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影响因素探究

2018-01-09 14:36王越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新生代农民工

王越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人員构成日益庞大,他们不单单传承者老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又被附上了自己的特色,其价值观培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城镇化建设背景,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影响因素的同时,结合其培育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3.046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镇化建设高歌猛进,在此过程中,“三农”问题越发突出,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及社会和谐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城镇化的主体是人,归根结底是农民市民化。由于特殊的身份定位,加之生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他们主流虽然健康向上,却也不乏部分价值迷失。

1 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1.1 生活因素

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面临着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其价值观形成。相比城镇化建设的诉求,我国既有制度体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未能给新生代农民市民化提供有效通道支持,与国家发展、农民工发展相矛盾,户籍改革势在必行。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的主流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制度的诉求越发强烈,但不乏其中部分保持缄默,反映了农民工法律认知有限、维权组织缺失等问题。同时,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购房比例不足1%,相关收入、消费、社会保障等不尽如人意,强烈的愿望与尴尬的境遇对比下,增大了他们的生存压力[1]。另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脱离家庭成为一种常态,加之经济条件限制,致使其面临着严重的情感缺失问题。

1.2 文化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依旧保留着农民身份,为其在城市中的融入造成了重重屏障。对于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种身份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其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缺失,进而引发了自我价值认同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容易滋生底层心理、焦虑心理。此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多元文化生态形成,加之网络互联传播,西方价值观、市场化价值观、传统价值观等并存已成为普遍事实,受此环境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认知不断革新,其在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方面不再固定、单一,成为出现价值观迷茫的主要因素[2]。从客观上分析,这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但也仅限于对比传统农民工而言,他们极少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优势。

2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策略

2.1 完善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公平正义”不单单是政治、经济、法律等学科领域基本概念,更是道德的基本价值,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相比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少了对农村的认同,增加了融入城市的渴求。但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生代农民较之城市工人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如同工不同酬、教育医疗服务等,需要依托更加完备的制度保障予以解决。另外,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改革。本质上,户籍制度将城市与农村划分为两个板块,是一种身份等级的割裂,形成了市民高人一等的固定思维。为此,在人人平等的原则指导下,应进一步规范户籍设置,取消城市农村差别,试用居住地户口登记政策,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感。同时,应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权益,降低城市购房门槛,并相应出台惠利政策,使之有房可住、有家可归,继而提升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与责任心。

2.2 加强价值宣传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引发了社会意识形态变化,价值观作为基本形式,也出现了多元价值观并存与冲突,尤其在多元文化生态下显现。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构成体之一,受多元价值观格局影响,价值选择与判断不再单一,易陷入价值迷茫或危机[3]。综合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不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生和蔓延,对其价值观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新时期,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借助网络互联优势,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加大国家政策方针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净化道德风气,潜移默化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 提升群体素质

在人类实践活动过程中,社会基本人际关系与道德关系形成,并通过自主意识,不断引导和规范行为。城镇化进程中,每个公民都有义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必须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意识,不断提升自身品质修养,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及生活。在此过程中,应广泛组织道德教育活动,政府及用人单位充分发挥职能,通过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方法途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能力,安抚其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并帮助他们有效宣泄排解出来,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社会归属感、幸福感。如上分析,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身份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设立了屏障,易造成其心理不平衡、扭曲,继而可能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融合的潜在影响力,消除城乡流动界限,促进和引导全体价值共识,营设人人平等的交流与竞争氛围。

3 结语

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将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理性解读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影响因素,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培育策略。

参考文献

[1]权丽华,任翠英.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性分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J].学理论,2015(2):43-44.

[2]陈琳红.市民化进程中重庆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475.

[3]姚永丽.网络媒体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刍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9):453,455.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新生代农民工
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并轨发展道路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上海模式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