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容忍性

2018-01-09 12:47谢四元邵海熊珍明李国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

谢四元 邵海 熊珍明 李国强

摘 要 心理韧性是有关心理发展和个体成长研究的重要动向。除积极维度视角外,个体面对矛盾的能力与心理韧性亦息息相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容忍度越高,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强。矛盾感受及其容忍度研究为心理韧性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矛盾感受 矛盾感受容忍度 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心理韧性是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有关心理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重要研究新动向。尽管研究历史不长,但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生存困境与人类意识相伴而行,心理韧性的演化速度和发展方式也一直伴。马勒等心理学家注重人与人的共生与分离,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是在寻找共生性与接纳差异性。其中,分离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在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中选择性地保留一种情感体验而避免焦虑。马克思提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人害怕自身的矛盾感受,害怕与他人的差异性与矛盾性,不敢正视矛盾。他们在与他人的差异中不能自处,在矛盾的信息与感受中,坐立不安,无法忍受。也有不少人,能接纳自身的矛盾感受,面对矛盾,从而应对矛盾。有一定程度的矛盾体验,不逃避矛盾,面对矛盾,个体更能实现其人格的成长。是否有一定的矛盾感受,促进个体成长?矛盾感受的容忍度高,个体是否分离性越强,心理韧性越良好? 研究探查个体的矛盾感受及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1测试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1.1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湖南一所高校选取4106名新生(新生入校适应影响大学四年的生活,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关键时期)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按要求在同一时间段完成测试。测试指导语为“测试无正确错误之分,请按你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测试中设置的测谎题筛选出未认真作答,未认真作答者需重新参与测试。” 收回有效问卷4091份,其中男1831人, 女2260 人。

1.2研究工具

心理韧性量表。此问卷是胡月琴、甘怡群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五个因子, 均大于0.7.复测样本包含420名青少年,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量表的结构效度,二阶因素分析发现前3个因子属于个人力,后2个因子属于支持力。以其他心理韧性量表(RS)和中学生生存质量为关联效标,皮尔逊相关分别为0.53和0.49,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

矛盾感受与容忍度测量。借鉴Thompson等的直接测量方法,考查个体矛盾体验的强度、整体矛盾的容忍度、与他人不一致的接纳度或称差异接纳度。量表采用从5点记分方法。

1.3测评方法及数据处理

研究采用团体施测, 测试具有统一的指导语, 测评时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网络测试将心理韧性量表与矛盾感受性与容忍度量量表与scl90一起施测。分析时仅分析研究所需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严格核查剔除无效问卷(回答不完整和方向性作答),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矛盾感受及其容忍度的特点及其在心理韧性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从矛盾感受、矛盾容忍度、差异接纳度三个维度考查。矛盾感受性均值为3.19+1.03。大学生个体存在中等程度的矛盾感受。矛盾容忍度为3.59+.81,大学生对矛盾的容忍度相对较好;差异接纳度为2.54+0.99。大学生相对自我,对人与人的差异容忍度需要提升。研究发现矛盾感受、矛盾容忍度与差异接纳度在心理韧性及其因子: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不同人口統计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注:*p <0.05 ,**p <0.01 ,***p <0.001;以下同

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整体良好。将调查人群分成心理韧性高、中、低三组(按27%),高心理韧性组均值为84.12+6.31;113.43+6.03。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矛盾感受,及矛盾容忍度一般,差异接纳度相对较低。

2.2心理韧性与矛盾感受指标的关系

从进化论角度而言,消极感受具有积极意义。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个体常因他人有相同的消极感受与经历而获得成长的积极动力。矛盾感受相对普遍能被个体察觉。矛盾感受与心理健康的积极及消极维度都存在显著直接关联。有一定程度的矛盾体验时个体更能实现其人格的成长。不同矛盾感受的个体对于矛盾的容忍或处理方式各异,其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如何?研究考查:矛盾感受、矛盾容忍度、与他人差异的容忍度与心理韧性及诸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下转第57页)(上接第23页)矛盾容忍度、矛盾感受性、差异容忍度与心理韧性及心理韧性诸因子间均相关显著。其中矛盾感受与心理韧性及各因子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矛盾容忍度与心理韧性各因子呈一定的正相关,与心理韧性呈中度程度的正相关。差异容忍度与心理韧性及各因子呈低程度的正相关。

矛盾容忍度越高,个体的心理韧性越高,其对情绪的控制越强,有更多的积极认知,目标亦更为专注,亦感受到更多的人际支持与家庭协助。矛盾容忍度越高,个体越能对相冲突的事物冷静处理,越不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干扰与困扰。这种特质使其在人际上获得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3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心理韧性整体良好,个体间差异较大。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矛盾感受性、差异容忍度,尤其是矛盾容忍度与心理韧性及心理韧性诸因子间均相关显著。提高矛盾容忍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理韧性。

本研究选取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理韧性与矛盾感受、矛盾容忍度的关系。为通过提高个体对差异性矛盾性的接纳与容忍,从而提高心理韧性提供了依据,也引发我们思考:矛盾容忍度是否是心理韧性的因子之一。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在逆境情境下,不同的人群当中,矛盾感受的容忍性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从矛盾感受的容忍度考查心理韧性,是心理韧性研究的新视角。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一般项目(15C0740)资助。

作者简介:谢四元。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认知。

参考文献

[1] 席居哲,左志宏.心理韧性者甄别诸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295-1301.

[2] 李婷婷.品格优势对情感幸福感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3]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4]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08):902-912.

[5] 杨青松,钟毅平.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的理论述评[J].2011,34(05):1157-1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
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研究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心理韧性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业延迟满足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