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的逻辑与机制

2018-01-09 13:18谢武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发展

谢武斌

摘 要 随着现在国家对教育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对更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学制度也做出了相应改进,其中比较先进的就是提出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培养技术型新型人才和转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并且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机制。而这种机制式基于主题创新能力异质性这个逻辑而展开的。本文就其逻辑与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企业发展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為我国以后各项产业培养定向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它的教育也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形势,而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这一理念完全符合我国教育所提倡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

1产业与教育协同的必然性

产教协同是社会市场决定的企业发展必然趋势。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要定向进入某个产业公司,但基于企业自身,很多产业为了缩小生产成本,将投入集中放于营销策略和市场调研身上,从而忽视了与校企合作和人才技术的专项培养,导致企业以后在人员的录用上总是不能找到各方面都合格的人员,这也是导致长期以来校企缺乏联系和合作的重要原因。但随着现代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都会发现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能完成特定工作项目的技能型人员,也需要同时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创新性人才,以便于更好完成工作并能够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也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

而对于这种人才的培养,只能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下才能产生,要依靠高校和企业共同提供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在政府、行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共同开展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活动。同时,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企业单一的主体生产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很多不足,而关于技术创新,学校和企业都有各自优势,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推进培养创新性技术人员也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对学校和企业都是共赢的。

2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属于异质性是知识共同体,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遵守自己的规则,这三个领域的结合是社会形势的必然选择。基于这点,产学研协调创新被看做未来一段时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新模式,知识和技术在学校和企业间流动,从而改变以往单向传播的形式,正是这种内在逻辑使得产学研三个部门拥有创新知识和技术的动力。

产业部门和高职院校也属于不同性质的组织,有各自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职能,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企业主要是为社会和自身创造经济利益,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性,它也有社会责任,如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为高职院校投入教学资源以助于更好培养技术人员。

企业与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其本质上是不同领域下的知识相互交换,企业中的相关技术专家将自己的经验操作融入到院校课程当做教材服务学生教育,或者企业将一些设备仪器向职业学生开放以便于他们对相关技术熟悉掌握。职业教育知识渗透进企业管理活动中,也将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带来更大机遇,有助于为企业开阔新的产业模式,提供不同的生产思想和方案。并且当今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紧密相连,就要求两者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保证企业部门和职业教育部门间协调创新的稳定发展趋势。

3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调创新机制

3.1构建基础

要完成教育与企业部门的协调创新发展,首先要完善产学协同创新机制,整合优化职业教育和技术创新,深化校企合作。

既然是合作,第一要保证合作双方意愿上不会有冲突或者一致,所以校企双方要对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协调创新有一个一致认识。

第二要求双方形成共同的利益基础,而通过产学协同,很明显对双方都有可观之处,企业从中获得充足的具有职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从而获得直接的生产利益,而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的联合,本质上提高了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从而提升了学校名气,为其以后办学招生带来了很大好处,所以通过产学合作也满足了双方的利益条件。

第三要满足差异协同原理,职业教育产学协同创新的基础是院校和企业的异质性,而正是这种异质性可以突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互补性,这点就是协同创新的意义所在,产学协同创新中,院校的人才培养职能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某种利益分配分歧,但合作双方要严格遵守资源利用合理分配,这就要求双方在协同目标上不可过度一致也不可完全背离。要突出两者的特性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打造出和而不同的产学协同创新局面。

3.2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内容

第一是更多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的政校企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机制,院校和企业在培养创新技能人才上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并且彼此希望通过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社会契约关系,所以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创新机制共同推进产学合作创新的目标,这种机制关键要明确政府的职能,为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创造平台,推动产学协同创新机制的正常进行。

第二是产学合作价值整合协同机制,院校和企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所形成的价值观也很不同,职业院校推崇教育学生、服务社会为上,企业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不同价值观的双方要实行共同价值目标就要建立价值协同机制,培育技术创新人员一直被认为是院校单方责任,但产学创新合作的共同目标也是为企业培养大批技术创新人员,导致企业可能会规避共同培养的责任,所以要有相关部门制定对于企业协助培养的规定或者校企双方自愿达成明文协议。

第三是利益和资源的整合协同机制,以前很多校企没有深入合作就是因为双方利益很难权衡分配,通过政府顶层设计保证双方利益均衡,通过一些约束使得院校和企业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整合利益协同机制。还有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关系到产学创新协同机制能否顺利进行,因此通过建立资源机制将企业的设备、材料、软件技术与职业院校的知识、人力等资源融合优化,将校企合作优势发挥至最大。

4小结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围绕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校企价值、利益资源整合等这些方面完善协同机制,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要加强交流,强化合作,以努力培养出更多技能创新性职业人员为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唐智彬,石伟平.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的逻辑与机制[J].教育与经济,2015(04):3-7+29.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发展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