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婚礼仪式音声的田野考察

2018-01-09 22:54张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乌拉特音声苏木

摘 要 乌拉特婚礼音声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它随着时间、环境、地点的不同,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种变迁后依然存在的文化,值得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关键词 乌拉特婚礼 地域特色 音声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蒙古族婚俗可以说是一部“活态”的百科全书,在民族传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浓缩了蒙古族的历史、信仰、民俗、文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蒙古族婚俗隆重而独特,起源于蒙古远古时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流传至今仍保流着古老的游牧民族特色。

乌拉特婚礼作为蒙古民族婚礼仪式之一,仅存在于乌拉特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乌拉特蒙古族婚嫁习俗分为:求婚、订婚、娶亲、女方婚宴、男方婚宴、回门等六个环节。

1乌拉特婚礼个案背景

乌拉特婚礼音声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它随着时间、环境、地点的不同,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种变迁后依然存在的文化,值得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本文将以地域为着眼点,通过多次田野调查发现,虽然同属乌拉特部落的蒙古族婚礼即乌拉特婚礼在不同地域的音声发展演变也是大不相同的。

1.1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地域个案背景

呼勒斯太苏木是2001年由原呼勒斯太苏木、杭盖戈壁苏木合并而成。北与川井苏木毗邻,南与宏丰乡、五原县相连,西与石兰计乡、乌拉特后旗接壤,东与温更镇相邻。全苏木土地总面积20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775亩,天然草场面积284万亩。境内为草原畜牧业和河套灌区农业两种经济类型。

1.2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地域个案背景

巴音宝力格镇是乌拉特后旗旗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巴音宝力格镇位于乌后旗南端,总面积1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可利用草场260万亩。镇辖三个农业村,六个牧业嘎查,四个居委会,二十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000人,农牧业人口6800人。依托资源富集优势,矿产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旗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在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1.3磴口区沙金套海苏木地域个案背景

沙金套海苏木位于磴口县西北部,北与乌拉特后旗接壤,西与阿拉善盟阿左旗相邻,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半农半牧地区,境内土层深厚肥沃。总面积40平方公里,有四个大队,其中一个大队全是蒙古族的聚居地,其它三个大队也有很多蒙古族,可以说沙金苏木是磴口蒙古族集居的地方。有耕地面积34650亩,人均耕地6.8亩。

2乌拉特婚礼程序和步骤

20世纪60年代,乌拉特婚礼与鄂尔多斯婚礼、布里亚特婚礼并列,曾被内蒙古文化界权威人士列为最具特色的蒙古族婚礼之一。其婚礼整个程序包括提亲、订婚、娶亲、女方婚宴、男方婚宴、回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对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乌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镇、磴口区沙金套海苏木这三个不同地域的乌拉特婚礼音声功能的田野考察而后进行收集、整理、比对,研究乌拉特婚礼音声功能的文化特征。

2.1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

时间:2017年5月21日

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

前情提要——(1)如果蒙汉通婚女方先办男方后办,双日子蒙古族女方家举行宴会,单日子男方家举行宴会,如果是蒙族之间通婚也一样;(2)娶亲的时间具体算到秒,到达男方家的时间是由当地的喇嘛根据双方生日和属相,提前算好;(3)来参加婚礼的人都会收到主家敬上的蓝色哈达(见图2-1),这也是乌拉特婚礼的特色之一,寓意把吉祥、祝福回送给每一位宾客(参加多场乌拉特婚礼,只有中旗还保留这个传统礼节);现在每一位蒙古族年轻人因为受汉文化的影响,都是希望自己的婚礼可以多元一些,香槟塔,同心烛都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

图2-1婚礼的人都会收到主家敬上的蓝色哈达

(1)求婚:男女双方是大学同学,自由恋爱。男方家长带上烟酒、糕点、水果,在舅舅的带领下去女方家求婚。因为是自由恋爱,双方老人在一起也就是商量一下订婚的日期和需要准备的东西。

(2)订婚:男方家带上哈达、软羊背、羊背和烟酒去到女方家。

参与订婚的都是男女双方父母的直系兄弟姊妹。和过去基本一样,只是少了祝赞词的音声。新事新办,预示着两家人变一家人。

(3)娶亲、女方婚宴顺序表

参加杜永红、白布赫(女方婚宴)晚上六点(见表1)

(4)男方婚宴(见表2)

(5)回门

婚宴三天后,男方的父母和舅舅带着新娘回娘家,娘家人在家里已经备好了丰盛的饭菜。

图2-2女方家按顺序就坐 图2-3抢帽子环节

图2-4歌手领奖赏图 2-5骑着骆驼迎娶新娘

图2-6迎娶新娘归来

2.2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

时间:2017年6月6日

地点: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

2.2.1求婚

男女双方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双方是在自愿的基础上互有好感,愿意结为夫妇。在介绍人、舅舅的带领下,男方的父母提着水果、烟酒、糕点前去女方家拜访——商量订婚得具体事宜。

2.2.2订婚

男方父母和舅舅带着羊背、烟酒、糖果、糕点,正式到女方家提亲。并商定结婚日期及具体事宜。一切商定完后去食堂里开始今天的订婚喜宴。参与喜宴的有男女双方父母的直系姊妹们。

2.2.3女方婚宴

表3

2.2.4娶亲仪式

表4

2.2.5男方婚宴

地点:饭店

前情提要——中午12:00星光大道两旁立着苏立德,宾客陆续入席,星光舞台上悠扬的马头琴以拉响。整个婚礼的布场可以说是现代与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舞台的整体布置像一个移动的勒勒车,舞台左前方放着一个巨大的银碗和一个鼻烟壶下面分别用蓝色哈达和白色哈达衬托,右前方是一个勒勒车的车轮,正中间一个巨大的LED屏,两旁立着神圣的苏立德较两旁的苏立德大很多。当问到歌手为什么没有唱三福,她给出的答复是昨天女方家婚宴唱过了,今天就不唱了。endprint

第一次见到乌拉特婚礼中放牛背子,这也是很多人的心声。针对这个问题,我采访了乌力吉巴尔的爸爸,他告诉说“乌拉特的历史上也没有在婚礼中放牛背子的,我这样的举动应该算第一人了”。当问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回答“牛背子是成吉思汗的最高礼节,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所以我想用成吉思汗的最高礼节为他办一场隆重的婚礼”

表5

2.2.6回门

婚宴七天后,男方的父母和舅舅带着新娘回娘家,娘家人在家里已经备好了丰盛的饭菜(见图9、图10)。

2.3磴口区沙金套海苏木

时间:2017年10月23日

地点:磴口区沙金套海苏木

人物:达赖和潘敏

前情提要:在乌拉特地区蒙汉通婚的个案非常的多。乌拉特婚礼一般是女方先办,男方后半。汉族婚礼正好相反。选取磴口沙金套海苏木的个案就是蒙汉通婚,婚礼中女方婚宴是按汉族婚礼来办的。

2.3.1提亲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认识,属于自由恋爱。男方父母和舅舅带着烟酒、水果前来提亲。两家老人商量订婚事宜。

2.3.2订婚

男方父母和舅舅带着整羊、烟酒、糖果、糕点,正式到女方家提亲。并商定结婚日期及具体事宜。一切商定完后去食堂里开始今天的订婚喜宴。参与喜宴的有男女双方父母的直系姊妹们。订婚宴上,

2.3.3男方宴坐

表6

2.3.4娶亲(见表7)

2.3.5男方婚宴(见表8)

2.3.6女方婚宴(见表9)

男方婚宴后的第二天,举行女方婚宴。由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到新娘家。此时新娘家的哥哥、嫂嫂、弟弟、妹妹以提前在门口迎接,准备耍笑新人。新人需要提前准备好喜烟、糖、巧克力方能过关。

2.3.7回门

婚宴一个星期后,男方父母、新人、新人的叔叔邀请女方的家人及舅舅在食堂聚餐,就算是回门了。

3乌拉特婚礼音声的文化特征

从乌拉特婚礼音声采访、整理文献资料梳理到多次深入田野考察现在的乌拉特婚礼音声,将过去的乌拉特婚礼音声与现在的乌拉特婚礼音声做比较;现在的乌拉特婚礼音声以不同地域为落脚点,然后再进行比对。从中挖掘出乌拉特婚礼音声的文化特征。

3.1乌拉特婚礼仪式音声的多元构成

乌拉特婚礼音声是以宗教歌曲、乌拉特民歌、说唱祝赞词相互融合的一种多元化的仪式音声。在提亲、订婚、娶亲、女方婚宴、男方婚宴、回门这些仪式中,我们能看到信仰的音声、赞词和乌拉特民歌的音声在每个仪式中都有出现,这些音声恰到好处的融合、相互交织的现象。仪式音声中既有神圣的信仰图腾在里面,又有诙谐幽默的说唱祝赞词,同时也伴有人们对仪式本身的认识从而产生的行为。所以,当我们置身于仪式当中时,会直观地感受到同一仪式环节不同仪式音乐依次活态的展现。整个仪式以民俗婚礼为载体,通过祝赞词、民歌给予美好愿望的实现,继而达到了信仰图腾的神华、娱人娱己的双重文化功能。总能看到,乌拉特婚礼音声从内容、唱腔、影响力等方面因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流传至今而有别于其他蒙古族部落婚礼。

3.2乌拉特婚礼仪式音声的程式性特征

乌拉特婚礼音声的程式性。纵观过去的乌拉特婚礼音声与现在的乌拉特婚礼音声,无论随着时间的推移音声怎么发生改变,但仪式程序到仪式音声,都很讲究。比如:“卸羊背子“仪式,必须举行后才能食用。其次,任何一场乌拉特婚礼都是在双方自愿准备的基础上,每一个仪式环节都是经过提前商定,无论怎么改变,大的仪式框架不会发生改变。由此,也体现出了乌拉特婚礼音声程式性特征。

3.3乌拉特婚礼仪式音声的即兴性特征

乌拉特婚礼音声的即兴性特征。除个别仪式环节需要配合相应的音声外,其余的音声都存有即兴性特征。因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每一场的乌拉特婚礼都不相同。乌拉特婚礼仪式音声中男女双方互对祝赞词在婚礼仪式的不同环节都有,这就是即兴发挥及与亲朋好友互动的过程,更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亲朋好友在整个仪式中的互动使得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

4乌拉特婚礼音声功能传承的价值

“乌特婚礼”是个稳定的民间文化活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歌舞艺术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技能得到了不断地开发和提高。由于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此成为乌拉特蒙古族民间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舞台。日常生活中,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也很少见到,但“乌拉特婚礼”却以整体规模展现。可以说乌拉特婚礼是乌拉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1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乌拉特婚礼实际上是蒙古族民间文化的大荟萃,是各种音乐歌舞艺术的大展演,它集合着乌拉特蒙古族民间的几乎所有门类的表演艺术,充分展示了内蒙古地区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的存在状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4.2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乌拉特婚礼是个稳定的民间文化活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歌舞艺术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通過乌拉特婚礼的活动,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民歌、服饰、饮食、礼仪等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5乌拉特婚礼音声功能的具体表现

乌拉特婚礼仪式音声以祝赞词和唱歌为主。乌拉特人民操着标准的蒙古语腔调,祝赞词的语言富有韵律更是以哲理性强,说唱过程流畅通顺而闻名于各个部落;唱歌贯穿整个婚宴的过程。乌拉特婚礼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祝赞词和服饰,区别于其他部落的婚礼。婚礼中的说唱内容和仪式融洽得体,优美动听的民间歌曲和幽默诙谐的古老祝赞词起到衬托场面并活跃气氛的作用。乌拉特婚礼是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成为蒙古族民间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舞台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固定模式,通过活动本身使民族技艺得到了不断地开发和提高。蒙古族的传统礼俗文化并不多见,乌拉特婚礼能把乌拉特地区的民俗、礼俗文化整体表现出来。在我们认识和研究蒙古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乌拉特婚礼”有着极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基金项目:课题编号: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701016。

作者简介:张娟,女,蒙古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参考文献

[1] 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考察与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 (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 杜峥嵘.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蒙古族婚礼仪式“音声”的田野调查[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02).

[5] 李耀丽.蒙古族婚礼歌中反映的民俗事象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6] 红峰,阿拉腾其其格.青海柴达木蒙古族婚礼仪式与象征[J].青海民族研究,2007(04).

[7] 赵永铣.蒙古族婚礼的形成与婚礼祝词[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7(04).

[8] 魏德全.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蒙古族婚礼音乐[J].音乐生活,2013(06).

[9] 西琳.蒙古族婚礼歌[J].音乐世界,2001(11).

[10] 董波.来自草原村落的考察报告——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仪式展演[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乌拉特音声苏木
文化中的乐种研究
——评陈辉《浙东锣鼓:礼俗仪式的音声表达》
乌拉特戈壁石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内蒙古后套地区乌拉特民歌的研究
浅谈苏木山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鄂西民间手抄唱本音声符号“”考释
陶渊明“不解音声”是个伪命题
“音声”之疑——质疑当下流行的一个音响概念
蒙药苏木-6治疗股骨头坏死97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的故乡乌拉特
站在苏木拜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