更要见林。

“林”是“一带一路”,“林”是“命运共同体”,不主动融入“林”与“林”形成一个整体,就只能是独木难支。

我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提升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紧密的相互需求,以及更少的系统性风险和可逆转因素,因此,这一地区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先行区和试验田。

李克强总理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说,通过澜湄合作能形成6个1相加大于6的效应,既能顶住外部经济下行压力,促进自身发展,也可以为促进区域、次区域发展振兴探索新路。

抓住国家开展澜湄合作机制建設的重要历史机遇,澜湄合作滇池论坛于11月23日至25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与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商品博览会同期举行。

澜湄合作滇池论坛是在2016年澜湄合作主题论坛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以“共商新举措 共建新机制 共赢新发展”为主题,以促进中国与湄公河五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作为宗旨,利用云南区位和地缘优势,发挥云南省为澜湄合作主体省份的作用,积极构建澜湄合作机制下新型国家级国际会议平台,以商务为主线,建立澜湄国家外交的二轨支撑机制,打造澜湄国家全面互联互通的开放格局,推动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说,云南有条件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这一重要平台,扩大沿边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说,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湄公河黄金水道结缘,有广大腹地为依托,云南与澜湄合作机制的未来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让人满怀期待。

云南大学教授李晨阳说,这几年我们云南有很多的对外合作机制,但是真正能够取得突破的还是澜湄合作机制,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云南一定要主动有所做为,抓住这个龙头的机制。

要做接地气的“推土机”

从2016澜湄合作主题论坛的“澜湄合作与云南作为”主题和“澜湄政策相通与区域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澜湄货币流通与人民币向南(周边与区域国际化)”、“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三个专题会议,到2017年澜湄合作滇池论坛的“跨境合作便利化”主题和“跨境贸易便利化”、“跨境投资便利化”、“澜湄合作职业教育圆桌会”三个主题会议,紧贴澜湄合作实质和要义,体现了王毅外长所说的“澜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谈馆,要做接地气的‘推土机。”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的“银禧之年”,也是澜湄合作开局之年。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的“金禧之年”,也是澜湄合作全面推进之年。2018年则将迎来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以及澜湄各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

充分利用水缘、地缘、人缘、文缘等天然优势,云南积极参与健全澜湄合作机制,必将更好地促进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展示出云南发展的广阔空间、强大势能。

从“百万大象”到“母亲河”

最近几年,“澜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词汇频繁出现,有些只知道电影《湄公河行动》的朋友一头雾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是什么,谁和谁合作,为什么合作?

“澜”代表澜沧江及其所在地中国,“湄”代表湄公河及其沿岸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五国。“澜湄”合在一起,显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和湄公河五国,政治上高度互信,经济上联系紧密,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澜湄合作”包含的内容很多,不过也可以用一句话进行通俗的解释:几个邻居坐在一起,谈自己的事情。

同众多严肃的外交词汇相比,“澜湄”透着一股亲和劲儿,容易让人联想到味道鲜美的“蓝莓”——实际上,今年3月成立的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真的推出了昵称为“蓝莓”的微信公众号……

好吧,“蓝莓”好吃树难栽,不是任何地方播下种去都能有所收获,行家说,必须热爱它,才能真正种好它。

澜湄合作的土壤就是来自“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深厚情谊和澜湄国家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简单来说,就是既有感情,又有利益。endprint

全世界有19 条河流流经5 个国家以上,澜沧江—湄公河,也可以称为大湄公河流经6 个国家,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也是世界最复杂的河流之一。在汉语中,河与“合”同音,而在英文中,“rival”(竞争、对手)一词却源自于拉丁文的“rivalis”,意思是“共享一条河”,指河岸土地的所有者经常是争夺共同水源的对手。“合作”还是“竞争”?正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反复出现的两个主题。这条被多个国家称为“母亲河”的大河跨越了国家的边界……

陈毅元帅在《赠缅甸友人》(1957年12月14日)一诗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感人肺腑的诗篇情真意切地反映了澜湄六国的共同命运与共同愿景。

“澜湄合作因水结缘,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中国总理在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指出,加强澜湄合作,让澜湄各国好上加好、亲上加亲,是地区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东方的多瑙河,亚洲的饭碗

“从青海雪山融水的涓涓细流发源,穿越西藏和云南的崇山峻嶺,然后离开中国,名字从澜沧江变成湄公河,河岸两边的景观也变成热带丛林。它是缅甸和老挝界河,很长一段也是老挝和泰国的界河。它把柬埔寨分成两半,然后在越南分裂成不同支流入海,并形成郁郁葱葱的三角洲景观。”有媒体如此描述湄公河的全貌。

澜沧江—湄公河又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从发源地青海唐古拉山,途经西藏和云南的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7个州市,自西双版纳出境后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后流入南海,共4880公里,是世界第六长河。

澜沧江一词源于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澜沧王国,现在更多地翻译成南掌王国。“澜沧”一词的原意是“百万大象”,人们可以想象,上百万亚洲象成群结队地在热带雨林覆盖的澜沧江边活动的场景。

“湄公”一词的来源有高棉语和泰语两种说法,但意思都是“母亲”。这一美好的名称,不但倾注了流域人民对这条大河的深厚感情,更是客观的地理现实。

还有媒体称湄公河地区是“亚洲的饭碗”:2014年湄公河下游国家生产了超过1亿吨的大米,约占世界总量的15%。河流中的营养物质还支撑着世界最大的内陆渔业,占全球淡水捕捞的四分之一。

“百万大象”生存的原始丛林,丰沛富饶的“母亲河”,这同样是世界对澜沧江—湄公河的两种印象。河流截然不同的地理属性让这一区域国家的发展选择变得格外复杂。

云南身边,躺着亚洲最后的处女地

澜湄地区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泰国处于东盟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吸引外资政策优惠。新东盟四国(越、老、柬、缅)地处东亚、南亚、东南亚三大区域的中间地带,东西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北连接着中国与东南亚,是亚洲三大市场的交汇处,地理位置极佳。

新东盟四国是世界资源和能源的富聚区,特别是漫长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老挝的矿产资源种类多样,分布广泛。老挝北部东侧与中国滇西南被认为是世界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带,而老挝北部的西侧与缅甸北部被认为是世界最重要的宝石矿带。

但由于历史原因,湄公河次区域发展起步较晚,经济水平落后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为尽快缩小发展差距,湄公河各国都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大力开发基础设施,以合作促发展意愿强烈。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湄公河流域就曾经有过开发建设的“兴旺时期”,但印支半岛(现在称中南半岛)形势的恶化使之陷入僵局。上世纪80年代,时任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曾发出过把印支半岛“从战场变为商场”的豪言壮语。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缓和,以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综合利用再次成为热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报告称,数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激发了该地区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比斯瓦斯说,“东南亚的很多国家期盼着能从‘一带一路计划中受益,这将有助于加速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把其发展成一个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湄公河是亚洲最后还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河流、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而且人口众多。各国都想分一杯羹,要资源和市场,所以这一区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地方。”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专家朱振明说。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悄然兴起,在不同范围内展开了多层次、机制化、实质性的次区域合作。

局限性日益突出的合作机制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涉及流域内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六个国家,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亚行作为主导方和出资方,主要负责为有关会议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参与的、中国—东盟框架内的、次区域六方的和次区域内几方的合作机制、次区域国家与次区域以外的印度、日本参与的合作机制等。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利用其与东南亚深厚的经济合作基础,同东盟在次区域开发尤其是东西交通走廊和经济走廊建设方面的合作明显加强;而印度也根据其“东向”战略,提出了“湄公河—恒河合作机制”,不断积极发展与次区域国家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GMS合作机制并非由区域内各国政府、工商业界推动建立,而倾向于一种由外来力量主导的,多方参与的,具有外生性特点的合作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在不同的层面和范围内发挥作用,但因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区域内国家发展均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该机制因各方的不同利益和侧重而缺乏总体的规划和协调,其局限性日益突出,导致区域内合作不畅,合作成效不显著。endprint

此外,次区域内还存在湄公河委员会、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湄公河下游倡议合作机制、湄公河次区域与韩国部长级会议等。

欧盟各国、俄罗斯、英国等世界强国也正将发展眼光指向大湄公河次区域,不断加大合作加强投资。

近20年来,湄公河地区的多边合作不断涌现,但大多是由区域外的国家推动或发起,次区域内国家完全自主的、主导的,涵盖所有国家的机制,尚属欠缺。

云南风景独好

澜湄合作机制(LMC)站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得到湄公河各国积极响应。

2015年11月,“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会议发表了《“澜湄合作”概念文件》和《联合新闻公报》,宣布“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发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和《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两份重要文件,正式启动了“澜湄合作”机制。

2017年3月23日,外交部长王毅在澜湄合作启动一周年之际,把一年来取得了方方面面的重要进展总结为“澜湄速度”、“澜湄效率”,“我们共同建立了包括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和各领域工作组会等在内的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架构,确立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支柱,优先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以及农业和减贫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了‘领导人引领、全方位覆盖、各部门参与的合作格局。”

截至2017年9月,澜湄合作农业联合工作组成立,标志着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确定的六个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全部成立并投入实质运作;2017年10月,澜湄合作柬埔寨国家秘书处在金边成立,标志着澜湄六国全部建立国家秘书处或协调机构。

没有地区以外的国家介入

澜湄次区域内虽已形成多种合作机制,但这些机制往往主要针对某个领域、某一问题,或者由区域外国家和机构主导,局限性突出,包括著名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经济合作(GMS)。

GMS以经济合作为主,较少涉及金融、航运安全、跨境水资源、减贫合作、边境/边海安全管理等议题。澜湄合作机制的显著特点是合作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各国确定的澜湄机制的目标,除经济合作外,还包括加强政治互信和相互理解,维护和平与稳定,以及提升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湄公河上下游六国共同主导、共同协调的机制,而不是区域外国家和机构主导的机制,所以其决策和行动更能反映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同时,澜湄合作机制的建设并不是要抛弃GMS等合作机制另起炉灶,而是会与其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区域内形成GMS和LMC“双轮驱动”的情形。

国务院参事、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葛志荣说,“澜湄合作是流域六国根据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也是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丰富和加强。”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认为,“六个国家从地缘的角度上,是紧密地在一起的。从合作的角度,更加方便,其中有一个是互联互通,修路都是比较方便的,还有共同的地方是水资源的利用,大家都是用这条河。另外,没有地区以外的国家介入,从我的理解,就像几个邻居坐在一起谈合作,所以不管是从地域的角度,还是从合作的角度,都是非常好的机制。”

云南必须有所作为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传统上就是好邻居、好伙伴,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上高度信任。边境线、河流线、水陆空交通线犹如血脉,将六方主要经济区、发展资源紧密连接,开展合作的优势十分突出。同时也面临全球及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问题、跨境传染病、恐怖主义等挑战,需要六方携手应对。

澜湄六国虽然国情不同,但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产业结构、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旅游业等方面都有共同的合作需求,有较强的互补优势。

在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澜湄国家深化合作,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现实条件,可以说顺应潮流、顺乎民意、势在必行。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认为,澜湄合作将有助于云南更好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推进海上大通道建设,特别是云南作为“一带一路”连接交汇支点,推进孟中印缅、中老泰、中越等国际运输通道建设,进而推动云南沿边开放迈上新台阶。

云南省政府党组成员高树勋表示,云南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加快开放,加大沿边自贸区建设力度,加快推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为澜沧江—湄公河地区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多机遇。

云南省贸促会会长刘光溪表示,云南作为澜湄合作主体省份,必须在澜湄合作机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有所作为。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所说,“创建澜湄合作机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有利于发挥我们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激发各自内在的潜力,为亚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抓住了就是机会

云南省是中国参与澜湄合作的主体省份,紧扣“主体”,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好云南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中国进一步探索深化“澜湄合作”机制中提供独具特色的云南方案和云南篇章。

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不是单纯的“走出去”,而是把云南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接轨,这就是需要牢牢把握的“天时”。

2003年,云南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失之交臂,广西则在东盟博览会的带动下,成为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全面拉开了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架构。这是前车之鉴。endprint

云南作为中国参与GMS的主体省份,试图借助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本地经济,但由于仅仅发挥一省力量而难以成行。GMS复杂多元的内部合作中云南并不占优,日趋强化的东盟外部协作也影响了云南进一步参与的空间。

云南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使命与定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辐射中心和澜湄合作等国家战略实施给云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今天的云南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

2016年,云南对南亚进出口5.73亿美元,对东盟进出口达到了118.33亿美元。

2017年上半年,云南与东盟进出口398.4亿元,增长16.5%,占全省外贸额的63.1%。其中,前三大贸易国为缅甸、越南、老挝,与云南的贸易额分别增长10.1%、37.1%和37.8%。

从贸易的角度理解澜湄区域,就是连接13亿人口的中国、11亿人口的印度、6亿人口的东盟的贸易中枢。

2016年,云南GDP增速8.7%,老挝7.02%,柬埔寨6.88%,缅甸6.5%,越南6.21%,泰国2.0%,澜湄区域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澜湄合作,是云南发展的大好机遇。海南、广东、广西、青海、浙江等地也在积极参与,同样认为澜湄合作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比如拥有湄公河五国近200万琼属华侨华人的海南主打平台、人文地缘、产业牌,广西主打地缘优势、先发优势、产业优势牌,云南需要加快脚步,把积极性展示出来,把区位优势发挥出来。

云南抓到了澜湄合作的先机

云南与越、老、缅三国陆地接壤,与泰、柬毗邻,有4060公里边境线,8个州市,27个县属边境地区,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国家二类口岸和90多条通道,与澜湄五国传统友谊世代相传,五国在昆明都设有总领事馆。地缘的原因和多年来的努力,云南与澜湄区域国家经贸合作的推进最前沿,也最成熟。

2015年11月,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在云南景洪举行,会议通过了澜湄合作概念文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一致同意正式启动澜湄合作进程,宣布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为举行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奠定了基础。

2015年12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澜沧江在亚洲唯一的“一江连六国”区位优势,把经济带建设成联结南北、内外联动、全面开放合作的经济带。

2016年11月15日,首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商品博览会暨主题论坛在昆明举行,为中国进一步探索深化“澜湄合作”机制提供独具特色的云南方案和云南篇章。

2017年7月26日,澜湄合作跨境经济合作联合工作组首次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标志着澜湄合作框架下跨境经济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正式成立并实质性运作。

2017年11月24日,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商品博览会暨澜湄合作滇池论坛在昆明举行,将在首届博览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澜湄区域国家的持续性务实合作,扩展展后效应,密切经贸、人文交流与合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云南通过搭建“澜湄合作滇池论坛”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参与澜湄合作的意愿,为云南参与澜湄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注入新活力,并通过平台建设来确定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的新坐标,促进云南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沿边自贸区的目标。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云南有一个优势,其他省份无法比拟

云南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有4060公里边境线,有8个州市27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作为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这里交汇,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区位优势独特明显。

国务院参事、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葛志荣认为,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陆地接壤,与泰国、柬埔寨毗邻,可以说云南省与湄公河五国合作具备“地利”优势,其他省份无法比拟。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表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北接金沙江,南连沿边经济带,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沿,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加强澜湄合作,云南最关键的优势是区位。”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刘京说,云南“区域优势非常明显,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让澜湄合作“掷地有声”

澜湄合作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而如何真正让澜湄合作“掷地有声”,云南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已经成为各界思考的问题。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认为,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澜湄合作的机制下充分发挥各国的企业优势,积极挖掘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企业、跨境经济农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加快实施一批有共识、有基础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为实现长远发展和共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院长郭云涛认为,产业是澜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区位优势不等于产业优势。云南传统支柱产业是旅游、烟草、生物资源、矿产等,属于“资源贸易”经济形态,而老挝、缅甸、泰国也是属于“资源贸易”形态,需要工业化能力的提升,比如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而制造业和电子工业云南并不具备优势。

云南通过澜湄合作,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云南+澜湄区域”“三点一线”产业链的契机就此出现。

云南可借论坛平台推进澜湄六國区域合作,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做好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活出口加工贸易,迅速解决云南在我国经济落后局面,迅速解决云南经济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迅速解决大量闲散劳动力进车间入厂房、享受职业教育培训并提升劳动力素质,发展加工贸易,迅速解决云南经济总体“黑大粗”的粗放发展局面、推动产业转换升级问题,迅速形成云南创业致富文化和科技创新能力。endprint

落差要靠“实干”和“落实”来填充

“云南可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新一轮沿边对外开放的‘陆上珠三角。”对于“地利”,云南省贸促会会长刘光溪博士更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把云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全面加快云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东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一带一路”建设与澜湄合作的“东云缅三地一线产融合作走廊”势在必行。

什么是东云缅三地一线产融合作走廊?

其中的“东”有广狭两义,广则指长三角、珠三角和黄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国内发达地区,狭则重点指长三角和珠三角加工贸易繁荣昌盛的地区;“云”同样有广狭两义,广则指云南、广西和贵州(滇桂黔)三省,狭则重点指云南;“缅”除了指缅甸(与云南边境线长达2000公里)外,还代表越南和老挝、柬埔寨等最不发达国家;“产”是指加工修配组装产业,重点包括加工贸易产业;“融”则是指除了银、证、保、非银等四大传统金融业务外,主要是如何培育发展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共同基金、跨投基金、产业基金以及加工贸易银行、保险、信托等。

云南的沿边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与国际化总体比东部地区落后15年到20年,但又比周边毗邻国家先进15年到20年,甚至30年,三地正好形成了时间、地区、产业、政策和要素20年左右的梯度级差。云南应在建设国际大通道的同时,积极利用东部的产业转移,发挥云南与湄公河五国乃至东盟、南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因此,通过承接和转移,链接和延伸特色优势产业形态,形成以云南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和集聚,提升经济实力,是可行和必要的选择。

当然,关键還是抓住机遇,突出重点,砥砺前行。正如刘光溪博士所说,云南有10 个“王国”称号: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矿产资源的王国、气候王国、花卉王国等,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从“王国”变成“王牌”,这中间的落差就要靠“实干”和“落实”来填充。

打好这张牌,云南就有出头天

云南诗人雷平阳在《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一诗中,以精确的距离说明了澜沧江流经云南兰坪县接纳三十三条支流的状况。诗人认为,“一条条支流犹如人的血管,又仿佛这个区域众多的兄弟民族原生文明体系之间的秘密通道,客观之中蕴藏了人类无法比拟的想象力。”

云南诗人于坚一次次去澜沧江—湄公河,“这河流不是一条直线,积雪、山峰、峡谷、坝子、丛林、平原,只要转过一个弯,大地就别开生面。它是一位伟大的长者,伟大的老师,它启示沿岸各民族以生活的真理……各民族、部落彼此相安,彼此尊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正是诗人所描述的心灵相通、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奠定了澜湄合作乃至于构建更为紧密的“澜湄命运共同体”的“人和”基础。

山木同根、江河同源、文化同言、民族同宗

在云南的52个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这些跨境而居民族主要分布在境外越南、老挝、缅甸等地,有的甚至延伸至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国,形成山木同根、江河同源、文化同言、民族同宗这种非常浓厚的文化积淀。同一个民族语言相通,而且在云南居住的少数民族大都精通汉语和本族语,非常有利于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互动交往和经贸合作。

在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澜湄国家深化合作,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现实条件,可以说顺应潮流、顺乎民意、势在必行。

云南作为澜沧江—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主要区域,在国际合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明确指出:云南省是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也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路桥梁。一些具体领域的合作,如交通、旅游、农业、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科技合作、贸易与投资、人力资源开发、禁毒合作等,都是依托云南省具体开展的。中国参与澜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主要通过云南参与合作来具体体现,而云南也将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这一重要平台,确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展的新坐标,进一步扩大沿边开发,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澜湄六国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大舞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熬了这么多年,云南终于迎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澜湄合作这样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6年11月15日,来自国内外政府官员、知名学者、工商界领袖700余人共聚澜湄合作主题论坛,共商云南如何抓住发展的大好机遇,构建云南速度,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

柬埔寨王国总理府事务部部长塞里克松说,中国和柬埔寨是好邻居、好朋友,是值得信任的伙伴和兄弟,双方彼此尊重,平等互助,为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继续为两国共同利益而努力。

泰国内政部副部长苏提表示,泰国愿与中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创新发展,发掘中小企业潜力,使其融入世界价值链。他希望中泰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密切合作,一如澜湄合作的宗旨,一江永相连,共谋同发展。

澜湄六国彼此为天然的合作伙伴和紧密的友好邻邦,建立合作机制、交流和沟通渠道,深化区域内国家的友好关系的基础已较为夯实,云南的很多部门参与其中。但同时也要看到,云南有必要统筹内部资源,在国家的指导下搭建平台,开展与湄公河国家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及云南和区域内5国的已建立的双边、多边机制的作用,相互补充,建设新型的经贸关系,更加有效地促进互利合作。

举办澜湄合作论坛,打造国际平台,将成为云南聚合资源,谋划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7年,澜湄合作与云南作为主题论坛更名为澜湄合作滇池论坛。云南省是中国参与澜湄合作的主体省份,滇池是云南的象征,具有地域代表性,在澜湄合作框架下建立“澜湄合作滇池论坛”机制,有利于发挥云南省在澜湄合作机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推动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营部门、智库和金融机构参与的国际交流平台,并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论坛机制,打造好澜湄六国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大舞台。endprint

此外,也有看法认为:滇池,有“母亲湖”之称;“湄公”一词的来源有高棉语和泰语两种说法,但意思都是“母亲”,湄公河其实就是母亲河。澜湄流域人民怀着感恩母亲的深厚感情,走到一起,通力合作,正是“人和”精神的最高体现。

升级新格局

对流域国家而言,澜湄合作机制是六个亲密邻邦自主建立的合作机制,以六国平等协商,互助互利的方式开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对地区来说,澜湄合作机制将全面提升沿岸国家务实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为密切澜湄流域國家间关系、充实中国—东盟合作增添了新内涵,为区域合作和地区一体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澜湄合作机制也是开放包容的,同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补充协调,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澜湄合作滇池论坛是探讨澜湄合作机制的有益尝试,也是云南积极参与国家澜湄合作机制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澜湄合作滇池论坛将以促进中国与湄公河五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作为宗旨,搭平台、建机制、促合作,积极构建澜湄合作机制下新型国家级国际会议平台,打造澜湄国家全面互联互通的开放格局,推动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先行先试,成果丰硕

“政策沟通”,就是“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云南要加强交流渠道建设,为解决与周边国家合作中的问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增强互信和合作共识;加强法治和政策交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策和规划对接,达成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云南在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共识上,可谓先行先试,成果丰硕。

2013年8月,首届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在昆明举办,打造了滇缅双边交流合作的全新平台。几年来,滇缅双方就经贸、农业、交通、旅游、教育、卫生、文化、金融、警务、边境管理及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坦诚深入,达成的合作共识也不断增多。

在2016年12月举行的第6次云南省与越北边境4省联合工作组会议上,滇越双方金融机构签署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边贸网银结算、跨境现钞调运等合作协议,屏边县与老街沙巴县建立了友城关系。

今年7月,在泰国清莱举行的中国云南—泰国(北部)合作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上,滇泰双方就交通、安全合作、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等14个领域的相关议题展开磋商讨论,并达成多项共识。中国云南—老挝—泰国的互联互通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通过合作工作组会议机制和其他双边、多边渠道推动这一区域的经贸、交通运输及人文交流合作,成效明显。

此外,主动参与国际区域合作,云南还先后建立了“云南—老北合作工作组”、“中越5省市经济走廊合作会议”、“中国云南省与越北边境4省联合工作组会议”等对话交流机制和双边合作机制,着力推动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积极参与“湄公学院”、“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调联合委员会”等多边合作机制。

云南不断深化同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合作和互利交往,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以云南为门户、周边为基础,澜湄合作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涵盖东南亚和南亚的多层次宽领域泛亚区域性国际合作新格局。

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

政策沟通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云南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 “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

云南和湄公河五国已经建立了双边、多边合作机制,而且云南已经承担了澜湄合作的很多工作。从199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24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5年举办了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议,2016年举办了澜湄合作论坛。

云南在“澜湄合作”的3大合作支柱和5大重点领域合作框架下,将进一步深化同湄公河国家友好关系,推进澜湄政策互认互通,推进澜湄六国在海关政策上采取“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在质检政策上,商检、质检部门要做到相互认可;在边防政策上,尝试实行“两国一边”,充分实现通关便利化。同时,充分利用沿边优势,进一步密切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贸易联系与合作交流,特别是充分借助老挝、缅甸两个最不发达国家原产地规则的优惠关税待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通过政策沟通,打通了经脉,疏通了血脉,畅通了人脉。云南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显著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沟通中外、内引外联,云南的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endprint

猜你喜欢
湄公河云南机制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骑转湄公河平原越南胡志明市
走进湄公河
湄公河印象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