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竞争力视角谈人才培养质量改进

2018-01-09 22:52万丽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市场营销

万丽丽

摘 要 就业竞争力指标主要以就业率和薪资来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以结果为导向全面认识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培养问题。文章基于第三方评价的角度,试图从就业竞争力视角,透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数据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改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质量 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在具体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上,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曾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是将学生入学时的原始水平与入学后的成绩增进幅度进行一个合理的比较,这个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作“输入评价”,即根据学校的生源质量、学校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获得一个输入值;第二部作“输出评价”,即根据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获得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值即为“增值”。增值的大小表明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过分重视“输入评价”: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力量,投入大量经费新建专业实训室,建设示范(重点)专业和科研项目,却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输出评价”关注不足,评价模式过于单一、注重形式,难于兼顾专业的具体特点、实际情况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利益。本文基于第三方评价的角度,试图从就业竞争力视角,透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数据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改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内涵

麦可思(MyCOS)基于SCANS标准建立了就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综合了就业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这六项指标,是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以往对就业竞争力指标的定义主要以就业率和薪资来反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就业率和月收入主要反映的是近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大学培养的就业能力潜质不可能在短期内以就业率和月收入的形式完全实现。麦可思(MyCOS)以就业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六项就业能力指标综合地反映了大學生的近、远期就业能力。根据SCANS标准,对某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指数的具体计算是基本工作能力是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需求模型,分为五大能力群,即: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1)就业率:指就业人数占总毕业生需就业人数比例;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人员、受雇半职工作人员和自主创业就业人员,分母是全体毕业生减去“专转本”人数(即在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群)。

(2)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3)就业现状满意度:由被调查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就业人群包括:“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 最高100%满意,90%以上为良好,85%以上表示能力基本满足工作的需要,75%-85%表示能力不太满足工作需要,而75%一下表示能力不满足工作需要。

(4)专业相关度: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回答自己的受雇全职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是否用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相关度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受雇全职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

(5)职业期待吻合度:指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百分比,职业吻合度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的匹配度。

(6)离职率:从毕业到当年12月31日,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多大百分比发生过离职。

2就业竞争力数据的现状分析

根据前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委托第三方教育管理数据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实施2012届、2013届和2014届应届毕业生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项目。笔者的研究利用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年度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数据和相关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其中,2012届市场营销专业98人,2013届市场营销专业67人,2014届市场营销专业53人。通过列举2012届、2013届及2014届的就业质量,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的6个指标进行比较。

调查结果(见表1、表2)显示,从就业率来看,市场营销专业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为96%,略低于本校2013届学生的就业率(97.5%);但是,从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来看,市场营销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为93.33%,低于本校学生的平均就业率(96.5%)。从月收入来看,市场营销专业2014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653元,高于本校2014届学生的平均收入(3474元),市场营销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位2980元,略低于本校2012届学生的平均月收入(3006元);但是,由于市场营销专业2013届学生的月收入为2778,明显低于本校2013届学生的平均月收入,致使此三届市场营销专业的平均月收入(3137元),低于本校学生的平均月收入(3279元)。从就业现状满意度来看,市场营销专业2013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39%、52%,均低于本校2013届、2014届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分别是68%、64%);并且本专业自2012届开始,就业现状满意度指标在逐年降低,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从职业期待吻合度来看,市场营销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56%,明显高于本校2012届学生的水平(42%),不幸的是,自2013届开始,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均有所下降,且明显低于本校学生的平均水平。从专业相关度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普遍偏低,均低于本校学生的平均专业相关度,说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偏向于选择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从离职率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离职率近三届持续偏高,且平均离职率为41%,比本校学生(23%)高18个百分点,大部分学生有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endprint

将毕业生的月收入进行规格化处理,市场营销专业2014届、2013届、2012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别为为3653元/月、2778元/月、2980元/月,市场营销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3137,则市场营销专业2014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与市场营销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之比为1.1644:1,市场营销2013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与市场营销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之比为0.8856:1,市场营销2012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与市场营销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之比为0.95:1。同理,本校学生2014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与本校学生三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之比为1.059:1,本校学生2013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与本校三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之比为1.024:1,本校学生2012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与本校三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之比为0.9167:1。

3几点启示

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竞争力的六个指标来看,连续三年的平均值均低于本校平均水平,表现了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体验不太好。从单个指标来看,各项指标比上届均有下降趋势,整体向低就业现状满意度、低职业期待吻合度、高离职率移动,体现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不高、就业质量在逐年降低。

3.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十分明确、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社会需求。在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以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能进行产品销售与市场开发、客户服务、市场调研与分析等一系列实际工作的人才为目标,缺乏对市场营销本质内容的内容,即在培养掌握营销技术的现代商务人才之外,还应培养出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技术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应根据行业、职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将主要职业的任务、技能、知识、任职资格、工作方式和环境及工作活动为参考,来改进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实习,培养“商”、“技”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3.2办学特色不鲜明

2014年麦可思研究院的蓝皮书指出高职院校专业就业率最高的前5位中,3个和轨道交通有关,其中第一名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达97.6%,而排在第三名、第四名的电气化铁道技术和铁道工程技术,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也超过96%。由于办学特色不鲜明,与本校的主流专业相比,没有凸显出轨道交通、铁路行业特征,学生高考填报志愿不强,所招学生中90%以上为专业调剂,带来了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从专业相关度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普遍偏低,均低于本校学生的平均专业相关度,说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偏向于选择与专业無关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被动地选择了市场营销专业,直接影响了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因此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体验不好,造成了就业质量的低就业现状满意度、低职业期待吻合度、高离职率。

3.3专业内涵建设关注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过分重视“输入评价”,却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输出评价”关注不足,评价模式过于单一、注重形式,难于兼顾专业的具体特点、实际情况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利益。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力量,投入大量经费新建专业实训室,建设示范(重点)专业和科研项目,忽视了专业内涵建设,日常教学过程投入不足:一是专业内涵模糊,课程内容庞杂。没有考虑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对课程取舍不当,使得整个体系庞杂,未能形成以特定行业或市场领域为依托的特色课程体系;二是课程设置上呈现大而全的特点;三是专业技能课开设不力,强调理论知识,轻视技能操作,导致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很弱。

4结论与建议

基于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专业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总结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和方法,通过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人才培养规格,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4.1拓宽招生渠道、扩大招生规模

紧跟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邀请行业企业骨干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探索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的模式,增加招生的选择途径,多渠道扩宽招生规模,进一步录取对口的学生,根据能力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制订了课程设置由浅入深,课程内容中、高职有机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分段完成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并建立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开设订单班、组建现代学徒制等,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到教学的各环节,按企业的岗位标准培养适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均把课堂教学直接搬到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室,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完成;同时,专业创新式采取“1+0.5+1+0.5”人才培养模式,第六学期学生根据学习方向选择到相应企业开展顶岗实践或创业实践,推行实习就业一体化。

4.2注重专业内涵建设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了在校期间的知识传授、实践创新和素质提升,是学校、学生还有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培养的结果。作为学校,应一视同仁支持所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对边缘性专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学生,要突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专业竞赛及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能力;作为企业,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促使学生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敬业爱业的工作作风、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及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等品德素质。

4.3加强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树立合理的职业期待

建议学校继续加强职业前瞻教育,提高毕业生对未来职业认知,修正毕业生不合理的职业期待;同时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服务的有效性,培养毕业生的职场文化认知和认同感,提高就业质量。

4.4针对毕业生就业特点,加强教学培养

较好的学业成绩在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建议学校从毕业生从事的职业、行业特点入手,深入了解就业需求及岗位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培养内容,强化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对核心课程的满足度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万德,李绪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4.

[2]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3] 涂洪波,乔辉.试论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EB/0L].http://www.studa.net/market/121129/10151598.html,2011-11-29.

[4] 陈秋梅,冯鹏义.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2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市场营销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